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元宵節燈展緊張籌備中 走近布展團隊一探究竟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新報劉玉祥 編輯:劉穎 2019-02-14 10:35:51

內容提要:到楊柳青古鎮看燈展,已經成為很多市民元宵節的『保留項目』,皜月當空,華燈初上,大大小小的彩燈交相輝映,一片流光溢彩的夜景,總會吸引眾多游人觀賞。

  天津北方網訊:到楊柳青古鎮看燈展,已經成為很多市民元宵節的“保留項目”,皜月當空,華燈初上,大大小小的彩燈交相輝映,一片流光溢彩的夜景,總會吸引眾多游人觀賞。本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即將連續第26年點亮花燈,舉辦元宵燈節。從正月十四起,92組主題大型彩燈將在楊柳青古鎮內的四大展區同時點亮。彩燈出自何人之手?又是如何組裝完成的?記者在安裝現場一探究竟。

  主題彩燈高9米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楊柳青廣場,在現場看到,目前燈展已經進入安裝階段,在楊柳青廣場四周布置了40餘組彩燈,造型別致、種類繁多的大型彩燈爭奇斗艷,而設置於主展區的“魅力西青”主題彩燈,長度超過30米,高達9米,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在這組彩燈前,四位安裝師傅正在協力將一個六七十斤重的裝飾物搬上展臺。記者發現,展臺是用角鋼焊接而成,高約1米,站上展臺的師傅要橫跨兩個鋼梁之上,看上去有些危險。“危險不危險另說,這下面是空的,如果踩空在布料上,那這組燈可能就作廢了。”據安裝謝師傅介紹,他們從大年初三就進入了安裝階段,每天從早上七點半開始,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八九點鍾。“為了趕工期啊,大家也都習慣了。”謝師傅告訴記者。“再往右邊挪一下,對,就是這。”在現場,美工負責人郝向東奔走於每一組燈展之間,指揮燈組的擺放位置。這一天下來,郝向東得走兩三萬步。“所有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美工,美工可以說是燈展的靈魂,把控每一盞燈的色彩搭配、燈光效果以及藝術氛圍。”

  在廣場另外一側,幾名裱糊工還在工作著。記者在現場看到,他們先在骨架上涂抹一層萬能膠,然後根據造型原圖糊上不同顏色的布料。“這個也要格外細心,不能糊皺了,否則就不好看了。”

  今年造型更立體

  雖然布展還沒有完全完成,但是安裝好的花燈還是吸引不少市民駐足拍照。市民張先生住在河西區,昨天下午特意和愛人來到楊柳青。張先生的愛人模仿著花燈人物造型的動作讓張先生拍照。“我們先來逛逛,等正式點亮時我們再來一趟。”張先生說。而市民崔先生就住在楊柳青廣場旁邊的小區,每年元宵節必不可少的項目就是看花燈。“我從窗戶往外看就能看到。每年來看花燈的人數都非常多。”崔先生說,“每一年燈展給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我感覺今年這些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更立體了。”

  燈展將持續3天

  據了解,此次燈展的時間是2月18日至2月20日(農歷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地點在楊柳青鎮。

  據西青區文旅局工作人員介紹,這次燈展貫穿“魅力西青”這一主題,把年畫文化、精武文化、運河文化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彩燈的創意設計之中。彩燈制作采用了國內的先進技藝,從彩燈造型、編紮工藝、美工色彩等方面都會帶給游客全新的觀燈體驗和感受,充分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出於節能降耗的考慮,燈具全部采用LED技術,並配備了安全保護裝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設計總監郝向東

  3D版立體彩燈 出自自貢團隊

  郝向東是此次燈展制作團隊的設計總監和美工負責人,今年48歲,從事燈展工作20餘年,據他介紹,此次燈展突破了傳統平面燈箱的工藝,確定了立體彩燈的設計方案,引進了四川自貢的特殊捆紮工藝,相當於把年畫上的娃娃變成3D版。“為保證工藝和質量,這次來津的燈匠,在自貢有多年燈展制作經驗。90%以上的人物和動物的造型都是立體的,展現出真實的三維空間感。”據了解,此次燈展的團隊有130餘人。

  郝向東是自貢人,自貢燈會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貢彩燈注重形、色、聲、光、動五大元素,創始於唐宋,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據郝向東介紹,他從去年9月份,就開始准備此次燈展,結合天津地方文化和民俗,以及老百姓所喜歡的造型,構思兩個多月,繪畫出100多張圖畫,經與當地部門的多次溝通,最終纔確定了92組彩燈的造型模板。“來到楊柳青之前,我們查閱了大量資料,結合楊柳青年畫、精武精神以及實景文化等方面,將地方文化與彩燈工藝相結合,打造一場光與文化的盛宴。”郝向東說。為此,他們還特意從當地帶來了一些綢緞以及金絲線。

  造型別致的彩燈是如何制作完成的?郝向東告訴記者,彩燈制作是非常復雜的。先由美工在平面上繪圖,造型師根據平面圖形焊接成立體造型,之後由電工裝燈,再進行裱糊。“裱糊工作就是把布粘貼上,這個是手藝活,一般人粘貼不了。”郝向東說。最後美工還要再次噴繪,處理效果,造型完成後再進行組裝,這樣纔算是完成了。

  裱糊工安姐

  第一次來天津 忙得沒時間逛

  裱糊工安姐是第一次來天津,不過,遺憾的是,從1月20日抵達天津後,一直都沒閑著,也沒有時間四處逛逛。“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點多。來之前兒子還幫我在網上搜了一下,天津之眼、古文化街都非常有名,挺想去看看的。等到工作結束,我要去周邊轉轉,買些楊柳青年畫帶回家。”安姐笑著說。

  對於天津的第一印象,安姐告訴記者:“我感覺天津人還挺熱情的,有人看我們在工作,總有人來跟我們聊天,告訴我們多穿點衣服,這邊冷。”不過因為趕工期,她沒有時間能多聊幾句。“一個身高約一米的人物造型,通常要五六個小時纔能完成裱糊。大型的燈展要幾個人糊上兩三天。”安姐告訴記者,自打從事這個工作後,已經有十幾年沒在家裡過年了。“過年前後的三個月是最忙的時候。”安姐說。燈展工作讓她增長了見識,“我感覺半個中國都跑遍了吧,有一年還去了國外。”“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天津,好好游玩一下。”安姐說。(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