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窩:改善民生 產城融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19-09-08 20:40:09

內容提要:西青區張家窩鎮,曾經是一個散發著鄉土氣息的小鎮,70年來,伴隨著新中國發展的軌跡,這個小鎮一步步向產城融合轉變,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天津北方網訊:西青區張家窩鎮,曾經是一個散發著鄉土氣息的小鎮,70年來,伴隨著新中國發展的軌跡,這個小鎮一步步向產城融合轉變,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王玉年,退休前曾是張家窩鎮古佛寺村的黨支部書記,眼下他正和村裡的幾位老人一起編寫村志。談起60多年前的日子,王玉年記憶最深的就是糧食短缺的困難。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農業生產基礎單薄,糧食產量低。像張家窩鎮,主要產高粱。當時連自己吃的都不夠,更別提給國家交糧了。

那時候,西青區有幾片大窪地,張家窩鎮九成以上的土地都在窪地當中,春旱夏澇。

為了解決糧食產量低的問題,公社開始修建水利設施,挖溝修渠排澇。原先的窪地變成了溝壑縱橫的良田。

水利設施建成後,張家窩鎮的糧食年產量,一下子從20萬斤提高到78萬斤。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上交給國家的糧食也是連年增多。

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紛紛開辦。當時,天津染料廠要把一條服裝染料的生產線遷出市區,張家窩鎮看到紡織業發展快,利潤相對較高,也能帶動就業,就派聶秀康接收生產線,並籌備建廠。為此,毫無經驗的聶秀康,專門到天津染料廠“取經”。

就這樣,1980年初,聶秀康所在的宏發集團投產了第一條服裝染料生產線。由於染料質量好,不僅在國內銷量大增,一年還能有上億元的外貿銷售額。當時,張家窩鎮有上百家鄉鎮企業,大多數都搞化工。雖然效益不錯,但慢慢的,大家發現,周圍環境卻變差了。

意識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張家窩鎮下定決心要轉變發展模式,開始了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到2018年底,一共關停了133家散亂污企業。一方面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一方面也騰出土地和空間,發展科技型、研發型企業。

程雪嬌是一家制藥企業的研發人員,企業主要從事畜牧業獸藥的研發制造,通過張家窩鎮提供的相關設施建設以及資金補助,企業從仿制藥生產,逐漸向新藥研發轉型。經過大量的篩選、優化、試驗。目前,他們全新研發的一款新藥,已經上報等待批復。

自從開始研發,公司廠房沒有擴大,但年銷售額卻不斷上昇,利潤比之前增加了3倍。如今,一批科技型、研發型企業正在落戶張家窩鎮,不斷創新成為引領小鎮發展的第一動力。(津雲新聞編輯張麒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