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區做好水稻文章 打通產業融合發展 讓稻田代代飄香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馮可可 編輯:李彤 2019-08-30 20:36:23

內容提要:寶坻區是天津最大的水稻主產區。水稻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晚期,當年引浙稻入寶坻,在黃莊窪一帶勸農興稻,成了天津水稻種植最早的地區。做好水稻文章,打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直是寶坻區發展的一個著力點。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寶坻區是天津最大的水稻主產區。水稻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晚期,當年引浙稻入寶坻,在黃莊窪一帶勸農興稻,成了天津水稻種植最早的地區。做好水稻文章,打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直是寶坻區發展的一個著力點。

寶坻是天津種植水稻最早的地區,但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寶坻十年九澇,水稻種植產量很低。中央隨即決定開挖潮白新河,興修農田水利設施,寶坻北部基本告別了洪澇災害。

1971年,潮白新河治理作為根治海河工程項目之一,再度動工。

此後,薊運河裁彎取直、引青入潮等多項水利工程相繼實施,進一步為解決農田旱澇提供了保障。然而到了改革開放中期,寶坻南部60萬畝的中低荒地,還不具備恢復種植水稻的條件,這部分大窪荒地佔全區耕地的50%以上,“荒改稻”成了此時寶坻農業發展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興建水利設施,是寶坻水稻發展的新需求,通過10年的時間,寶坻利用大窪區水多的優勢,把低荒地改造成了水稻種植區。從1997年起,水稻種植面積開始大幅增加。

進入新世紀,天津經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寶坻區也確定了一二三產融合的農業發展思路。然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現代農業發展必須要邁過去的“坎”。土地流轉,村民入股成立合作社,在黃莊大窪陸續上演。2009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李永軍回到了歡喜莊村,決定帶頭進行示范。

土地流轉也讓社會資本聞風而來,北京綠北谷科技、河北冀良農業科技、中糧集團等30多家知名公司紛紛落戶,從事優質農業項目的開發。社會資本的到來,也帶來了新理念、新標准、新技術、新品種。“博士米—津川1號”也被稱為“壽司米”,專為高級壽司店供米。它是天津農學院教授崔晶博士帶領數名中日水稻專家歷經10年9代培育成的優質品種。早在十年前,崔博士從日本歸國就選定了寶坻的林亭口鎮試點種植。

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發布,寶坻區位列其中。水稻種植折射出的一代代變化,讓寶坻農業呈現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新氣象。(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