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登月50年之際 探索精神的永恆之光猶在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張夢然 編輯:李松達 2019-07-16 09:17:00

內容提要:1969年7月16日,佛羅裡達的夏日悶熱無比。全副武裝的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奧爾德林走進阿波羅11號,火箭激蕩晴空。四天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踏上月球。

  1969年7月16日,佛羅裡達的夏日悶熱無比。全副武裝的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奧爾德林走進阿波羅11號,火箭激蕩晴空。四天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踏上月球。

  極致的靜謐與冰冷,無機的灰黑與坑窪,真實的月球與所有繾綣的傳說都不同,但它依然俘獲了每個人。

  對50年前的人們來說,選擇到月球去,不是因為它夠簡單,恰恰是因為它無比艱難。決定這一計劃的美國總統肯尼迪說:只有這個目標,可以衡量出我們的技術和實力。

  當然,美國的決定受當時世界政治格局和國內環境的影響,航天已成了政府的救命稻草——盡管如此,他們傾盡全力贏得的這場挑戰,也成就了全人類,它刻下了世界航天史乃至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一筆。

  在阿波羅計劃中,美國付出了高達政府預算4.4%的成本,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成功6次,在美國國內提供了驚人的長期增長的就業機會。有很多人視登月為一面科學精神旗幟,實際上,為此而進行的大量研發早已惠及民眾,包括藍牙、防火服、醫用透析儀,以及隨手可買到的尿不濕、運動鞋墊、防輻射墨鏡……更別提整個計劃中帶回地球的380多公斤的月岩,對其的分析影響了此後我們對太陽系的認識。

  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飛行,是由阿波羅17號完成的,據稱這次登月,美國的電視公司已經不太願意直播,因為觀眾興趣點轉移了。阿波羅17號在1972年12月離開月球,此後,再沒有人類去過月球。

  多年過去,美國航天業在歷經長久的榮耀與歡歌後,也開始受政策和資金雙方面掣肘,自2011年起,更真正體會到艱難與感傷。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時任負責人博爾登曾稱:“於我有生之年,NASA不回月球。”當時的推特上,很多美國網友整齊的發布:休斯頓,這裡是靜海,鷹艙已著陸——這是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地球的通話。

  不能說不痛苦。

  直至今年4月,NASA新局長布裡登斯廷終於敲定“重返月球”。這一次,登月是探索火星的跳板。

  曾經走過1969年那個夏日的人們,很多已然白發,但他們的下一代,還會引用“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句話,他們的下下一代,可能會在樂高版土星5號火箭前駐足,聽長輩講述那個震撼人心的故事。50年前的那一刻,是雋永的,是曾經努力過的人們所留下的無法磨滅的精神傳承。

  繼續仰望星空的想法,也會這樣一代代根植在部分人心中,月落潮平,夢想卻愈久愈濃。

   原標題:登月,探索精神的永恆之光 ——寫在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之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