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畫家眼中的『年味兒』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史競男 張文 編輯:付勇鈞 2019-02-07 11:39:58

內容提要:『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首忙年謠,道出了中國人對過年的期盼,也道出了過大年時的隆重與熱烈。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首忙年謠,道出了中國人對過年的期盼,也道出了過大年時的隆重與熱烈。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民俗學家認為,廣義的春節是從進入臘月就開始了,大多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祭灶”最早是紀念發明用火熟食的先人,後來逐步演變為祭灶王爺,到了近代又形成了“糖瓜祭灶”的民間習俗。隨著連綿不斷的年前習俗,掃房子、推米黍、去吊肉、宰公雞、把面發、蒸饅頭、團圓守歲、接神、包餃子……隆重的拜年儀式逐步把過年氣氛推向高潮。

這些過年的儀式和民俗被收錄在商務印書館日前出版的新書《年味兒》裡。該書由京味兒民俗畫家楊信創作,用95幅年俗畫和95篇回憶性散文,勾勒出北京人過年的習俗,帶領人們重溫熱鬧的兒時記憶。

作為在胡同裡長大的北京人,年過半百的楊信算得上是“老北京”,他一直堅持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畫老北京,追憶逐漸逝去的風土民情。

楊信說:“過年的這些老習俗,我至今還在堅持著。年是我們中國人心中天大的事,每到過年火車票一票難求,誰都希望在過年的時候全家團聚。在我的創作中有很多細節,比如臘八這天喝粥舔碗的小孩,三十包餃子的時候拿著煙袋串門的鄰居,初一迎祖先用蓋簾貼上祖先的名字等等,希望用這些細節,喚起人們對於過年的珍貴記憶。”

什麼是“年味兒”?楊信說:“過年,就要講究有‘年味兒’。所謂‘年味兒’,是民俗,是老禮兒,也是滿胡同裡都可以聞到的家家戶戶准備過年炸吃食的油香味兒,孩子們放小鞭兒的煙火味兒……這些味道構成了獨特而喜慶的‘年味兒’。”

隨著社會的發展、風俗的演進,“年味兒”也在悄然變化中。當鞭炮聲不再響起,儀式感逐漸減弱,用手機發祝福取代了面對面拜年,如何找回變淡的“年味兒”?

在楊信看來,過年的民俗主要來自農耕文化,隨著城市化進程不可能一成不變,但其中有些屬於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

“一個‘年’字兒,勾著多少中國人的魂兒啊!”楊信認為,近年來,那些淡出人們視野的“年俗”正在悄然回歸,無論是影視作品、繪畫作品,還是各大廟會,都層出不窮地上演著這些“非遺”大戲。“這些年俗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從臘月到正月,短短的幾十天裡,集納了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這些文化遺產,應該及早地發現保存並且傳播給下一代。”

   原標題:民俗畫家眼中的『年味兒』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