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無巨細的幕後英雄——訪北京冬奧會部分配套基礎設施設計負責人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楊帆 姬燁 編輯:付勇鈞 2019-05-15 17:13:00

內容提要:奧運舞臺的焦點無疑在賽場之上,而在場館外,與奧運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也在幕後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北京冬奧會迎來倒計時1000天之際,新華社記者采訪了與冬奧相關的一些配套基礎設施設計負責人,從交通、市政等層面介紹籌辦進展。

奧運舞臺的焦點無疑在賽場之上,而在場館外,與奧運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也在幕後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北京冬奧會迎來倒計時1000天之際,新華社記者采訪了與冬奧相關的一些配套基礎設施設計負責人,從交通、市政等層面介紹籌辦進展。

跨越山川 『冬奧高速』串聯三個賽區

自西北走向東南,一條嶄新的高速公路已然出現了中國的交通版圖之上。京禮高速(北京-崇禮高速公路)分為兩段,即興延高速與延崇高速。興延段在2016年開工,今年1月投入運營,如今的目光自然轉移到了2017年開工的延崇段上。

『京禮高速是今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和2022年冬奧會的重要配套基礎設施,確定要申辦世園會的時候,這條高速的部分路段就已經開始在規劃設計了。』延崇高速、興延高速公路項目設計負責人劉子健介紹說,後來申冬奧成功,就確定要修建連通延慶和崇禮的完整線路。

對於這條高速的誕生,劉子健還解釋說:『按照最開始的設計方案,這兩段高速是北京和河北的省內高速,按設計速度,從延慶的海坨山到張北的太子城要走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申冬奧成功後,按國際冬奧組委要求的轉場時間,我們提高了指標,可以達到一小時通勤,不僅保障運動員,也方便群眾前往觀賽。』

劉子健從事道路工程建設20多年,參與過大大小小的項目不計其數,但面對這條『冬奧高速』,他和團隊肩上的壓力也不只來自外界,也在於工程本身。

『北京城區、延慶、崇禮之間大山縱橫,這次修建京禮高速,決定采用「長隧低橋」的原則,提高隧道比例降低架橋規模,不僅可以避免對山體破壞,也能降低道路的縱坡。』劉子健說,好處還在於開車行駛過程之中安全性更有保障。

在實際施工中,興延段的橋隧比達到60%,山區路段更是達到90%,形成了『六隧四橋』的比例,對比國內高速建設案例很少見。『這是目前北京最長的隧道群,而且有一條隧道建成了單面三車道,長度達到5.8公裡。』劉子健介紹。

工程施工方面的突破肉眼可見,工程中一些細節也值得細致觀察。劉子健表示,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視對沿途環境的影響,所以采用了『低影響開發』一個理念,把城市設計裡面的一些理念運用到公路上。

『我們會對沿線的雨水進行收集,然後進行沈淀、過濾、處理,最後用作綠化用水;路上采用了包括太陽能光伏在內的發電設施,為隧道提供照明,還有服務區裡的充電樁;北方山區冬天容易結冰打滑,灑化冰鹽並不環保,所以我們在築路原材料裡加入了一些添加劑,形成了防冰雪路面,這也是為了北京冬奧會的一次創新。』劉子健說。

『京禮高速可否無人駕駛』的話題外界極為關注,采訪中劉子健也有所提及。『這條路可能會是國內第一個采用智慧駕駛的道路,冬奧會期間運送運動員的大巴可能都會采用無人駕駛的方式。我們在設計中已經有所考慮,目前還有其他單位在協同在做這個工作,已經做過一些實驗。』

劉子健介紹,延崇段今年年底將全線開通,現在還差一段,北京這邊有十多公裡,河北有八十多公裡。『明年有冬奧會的測試賽,現在已經是最後的攻堅階段了,我們在努力,希望能留下經久的作品。』他說。

收集再利用 實現賽區用水就地平衡

作為張家口賽區的核心區域之一,古楊樹場館群包括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3個競賽場館。『設計任務由清華大學設計院和北京城建設計院組成的聯合體完成,清華方面做規劃建築類設計,我們做市政類設計,即水、暖、電和道路。』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市政工程項目經理張嘉明說。

『崇禮所在的區域是典型的北方氣候特征的山區,年降水量約480毫米,蒸發量大。基底條件方面,這裡原來是農村,市政設施基本都需要重新規劃。』張嘉明解釋說,設計團隊在深入研究後認為,電力和其他需求可按正常規劃設計,而未來最大的矛盾和焦點在於用水。

為了減輕市政管網供水壓力,並且考慮在盡量不影響當地生產生活用水的情況下,進行水資源綜合利用,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成為市政設計的難點和重點。場館群建成後每年的造雪用水量為20萬-25萬立方米。市政設計團隊為古楊樹場館群量身定制了用水設計方案——通過規劃建設,收集利用雨水、盡量減少場地雨水排放,通過雨洪調蓄、場地自然地表徑流收集、賽道融雪水的收集與再利用,以減少外部調水、減少造雪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場地用水就地平衡、實現海綿賽區、實現區域內生態修復與水土涵養,把崇禮建成國際領先的『低碳奧運專區』。

張嘉明介紹,從外表來看古楊樹場館群是『兩個山溝+一個山坡』的地理形態,經過設計團隊多次不同季節的觀察,區域內的自然降水、地表徑流收集起來既可以減輕雨季泄洪壓力、又可以實現賽區用水目標。

張嘉明透露,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方案思路已與各相關方經過多次討論和溝通,並獲得肯定。目前循環水系統的設計方案也獲得了相關專家的初步認可。未來,區域內除了水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外,電力供應也將全部采用清潔能源供電,場館群內除去照明動力用電外,采暖也將采用清潔能源獨立采暖系統,不僅節約能源還減少了廢氣的排放與污染。

新建場館群內除了高效節能的資源能源利用措施外,還設置了便利觀眾使用的無障礙滲水道路和廣場系統;為賽時需求、賽後利用設置的可持續循環使用的能源供應廊道;為賽時賽後臨時設施場地設置的隨時能夠接取能源的『能源樁』;為賽時服務和賽後發展預留的路側停車平臺等。

設計團隊以綠色奧運、低碳專區、海綿賽區為目標,在張家口賽古楊樹場館群的設計中以自循環生態系統疊加的方式植入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不對場地造成二次污染,對土地和當地生態系統不造成乾預和負擔,減少對環境的生態足跡,並嘗試建立新的適生生態體系,通過改善區域環境涵養水土,修復、完善當地生態系統。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