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區搭建精神文明建設載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調查:文明鄉風潤雍陽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李玉峰 陳忠權 編輯:曲璐琳 2019-04-07 07:44:45

內容提要:622個村,村村裝上大喇叭,傳播黨的好政策;80座村文化禮堂,看電影學科技;336面村文化牆,彰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這些百姓喜聞樂見的載體,漸漸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於武清區百姓的腦海心田,漸漸地轉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漸漸地提昇著鄉村整體道德風尚。於是,武清區10個村鎮獲評全國文明村鎮,43個村鎮獲評市文明村鎮;於是,武清區成為首批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點;於是,武清區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區……

  622個村裝上大喇叭

  2017年,武清區探索出一條接地氣、全覆蓋、受歡迎的宣講模式,大喇叭成了傳播黨的好聲音的“擴音器”、密切黨群乾群關系的“連心橋”、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

  興建80座村文化禮堂

  從2015年開始,先後興建了80座建築面積在200—1000平方米的村文化禮堂,采取多種形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誠信教育等,成為村民學習的大課堂

  立起336面村文化牆

  一牆一風景、一牆一特色。用漫畫、格言、寓言等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政策法規、道德文化等知識與建築景觀有機結合,彰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

  天津北方網訊:622個村,村村裝上大喇叭,傳播黨的好政策;80座村文化禮堂,看電影學科技;336面村文化牆,彰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這些百姓喜聞樂見的載體,漸漸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於武清區百姓的腦海心田,漸漸地轉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漸漸地提昇著鄉村整體道德風尚。於是,武清區10個村鎮獲評全國文明村鎮,43個村鎮獲評市文明村鎮;於是,武清區成為首批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點;於是,武清區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區……

  大喇叭,思想文化宣傳的新角色

  “大家好,上周我們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十五講,本周我們繼續學習……”

  3月11日早8點,武清區崔黃口鎮東趙莊村口水塔上安裝的大喇叭開始了一天的廣播,水塔下的十幾位村民,一邊散步健身,一邊傾聽著廣播……

  “每天早晨8點,我們都會准時收聽,大喇叭給我們送來了黨的鄉村振興好政策,還送來了國學經典好故事等,大伙都愛聽。”村民崔漢元豎起大拇指。

  東趙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術功深有感觸地說:“我每天最愛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解讀,言簡意賅,特別好懂,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要時時刻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村民劉秀娟在家做著家務,也收聽著大喇叭廣播。

  “我特愛聽國學經典故事,不但自己聽,也讓家人一起聽,古人淳朴厚道、友愛互助、孝順父母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一輩可不能丟失。”劉秀娟說。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大喇叭村村響,但由於無節制地濫用,逐漸遭到了村民的厭棄。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後,大喇叭偃旗息鼓,不再發聲。2017年,為搞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武清區委宣傳部創新宣傳載體,讓大喇叭再次響起,探索出了一條接地氣、全覆蓋、受歡迎的宣講模式。

  偃旗息鼓的大喇叭又發聲了。留存在記憶裡的大喇叭,又重新扮演起農村思想文化宣傳的重要角色。

  大喇叭能否受歡迎,播出內容至關重要。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閻金瑛說:“為確保大喇叭播出內容受歡迎,我們在全區所有鎮街發放調查問卷,征集百姓需求。根據問卷,最後確定了播出內容──傳播黨的好政策,提昇村民政治素質;播送國學經典故事,增強村民文化素養;傳播醫療保健常識,讓村民強身健體。根據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大喇叭還及時插播換屆選舉、防范非法集資、嚴禁賭博、清潔衛生等內容。”

  為使大喇叭不影響村民休息,區委宣傳部科學制定了播出時間段:上午8點—9點;下午5點半—6點半。這個時間段恰好在大家起床後和准備晚飯時間,不擾民,村民很滿意。

  “大喇叭成了傳播黨的好聲音的‘擴音器’,密切黨群乾群關系的‘連心橋’,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大大提高了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閻金瑛說。

  文化禮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好去處

  春暖花開,汊沽港鎮二街的村民忙碌起來,在農忙之餘,他們紛紛來到村文化禮堂,唱歌、下棋、打乒乓球……

  汊沽港鎮二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學林說:“除了娛樂健身外,村民還經常在這裡聽講座,有科技致富、法制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等內容,成為村民學習的大課堂。2018年8月8日,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在文化禮堂舉辦了中華經典誦讀大賽,弘揚‘孝敬、勤儉、誠信、友善’的傳統文化,150多人參加,在3個半小時的誦讀大賽中,村民受到了一次非常好的傳統文化教育。”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文化禮堂的牆上張貼著今年全年重大活動內容表:保護生態環境宣講;清明節、端午節教育;武清好人、好婆媳、愛崗敬業評選表彰,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

  王學林介紹,村文化禮堂安排了專門人員管理,開放時間為每天8點半到11點半,14點到17點,對村民全天候開放。

  “東方的太陽照大地,勤勞的人民穿新衣;豐收的莊稼笑彎了腰,藍藍的天上彩雲飄,幸福的笑容掛眉梢……”王學林指著牆上的一張宣傳畫說:“這是我們二街的村歌《勤勞新農村》,現在很多村民都會唱,通過唱村歌,引導村民保持勤勞的好傳統,摒棄好逸惡勞的惡習,永葆勤勞、善良、淳朴的文明鄉風。”

  “村文化禮堂建得太好了,不但能看到特別喜歡的紅色電影,還能看到市級專業團體的高水平文藝演出,特過癮。” 豆張莊鎮南雙廟村村民張健雙笑著說。

  南雙廟村黨支部書記劉金廣說:“村文化禮堂是2017年年底建成的,得到了區裡的大力支持。為讓文化禮堂充分發揮作用,駐村幫扶工作組多次聯系市級大型專業演出團體來演出評劇、京劇、歌舞等,弘揚傳統文化,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很受村民的歡迎。”

  區文明辦負責人介紹,雖說目前家家有電視,但不少村民依然渴望有一個集體活動的場所──文化禮堂,定期開展健康向上的集體娛樂活動。為滿足村民們的意願,從2015年開始,區委宣傳部遴選了一批經濟條件好的村,按規模大小,先後興建了80座建築面積在200—1000平方米的村文化禮堂,采取多種形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誠信教育,傳承孝老風尚,樹立法治觀念等,得到了群眾廣泛的認可與稱贊。

  村文化禮堂硬件一流,夏有空調,冬有暖氣,音響、自動電影放映機等一應俱全,確保了高效利用。區財政每年還撥款1200萬元用於村文化禮堂的建設及運營。為讓各個村文化禮堂發揮更好作用,區委宣傳部采取獎優罰劣方式,對建得好、用得好、反響好,真正服務群眾的,增加經費補貼;對使用不好的,扣除一部分補貼,補給好的村文化禮堂。

  活動中心文化牆,一“動”一“景”正能量

  在上馬臺鎮隆泰家園社區活動中心二樓書法室,掛滿了“京津衛星城、美麗新武清”“一顆紅心獻給黨”等上百幅作品,讓人目不暇接,作者都是社區的普通居民。

  80歲的謝善廷老人,每天上午9點會准時來此練書法。老人動情地說,過去在村裡住時,種小菜園;入住隆泰家園後,曾擔心沒事可乾。入住後發現,鎮裡建起了社區活動中心,還專門開設了書法室,自己每天和老鄰居們聚在一起寫字、練書法,非常舒心。

  隆泰家園社區現有2100戶、9000多人,來自全鎮10個拆遷村。

  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明海說:“農民變居民,走出平房住樓房。居民們不種地了,吃完飯乾啥去?總呆在家裡看電視對身體不好,聚在一起打麻將賭博更壞。經多次調研和外出參觀學習,鎮黨委、政府決定建一個大型社區居民活動中心,豐富居民業餘文化生活,引領居民享受高品質的精神生活。”

  2014年,上馬臺鎮斥資1500萬元,動工興建社區活動中心,2016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稱贊。

  56歲的馬麗汶笑著說:“社區居民活動中心太棒了,有圖書館、歌舞室、戲曲室、健身室、親子活動室。我特喜歡唱京劇,原來在村裡沒地方唱,現在戲曲室配備了琴師,我經常來演唱,太開心了!”

  居民張繼臣補充說:“我每天吃完飯就會來圖書館看報紙雜志,精神生活特充實,跟過去打牌、打麻將相比,強過百倍。”

  “同心共築中國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積極行動,從我做起,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走進武清區東馬圈鎮各個村,村村都有文化牆,一牆一風景、一牆一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我們突出‘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主題,在各村粉刷和制作文化牆8000餘平方米。文化牆采用漫畫、格言、寓言等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政策法規、道德文化等知識與建築景觀有機結合,讓群眾在享受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同時,耳濡目染地學習文化知識。”東馬圈鎮宣傳委員石樹棚介紹說。

  在豆張莊鎮,各村院牆上也畫滿了“中國夢”、傳統文化等題材的牆畫,文化牆成為當地村莊的一張亮麗“名片”。該鎮以建設“實力鎮街、美麗鎮街、和諧鎮街”為目標,把村莊“文化牆”建設作為美化鎮域環境、提昇教育素養、建設村莊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讓農村環境大為改觀,還通過文化牆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成為城鄉文明創建的一道風景線。

  豆張莊鎮北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伯忠高興地說:“文化牆太體貼人心了,走哪哪豁亮。你看這塊文化牆──‘搞好環境衛生,爭做文明人’,誰家門口髒了,抬頭一看文化牆標語,自己就會馬上清掃,文化牆警示作用多棒!”

  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薛梅說:“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結合武清實際和群眾的新需求,我們在農村思想文化宣傳方面進行了嘗試與探索,搭建大喇叭、文化禮堂、社區活動室、文化牆等載體,讓黨的好政策如春風化雨般入腦入心,全區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法治意識和科學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津雲新聞編輯曲璐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