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隴南『網紅』土特產『變身』的故事,這些你了解嗎?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19-07-22 19:59:00

內容提要:隴南的紋黨參、崖蜜、橄欖油、花椒、核桃……這些來自中國記協對口扶貧地區的優質農產品,如今正源源不斷地走上市民餐桌,但這些扶貧農產品背後曲折而又精彩的故事與傳說,你可能從未聽說過。7月26日—28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N6館07展位新聞扶貧專區,天津廣播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將與你聊聊土特產背後的故事。

天津北方網訊:隴南的紋黨參、崖蜜、橄欖油、花椒、核桃……這些來自中國記協對口扶貧地區的優質農產品,如今正源源不斷地走上市民餐桌,但這些扶貧農產品背後曲折而又精彩的故事與傳說,你可能從未聽說過。7月26日—28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N6館07展位新聞扶貧專區,天津廣播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將與你聊聊土特產背後的故事。

希臘女神紮根西北榨出“液體黃金”

視頻素材由隴南廣播電視臺提供

說到橄欖油,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到地中海風情,想到希臘。在古希臘神話裡,希臘的橄欖樹是由和平與智慧女神雅典娜撒下的一粒種子生長繁衍而來,女神用橄欖果提煉出來的膏狀物具有神奇的功效。希臘人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頒布了第一部保護橄欖樹的法律,甚至連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冠軍的獎品都是5噸橄欖油。

中國引種油橄欖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八世紀。當時,通過“絲綢之路”,油橄欖從波斯傳入中國。之後,中國開始了油橄欖的漫長引種歷程。50多年前,周恩來總理把油橄欖從異國他鄉阿爾巴尼亞引入中國,武都區白龍江沿岸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帶成為油橄欖的最佳適生區。從此這個舶來品,在隴南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壯大。

《橄欖樹》裡唱到,“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如今,甘肅隴南武都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初榨橄欖油生產基地,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的60%,橄欖油產量佔全國的93%,油橄欖鮮果產量佔全國的91%。2017年,武都油橄欖鮮果產量達3.6萬噸,可榨油5000噸,“希臘女神”成功紮根西北,並且“祥宇牌”橄欖油在2018年11月澳大利亞國際特級初榨橄欖油大賽中,被評委結語為:北半球最好的橄欖油。

北茶馬古道上的高山雲霧茶

談起茶馬古道,人們總會認為這是西南地區的歷史文化遺存。但鮮為人知的是,茶馬古道的分布地不只有雲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甘肅、陝西和青海一帶也存在“以茶馬貿易為主要內容的古老商貿通道”。

我們都能在超市買到別的地方的茶葉,為什麼不常看見隴南文縣的綠茶呢?原來是文縣產茶,文縣人也酷愛喝茶,因此,本就數量有限的文縣綠茶除卻本地銷售以外,所剩無幾。據了解,文縣綠茶有40%在本土消化,30%在隴南市內消化,還有僅有的30%纔流向市外,供外地顧客購買。

人都說,茶聖陸羽所在的時代,好茶就開始藏匿於叢林秘境。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滋養了文縣茶色純鮮亮、味醇鮮美的品質。文縣種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可上溯至清代道光年間。隴南的茶葉種植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560米之間的白水江自然保護區邊緣的山地之中,生態環境好,無污染,雲霧繚繞,漫射光多,所產茶葉品質優良,是典型的“高山雲霧茶”。目前,文縣茶葉種植面積7.9萬餘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5.8萬畝,有“萬擔茶鄉”之稱。

最傳統的工藝裡保存著小時候的味道 

蘭州拉面、陝西哨子面、京炸醬面、家常手?面……但最好吃最難忘的還是小時候那碗手工掛面。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稻米對大多數西北人來說一直是奢望,只有面食纔是喂養他們生命最實在的食物。數百年來,因為地域、氣候、生活環境等的影響,養成了西北人以面食為生的飲食習慣。正是因為對面食有著情有獨鍾的熱愛,在繁復的生活積累中,人們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面食。

俗話說,掛面若要拉的好,“一橕、二拽、三要挑”,現在的都市越來越多的機器制作,衣食住行無不靠著機器取代手工。然西和手工掛面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的制作工藝,保存著小時候舌尖上的味道 ,手工空心掛面,粗細不均長短不一,卻傳承著綿長的古老記憶。

有臺前就有幕後,臺前看繁忙景象,臺後自有匠心精神。還想了解更多隴南的故事嗎?7月26日—28日,第七屆融媒體粉絲狂歡節現場,天津廣播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將與廣大粉絲現場互動,一起聊聊產品的趣事,美食和段子與你不見不散!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