『中華老字號』進故宮 天津非遺文化受到熱捧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19-02-07 11:15:02

內容提要:為了讓傳統的節慶文化鮮活起來,給觀眾帶來節日的文化享受,己亥春節前夕,『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從農歷小年開始正式在故宮博物院展出,來自山東、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10個省(市),以及5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共計150家單位在慈寧宮花園、慈寧門外廣場以及隆宗門外廣場進行展示,展品涵蓋文房用具、生活用品、特色美食、保健食品、糖果、茶葉、酒類、絲織品、服飾、首飾、玉器、文化創意類工藝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等10餘類別。

天津北方網訊:麻花、琥珀核桃、阿膠、老酒、綢緞、名茶、漆器、琺琅、徽筆、歙硯……在這個春節假期,這些老字號產品齊聚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裡大放異彩。前來故宮的游客不僅能夠觀賞到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匠心產品和獨特技藝,品嘗到別具風味的傳統小吃和特色美食,更能了解到歷史底蘊相通的民間老字號與宮廷文化的悠久淵源。

為了讓傳統的節慶文化鮮活起來,給觀眾帶來節日的文化享受,己亥春節前夕,“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從農歷小年開始正式在故宮博物院展出,來自山東、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10個省(市),以及5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共計150家單位在慈寧宮花園、慈寧門外廣場以及隆宗門外廣場進行展示,展品涵蓋文房用具、生活用品、特色美食、保健食品、糖果、茶葉、酒類、絲織品、服飾、首飾、玉器、文化創意類工藝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等10餘類別。

“中華老字號”則以其歷史悠久、世代傳承、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已經成為深受人們信賴的中國品牌力量。記者在天津展區看到,這裡已經被游客圍了個水泄不通。“我們家與故宮是有淵源的,別人家是‘進故宮’,我們家是‘回故宮’,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家三代是故宮裡的御廚,從第三代纔離開故宮到天津定居。”說話的這位是來自天津的傳統老字號品牌果仁張的第五代傳人張力。

“從我爺爺離開故宮以後,這還是第一次把企業帶回到故宮進行展示。”張力說,“這次帶來的都是非遺產品,琥珀核桃仁、琥珀腰果仁這些都是傳統手藝了。這次的展示活動就是老字號和文化傳統的傳承。隨著時代的變遷,故宮也在銳意改革,不停步於老的展示形式,豐富把中國文化向外傳播的渠道。”

從南京前來游玩的一家人買了不少的果仁張食品。“以前就聽說過果仁張,但是從來沒買過,也沒見到過售賣的,今天遇到了,多買幾種帶回家嘗嘗。”費女士說,“其實自己非常願意選擇‘老字號’的產品,這是有文化底蘊的,既然能成為‘老字號’就一定有獨特的工藝和技藝的積累。”

“我小時候用的就是這個墨水。”很多十幾歲甚至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鴕鳥墨水的展臺前驚訝地找到了自己的童年記憶。一種被稱為“黃盒”的墨水被很多人所熟知。“這是企業破天荒第一次進故宮,是一次非常好宣傳老字號的契機。這次我們不僅帶來了經典款,更是為這次展覽開發了秀色和敦煌兩個系列。文創的速度要求特別快,國內老字號企業也需要創新。”鴕鳥墨水展區負責人韓鐵銘告訴記者,“比如敦煌系列是24種顏色,配套的筆采用了專利技術,可以彈簧上墨,換色非常簡便。”

這種彩色墨水吸引了不少青年人的目光。一位剛剛買了一套敦煌系列的00後女生說:“小時候用過‘黃盒’,不知道鴕鳥還有彩色墨水,敦煌系列剛好可以用來記手賬,以前用過很多種國內外的品牌,剛剛試用了一下,感覺非常上手。”

天津著名的桂發祥麻花前更是圍滿了游客。記者看到,桂發祥麻花不僅有傳統的包裝,更是推出了適合隨身攜帶的輕便裝,價格便宜,口味齊全,迎合了不少游客想多嘗幾種口味的想法。

“以前吃過其他品牌的大麻花,但感覺這個牌子的口感更好,味道更香,所以我買一些帶回去和親戚朋友分享。”一位從武漢而來的游客劉女士說。

故宮的開放區域全部按照清宮舊俗復原的年節裝飾,—道道宮門張貼著年畫和春聯,長長的廊廡懸掛著各色宮燈……觀眾只要走進紫禁城,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來故宮過年,享受傳統文化盛宴,博物館聯合老字號的形式,讓傳統文化更加鮮活。

據悉,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將持續至2月10日(正月初六),觀眾可以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展覽。(津雲新聞編輯鄧坤偉)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