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對口扶貧援建群像:讓熱血青春在扶貧路上閃光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胡春艷 編輯:付勇鈞 2019-07-04 12:25:00

內容提要:今年1月,天津市第九批援疆乾部席世明,在援疆工作期間,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年僅43歲。近日,席世明同志被追授『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和『天津市模范公務員』稱號,並被評選為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范。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1月,天津市第九批援疆乾部席世明,在援疆工作期間,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年僅43歲。近日,席世明同志被追授“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和“天津市模范公務員”稱號,並被評選為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范。

天津市委組織部、市合作交流辦、天津援疆前方工作指揮部日前聯合舉辦了“青春澆築援疆熱土 生命譜寫扶貧贊歌”——學習席世明同志先進事跡主題演講會。會上,天津市對口幫扶新疆、西藏、青海、甘肅、河北承德等地的扶貧乾部們和專業技術人纔代表共聚一堂,講述各自親歷的動人故事。

天津市北辰區援藏專門技術人纔尹春華動情地說,“從接受祖國召喚,踏上雪域高原的那一刻起,我們每個人都下定決心,要用心、用情、用力地在平凡的崗位上閃耀自己的光芒!”

搶救危重患者

天津援疆醫療隊的醫生們,每天都在與疾病展開激烈的生命搶奪。這支由天津市15家三甲醫院26名援疆專家組成的醫療隊,短短兩年時間裡,搶救危重患者近3000人次,完成高難手術1000人次,引進66項新技術,填補63項地區醫療技術空白。

來自天津市代謝病醫院的援疆醫生楊菊紅曾收治兩個維吾爾族糖尿病患兒。哥哥12歲,患糖尿病8年,已出現了嚴重並發癥,雙眼接近失明,雙腎積水,膀胱已失去排尿功能。妹妹8歲,已患糖尿病4年。兩個孩子得的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情況緊急,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孩子們的病情將迅速惡化、有生命危險。楊菊紅和醫生們緊急組織了全院的多學科聯合會診,聯系天津後方醫院遠程會診,不僅如此,楊菊紅還多次通過網絡請教她在哈佛大學求學時的導師,最終應用先進的基因診斷辦法,使這種罕見病得以確診。

然而新問題來了,這個深度貧困的家庭連一個孩子的治療費用也拿不出來。擺在母親面前的是人生中最殘忍的抉擇——她只能放棄其中一個孩子的治療。年輕的母親心力交瘁、一夜白發。12歲的哥哥對楊菊紅說:“我的病太重了,眼睛和腎髒都不行了,我不治了,請幫幫我妹妹吧!”

這一幕揪著楊菊紅的心。為了救助這個不幸的家庭,天津援疆醫療隊行動起來,短短幾天籌款達14.8萬元,孩子們得救了!不會說漢語的母親含著淚,拉著楊菊紅的手說了好多好多話。“那一刻,我覺得我聽懂了。”楊菊紅紅著眼圈說。

產業扶貧拔掉窮根

天津市紅橋區援甘乾部邵泉至今清晰地記得,兩年前他第一次踏上西北高原時的情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土,溝壑縱橫、梁?交錯。下飛機後,他和同事們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顛簸了一整天,纔抵達目的地。

怎麼扶,從哪扶?擺在扶貧乾部面前的都是困難。他們決定先用腳板去實地丈量扶貧工作的難度。扶貧乾部們挨個村摸底家訪,老劉家還住著漆黑窯洞,老李家有個20多歲殘疾的孩子,老王家的年收入不到3000元……一個個貧困家庭,牽動著扶貧乾部的心。

扶貧乾部見到東關村的貧困戶老范時,這個53歲的老漢正望著自家20畝耕地,眉頭緊鎖,蹲在地壟邊悶頭抽煙。原來,這個村可耕種土地4000多畝,有超過1000畝種滿了各種樹木,可現在樹苗滯銷,一顆樹都賣不出去。

邵泉天天紮在村裡,到田間地頭實地查看樹苗、樹種,了解詳細情況。隨後他聯系天津的相關部門和企業,千方百計為樹苗找銷路,他清楚,這就是為貧困的百姓找出路。如今,首批扶貧苗木已經運抵天津並栽種完成,老范和村裡的貧困戶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

扶貧乾部的付出給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當地的貧困村減少了,漆黑的窯洞變成了寬敞的瓦房,種植合作社、養殖合作社初顯成效,木耳、花菜等農作物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上得起學、看得了病,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

要拔掉窮根,關鍵點在於因地制宜,為當地找到一條精准定位的產業發展之路,纔能有效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天津市河東區援疆乾部羅思維在甘南州迭部縣任縣委常委、副縣長。下鄉駐村成了他的必修課,常常吃住在農牧民家中。不少貧困山村都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上,他白天進村入戶調查,晚上因為高原反應失眠,就爬起來寫調研筆記。

他注意到,迭部縣路網建設滯後,但74%的地區都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水源涵養地,他決定把這裡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推介出去,讓外界的目光聚焦美麗的迭部,摸索出一條特色旅游的精准扶貧之路。

他和援甘乾部們一起組織了“萬名津門市民游甘南”“九色甘南,多彩迭部”的文化旅游宣傳推介等系列活動,讓旅游成為津甘人民心手相牽的紐帶。去年7月“蘭洽會”上,迭部縣與天津一家公司簽訂了總投資3000萬元的精准扶貧旅游營地項目。迭部縣農特產品旗艦店也以藏式獨特風格亮相津門。

“在數不清多少次的跑腿、對接、溝通中,我成了津甘兩地乾部群眾口中的迭部旅游代言人。”羅思維笑著說,最讓他高興的是,在天津援甘人的幫助下,甘肅很多貧困縣實現了脫貧摘帽。今年天津市河東區又拿出2000萬元幫扶資金用於當地光伏扶貧產業,僅僅這一項就讓22個村的1636戶貧困戶受益。

扶貧先扶智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天津援青教師董瑞庚工作的地方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用他的話說,“那裡一年只有兩個季節,一個是冬季,一個是大約在冬季。”可在他看來,那個高寒缺氧的地方,也在一點一滴地塑造著援青人的靈魂和價值。

黃南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是藏、蒙、土等少數民族聚居的農牧業區,那裡溝壑縱橫、交通不便,基礎教育薄弱、經濟發展滯後。直到今天,很多牧民還住在高海拔的大山深處,靠撿拾的牛糞作為燃料。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可讓他頭疼的是,當地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極差,甚至喪失了讀書的熱情。一次到當地學生家中走訪時,董瑞庚在撒拉族學生馬雨言的家中,發現一篇孩子寫給剛去世不久的爺爺的文章。她寫道,“我的爺爺是個駝背,但爺爺的背是彎而不屈的,爺爺的背駝起過大山,橕起過藍天,更橕起了我們整個家……”

孩子流露在字裡行間裡的真摯情感深深打動了他,當天,他把學生的文章推送到頭條號、百家號上。從此,文字成為董老師幫助學生發現美好的鑰匙,他帶著學生每天一起寫作,學生們從愛上寫作開始,愛上了學習。今年高考,董老師班裡的語文平均成績驚人地提高了幾十分。他欣慰地說,“通過教育改變孩子的人生,是作為教師特有的幸福和自豪。”

在青藏高原的另一側,援藏英語教師尹春華因工作強度大,加之對當地氣候始終不適應,患重感冒引發肺炎。在高原地區,肺炎很可能轉為肺水腫,會有生命危險。不少人勸他回津治療,但他決定留下,趁著住院的十多天,在病床上趕出了教師培訓方案,並編寫了培訓教材。

令他感動不已的是,住院期間,他結對認親的學生拉姆擁青聽說貝母和梨一起蒸可以治療肺炎,每天放學後都用小碗蒸好送到醫院。尹春華閃著淚花說,“孩子小手端起的那一碗碗蒸梨,是對一名援藏教師的最高獎賞,這也成為激勵我努力工作、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