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熱血映昆侖——記天津援疆乾部席世明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胡春艷  編輯:李松達 2019-06-24 14:27:04

內容提要:大屏幕上笑容定格,褪去生命的色彩,嵌入身後的大漠戈壁中——這是天津市第九批援疆乾部席世明的招牌笑臉——憨厚、朴素、溫暖。今年1月,43歲的席世明突發疾病,倒在了他嘔心瀝血為之奮斗的地方,把青春和生命永遠地留在了塔克拉瑪乾沙漠。

  天津北方網訊:大屏幕上笑容定格,褪去生命的色彩,嵌入身後的大漠戈壁中——這是天津市第九批援疆乾部席世明的招牌笑臉——憨厚、朴素、溫暖。今年1月,43歲的席世明突發疾病,倒在了他嘔心瀝血為之奮斗的地方,把青春和生命永遠地留在了塔克拉瑪乾沙漠。

  他走了,卻被人們永遠銘記。今天上午,在席世明的家鄉天津市靜海區,天津市合作交流辦、天津援疆前方工作指揮部、靜海區委區政府聯合召開“沙漠之子”——天津援疆乾部席世明先進事跡報告會暨天津援疆精神研討會。

  席世明的同事東永珍站在臺上多次哽咽,她記得席世明援疆前曾向自己坦露心跡:“趁年輕,為邊疆踏踏實實乾點事,一生難得。”

  581天瘦了16斤 走過100多個村莊

  天津對口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區,地處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終年風沙漫天。席世明所在的於田縣是深度貧困縣,按照計劃,到2020年,援疆人要與當地百姓一起,把貧困徹底從這裡趕走。掛職於田縣招商局副局長的席世明感到壓力很大。

  於田雖是縣城,但地域面積卻是天津市的3倍。席世明必須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陪同各地前來的客商考察項目、選址落地,馬不停蹄地從這個鄉跑到那個村,他經常吃住都在車上。

  席世明是於田的“活地圖”,不僅路線熟,他對每個村的產業結構、勞動力情況、貧困戶狀況都一清二楚。一位來自四川的老板到於田建廠,貼出招工告示,結果3天只招來了7個人。席世明知道後,跑遍了周邊的鄉鎮,跟著當地乾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只用了兩天,他就帶著300多個村民走進工廠。如今,這家企業在於田的投資規模超過1個億,產業涵蓋了養羊、棉花種植、紡織、榨油等多個領域,帶動當地700多人實現脫貧增收。

  援疆的581天裡,席世明瘦了16斤。他帶領150多位客商走過100多個村莊,有人計算,他走過的路累計有幾萬公裡。席世明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他計劃著援疆3年,再多跑些地方,讓更多企業紮下根來。

  席世明和他的援疆戰友日以繼夜地工作,僅2018年就幫於田縣落實了招商引資項目79個,拉動資金超過13億元,帶動當地1.5萬餘人實現就業。

  而席世明更像個停不下來的陀螺,日復一日地奔波著、忙碌著。發病當天上午,他還在陪同外地客商考察,午飯後又急匆匆趕到幾十公裡外的阿日希鄉,檢查即將發貨的農產品質量,跟著大伙兒往車上搬箱子。

  在連續加班多日後,席世明因突發出血性腦卒中,搶救無效,倒在了援疆路上,年僅43歲。

  紮根於田 以心換心

  席世明突然病發,援疆醫生盧玉香第一時間把他送去醫院。當時已頭痛欲裂的席世明對她說,“咱們下周末去看‘小石榴’吧,兩個月沒見怪想她的。”

  兩歲的維吾爾族女孩‘小石榴’,成了席世明最後的牽掛。他曾帶著援疆隊友們一起從死神手中將這個小女孩奪回來。那是2017年4月17日,35歲的維吾爾族孕婦馬依尼木汗,被診斷出重度貧血,因為拿不出1000多元的輸血費,執意要出院。

  席世明第一時間帶頭捐出500元,短短20分鍾就湊齊了2100元。新鮮的血液流淌進馬依尼木汗的身體,她蒼白的臉頰終於有了血色。席世明不多言語,總是悄悄給她送去營養品和水果。很快,馬依尼木汗的病情有了好轉,就連腹中的胎兒也活躍了許多。

  孩子平安降生,馬依尼木汗激動得熱淚盈眶,抱著孩子到援疆工作組請恩人給孩子起名字。席世明脫口而出,“就叫小石榴吧!一是祝願孩子像石榴花一樣美麗,二是寓示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母女出院後,席世明帶著援友到馬依尼木汗家修繕涼棚、挖築?坑、平整地面,還幫馬依尼木汗在天津援疆企業找了一份每月2000多元的工作。從那之後,馬依尼木汗經常抱著“小石榴”來於田工作組看望大家,援疆乾部也把“小石榴”當成了大家的孩子。

  席世明病重的消息傳出,醫院門口擠滿了來探望他的人,很多是維吾爾族百姓。於田縣托格日尕孜鄉托萬庫木巴格村的圖尼薩汗·巴拉提還沒說話就哭了。每個援疆乾部入疆後都要與維吾爾族貧困戶結為“親戚”,圖尼薩汗一家成了席世明的“親戚”。

  他還記得剛宣布結親名單後,席世明主動跑來,一下子抱住他並熱情地自我介紹。就在發病前一天,席世明還打來電話,問他過冬的棉鞋穿幾號。不僅如此,圖尼薩汗老伴兒做手術時席世明也在身邊。老人哭著說:“真是一家人,只要他在我們就什麼都不擔心。”

  席世明常對身邊的援友說:“民族團結就是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重在交心。”

  今年年初,天津市靜海區委組織部到於田考察幾位援疆乾部。這意味著,不出意外,席世明很快就可以提職了。當地招商局局長徐偉至今保留著當晚他和席世明的微信對話。徐偉當時認為席世明很快就回津任職了,於是問:“什麼時候走?”席世明回答:“不走。跟著你乾,紮根於田!”

  代代援疆人薪火相傳把青春獻給邊疆

  時至今日,很多人依舊不願相信席世明的離去。天津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每次開會,大家總會多擺一把椅子,留給這位他們永遠深愛的戰友。

  今年是天津籍援疆知青入疆第55周年。天津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李文運感慨,天津支援新疆建設的歷史久遠,一代一代援疆人投身到祖國邊疆,為新疆的發展貢獻了青春,甚至是生命。“席世明更是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李文運說,席世明用實際行動鑄就了新時代援疆人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精神豐碑。

  老一輩的援疆人也來為席世明送別。他們中,很多人55年前就離開家鄉天津,來到新疆和田支援當地建設。這一乾,就是三四十年。

  天津援疆老知青秦寶山回憶,“當初4個乾部分配一頭驢,馱著行李走到和田”。到了那裡,他們從戈壁拉沙子修路,喝的是沈淀後的雪水。他們跟老百姓一起勞動,在業餘時間自掏腰包買工具去馬路上拾糞,再送到老鄉田裡施肥,“沒一個人叫過苦。”

  他們在十七八歲青春正好的年紀出發,等到終於可以回家的那一天,當時少年都已兩鬢斑白,“絕大部分人的子輩、孫輩都留在了和田,今天還戰斗在那裡。”秦寶山顫抖著聲音說,那裡就是援疆人魂牽夢縈的故鄉。

  半個世紀前,曾到新疆和田戍邊的援疆老兵齊德祥,在沙漠負過傷,最終在和田搶救後幸存。他認為,“不同時代的援疆人有不同的使命”。他欣慰地看到以席世明為代表的新一代援疆人,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擔當作為、造福百姓。他認為,這些都是幾代援疆人前僕後繼、百折不撓、英勇奮斗凝結而成的寶貴精神財富。

  猶如塔克拉瑪乾沙漠中的一粒沙,“沙漠之子”席世明留在了這裡,而他身後的一代代援疆人仍將聚沙成塔、薪火相傳,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祖國邊疆。(津雲新聞編輯李松達)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