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平:音樂中的春節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編輯:尹辰辰 2019-02-09 15:12:07

內容提要: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節期間人們要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往往是在音樂中來完成的。音樂中的春節文化豐富多彩,具有永恆魅力。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節期間人們要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往往是在音樂中來完成的。音樂中的春節文化豐富多彩,具有永恆魅力。

悠久的春節禮樂

春節的音樂活動從歷史傳統的角度來看,屬於禮樂文化的范疇。禮樂制度在西周時期已經出現,周天子在公元前11世紀就制禮作樂,對什麼級別應該享受什麼待遇作了嚴格的規定。據周代《儀禮》所載內容達17項,其中包括喪禮、祭禮、凶禮、軍禮、賓禮等,這些儀式都是有音樂參與的,並且作為重要內容出現。那時候國家制度規定,“鄰有喪,舂不相”,有災害、災亂及國家重要人物去世都不能進行音樂活動。音樂活動只能用於節日或慶典當中。以便達到“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的效果。禮樂本身也有顯然的規格等級,比如九鼎八簋的皇權威嚴,鍾鼓之樂的金石之聲。在春節中,自然也是“樂無禮不舉,禮無樂不行。”在古代春節音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敬天祭祖的樂曲。西周時期人們敬天祭祖的傳統得以流傳。如用《大濩》祭先妣,用《大武》祭先考,用《雲門》祭天,《咸池》祭地,《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等等。

漢唐時期,音樂也一直活躍在宮廷與民間,各種音樂民俗不斷出現。春節期間,宮廷裡皇帝與大臣共同賞樂,以表明皇帝與大臣其樂融融,以和為主。普通的老百姓也得以有機會參與同樂,民間與朝廷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宋元明清時期,管理音樂的機構基本上是教坊,音樂自然首先為皇帝服務,雅樂與俗樂並舉。與先秦和中古不一樣的地方是,戲曲從宋代開始成熟,明清時期戲曲更是遍地開花,地方小戲不斷湧現。因此在春節中,小戲也出現了。而燈節由宮廷之禮轉向民間,在民間普及,變成燈俗,並向戲曲轉化。如花燈戲、花鼓戲、秧歌戲等都出現在各地的春節活動中。各地也出現了彩龍船、打蓮廂、跑旱船等民間慶祝活動。我們知道,歌舞的形式可以多樣化,而講究萬民同樂,各階層之間、老百姓之間其樂融融,和睦相處的氣氛是不變的。不僅和氣生財,而且和諧萬邦。“大樂與天地同和”。在春節文化中,和諧思想體現得比較徹底。中國音樂的形式或許在不斷變化,但和的精神、樂的追求沒有變。

傳統春節中的俗樂

至今民間還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燈”之說。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些農村地區均燒起火把“趕毛狗”,以便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這時人們也要敲起鑼鼓,紮起火把,造成龐大聲與勢。江漢平原也仍然有這樣的風俗習慣。而正月十五則是看新年的花花綠綠的燈,即人們說的“花燈”,花燈多多益善,以寬慰眾心,以顯示新年的新氣象,這顯然是歷史文化的遺產之重要表現。

燈節始於漢代,眾人要在春節出門看燈。當時皇帝和妃子們,一邊賞燈,一邊看人山人海的陣勢,呈現出平時少見的皇家氣派。當然,老百姓或者小孩子中也有人邊看邊跳,慢慢產生了“跳花燈”,如今,這種習俗在我國西南各省還廣泛存在。花燈鑼鼓聲與主人家接燈的鞭炮聲聯成一片,響徹夜空,整個城鄉沈浸在濃烈的節日氣氛裡。各種花燈音樂輕快,悅耳動聽,動作優美,生動形象。表演者多為一旦一丑,大多以哥哥妹妹相稱,主演花燈的兩人來到接燈人的家中,縱情歌舞,相互嬉戲,放聲道喜,恭賀新春佳節。經過若乾代藝術家的傳承發展,花燈已經是一種比較完美的歌舞藝術,甚至出現了花燈戲,即可以由多人表演的、有故事情節和矛盾衝突的花燈戲,它濃郁的鄉土氣息,優美的唱腔旋律,輕快的歌舞表演,展示了南方春節文化的精髓——幽默、風趣,妙語連珠,為眾人喜聞樂見。

花燈的主要道具是彩巾和扇子。南方有一男二女的“雙鳳朝陽”燈,有“兩男一女”的雙獅戲球燈,還有兩男兩女的“雙花燈”。另外,南方還有采茶燈。舞蹈動作滑稽可笑,風趣詼諧,這就是花燈中的喜劇氣氛。或借古喻今、吟花誦草,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以表達對春節的美好期望。

歌舞的適應性強,無論北方和南方,春節的喜慶都集中體現在歌舞表演中。北方的秧歌也是全國性的歌舞,其喜慶、吉祥的韻味也不言而喻。與南方花燈不同的是,它是一種隊伍,道具是傘、鼓、棒、花。楊賓於康熙三十年在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寫的《柳邊紀略》中,對當地人民的秧歌活動有過記載:“上元夜,好事者輒扮秧歌。”又說:“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婦女,又三四人扮參軍,……傍以鑼鼓和之,舞畢乃歌,歌畢乃舞,達旦乃已。”看來北方的秧歌與參軍戲有一定的關系。北方有高蹺秧歌和地秧歌兩大類。現在多以地秧歌為主,而當代北方城市中的廣場舞,也是以地秧歌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應該說北方秧歌起源於水田勞作,並與古代祭祀求豐有關。風格比較火爆潑辣,但粗獷中含著穩健,剛柔相濟。綜合了民歌、英歌、民間武術、雜技及戲曲等因素而形成,清代已成定式。北方秧歌顯示出曲調銜接順溜,表演靈活,即興性強等特點。

當代的春節音樂

春節期間,人們的娛樂活動極為重要,春節是全民的狂歡,音樂是其中的主角,國家每年都組織春節聯歡晚會(即春晚)。春晚是全國人民必看的重要內容,曲藝、小品、聲樂、器樂、歌舞,藝術品種應有盡有。人們集中在電視機旁,欣賞各類藝術文化大餐。音樂插上科技的翅膀穿越了時空隧道,盡情體現了和敬、和順、和親的族群力量和集體歸屬感,它也是一種禮樂文化在當代的活態體現,也表現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巨大的、永久的魅力。

春節是人們休閑的好時節,也能夠放飛心情。人們調整情緒,養精蓄銳,備戰新的一年。與春節主題文化有聯系的音樂中,比較突出就有《春天的芭蕾》《春天在哪裡》《春天花會開》《青春無悔》《春天的交響》等歌曲,其參與性比較強。當然也少不了器樂舞蹈曲目,如《春節序曲》《紅綢舞》等等。春節活在人們的口頭上,身段中,心底裡。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中的春節文化是一種藝術與哲學的雙重存在。

總而言之,音樂中的春節文化是相當豐富多彩的,我們要保護好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使音樂中的春節文化不斷與時俱進。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