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贊70年13:從自力更生到中國智慧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19-08-13 15:05:22

內容提要:2019年春節期間上映的《流浪地球》,口碑與票房雙豐收。『遇到再大的危機都要帶著地球、帶著家』『一百代人的流浪地球計劃,子子孫孫持續不斷地接力』,解決未來世界科學命題,中國人不但能拼搏,更有獨特的智慧。

1961年由中國自行設計、制造成功的國內最大的水壓機——上海重型機器廠12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新華社記者 張平 攝

袁隆平在試驗田向來華參加雜交水稻技術交流活動的各國來賓介紹雜交水稻。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

2019年春節期間上映的《流浪地球》,口碑與票房雙豐收。“遇到再大的危機都要帶著地球、帶著家”“一百代人的流浪地球計劃,子子孫孫持續不斷地接力”,解決未來世界科學命題,中國人不但能拼搏,更有獨特的智慧。

劉慈欣另一部小說《中國太陽》,寫了農村小伙水娃不斷奮斗,借助“中國太陽”工程成為深空宇宙開拓者,為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故事,與《流浪地球》異曲同工。

現實中,中國真有個“人造太陽”項目。四川成都,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實驗室裡,中國環流器二號A聚變實驗裝置(HL-2A)正在試驗。與太陽發熱原理相同,這種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是人類尋找能源出路的希望。

這座實驗裝置內等離子體電子溫度高達5500萬度,是太陽中心溫度的近三倍。今年年底即將建成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等離子體溫度將超過1億度。

“如果將來有一盞燈會被聚變之能點亮,期盼這盞燈在中國。”在多邊大科學國際合作計劃中,中國正為和平利用核能和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從剛開始對核能一無所知,到憑借自己的力量成功爆炸原子彈氫彈,再到和平利用核能進入世界前列,這個過程是新中國70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迎難而上、不斷進步的縮影。

中華文明悠久而燦爛,歷史的長河中,中國人民依靠勤勞與智慧,為世界貢獻了許多科技與文化成果,在不少領域長期處於領先地位。近代以來,西方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帝國擴張,帶給中國一百多年的愴痛。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艱苦奮斗,尋求民族復興的道路。

1939年2月2日,在延安生產動員大會上,毛澤東號召大家:“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困難”。1941年,陝甘寧邊區所有部隊、機關和學校都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有效克服了嚴重的物資困難,保障了抗日經費的供給。1943年春天,毛澤東為陝甘寧邊區工農業生產成績展覽會寫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王震率領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屯墾南泥灣,三年開荒26萬畝,成為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部隊在缺乏資金、工具的情況下,從旅長王震到工勤人員、隨軍家屬,人人動手開荒種地,使南泥灣變成“陝北的好江南”。

1945年8月,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中說:“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

新中國剛成立時,西方國家政治上敵視,經濟上封鎖,文化上孤立,軍事上威脅,中國共產黨接手的爛攤子經濟蕭條、百廢待興。如醫療衛生方面,傳染病、寄生蟲疾病肆虐,醫療衛生人員少,藥品匱乏,無法應對流行疾病和疫情。

嚴峻的形勢和環境沒有壓倒中國人。醫藥科研人員從零開始,立志生產自己的抗生素。在國內尋找進口原料替代品,在田野裡尋找株菌,一遍遍做實驗獲取數據。

1956年,科研人員從廣西桂林的土壤中分離出鏈霉菌,1965年,在江西鷹潭找到了放線菌,從而獲得了具有明顯抗腫瘤作用的抗生素。這兩種來之不易的抗生素,就叫“自力霉素”“更生霉素”,英文名“Zilimycin”“Gengshengmycin”。

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煤炭工業部副部長沈鴻寫信給毛澤東,建議在上海制造一臺萬噸水壓機。毛澤東問上海市委負責人:上海能不能乾?願不願乾?

乾!不乾,永遠會被“卡脖子”。上海迅速組織人員力量開始了“攀登珠峰”式的技術攻關。

水壓機有四根大立柱,每根長18米,粗1米,重80噸,國內所有技術都焊接不了這個龐然大物。工程師鄒積鐸了解到國外有一種新技術“電渣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便向外國專家請教。對方回答,“電渣焊是尖端技術,你們學不會。”中國技術人員經過千百次試驗,最終自己掌握了這門技術。1962年6月22日,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一萬二千噸自由鍛造水壓機建成並正式投產。

1978年12月18日,中國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召開。40多年來,這裡依然保留著當時的模樣,牆上掛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八個字的書法作品。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科技等各方面進步,無一不是在自力更生基礎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而取得的。

從“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乾”,到“不乾,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再到“社會主義是乾出來的,新時代也是乾出來的”,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黨的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外出考察、調研,就到了廣東這個改革開放中開風氣之先的地方。在現場,他回顧改革開放歷程,鼓勵大家繼續前進,牢記“空談誤國,實乾興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乾,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乾。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中華傳統文化歷來崇尚實乾。從實乾中獲得的經驗和智慧,不僅讓中國人民受益,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鑒。

2017年5月,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調研,關於“最希望把中國哪種生活方式帶回所在國家”,來自“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的青年留學生投票選出了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將其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

今年8月9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歲生日,生日蛋糕上有一把金黃的稻穗。鮐背之年的他,依然保持著每天到農田觀察水稻培育情況的習慣。

袁隆平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目睹了飢荒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他決定盡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從六十年代初起,袁隆平幾十年在田間地頭,頭頂烈日、腳踩爛泥,駝背彎腰進行科研,在無計其數的水稻植株中尋找樣本,日復一日觀察分析,年復一年育種試驗,風雨無阻,甚至在地震時也不離開他守護的試驗田。靠著自力更生、頑強執著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用一粒種子造福中國、改變世界。

截至2017年,雜交水稻在我國已累計推廣超90億畝,共增產稻谷6000多億公斤。袁隆平還多次為印度、越南,以及非洲多個國家傳授雜交水稻技術,幫助他們克服糧食短缺和飢餓問題。

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中國從1986年開始培育。2016年,袁隆平帶領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科研人員,在單位產量上取得了較大突破,並在新疆、山東、浙江、黑龍江、陝西等五大類型鹽鹼地區域進行綜合改良測試,總示范面積已近萬畝。

袁隆平說,我國十幾億畝的鹽鹼地,基本上是不毛之地。其中有水源的、可以種上水稻的有一億多畝。我們計劃花八年的時間,種上一億畝的海水稻,每畝按最低產量300公斤算,一億畝每年可以增產糧食300億公斤,多養活八千萬到一億人口。

2018年,袁隆平的團隊在阿聯酋迪拜濱海沙漠地區的海水稻種植獲得成功。當地媒體稱,應在中東地區復制,減少這些國家的糧食進口,強化糧食安全。“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中國慷慨地施以援手,是負責任大國的精神和中國智慧的生動體現。”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勤勞的中國人民擁有無限創新創造潛力,中國智慧來自於自力更生,是更高境界的自力更生。

70年,自力更生、創新創造讓中國人民即將邁入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依然要靠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努力,依然要靠中國人的勤勞智慧。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