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靠山吃山到綠色發展 薊州前乾澗村古村煥新顏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李瑞東 編輯:李彤 2019-09-09 20:37:33

內容提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薊州區下營鎮前乾澗村從最初的靠山吃山,到現在的綠色發展,村子經歷了蛻變,村民們的生活也一天一個樣兒。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新中國成立70年來,薊州區下營鎮前乾澗村從最初的靠山吃山,到現在的綠色發展,村子經歷了蛻變,村民們的生活也一天一個樣兒。

三界碑下,古長城邊,見到一棵樹齡近千年的栗子樹,前乾澗村就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村裡山上發現了礦產資源,正是煉鋼最需要的。

83歲的盧學勤是當年村裡第一批礦工,60多元的月工資比種地掙工分要高出一倍。可是資源有限,開采幾年之後,礦就不好采了。村民們回到了地裡田間,種酸梨成了主要收入來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集體“吃大鍋飯”的模式難以滿足村民的需要。改革開放以後,響應國家號召,前乾澗村實行分產到戶,鼓勵村民發展多種經營,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原先村裡的荒山被村民們種上了果樹、柴樹。

種的人多了,產量大了,這些山貨逐漸不那麼金貴了。擺在村子面前的新問題,就是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前乾澗地處京津冀三地交界,90%以上的面積被林地覆蓋,空氣清新,景色宜人,適合發展旅游。2000年初,村裡開始有人經營農家院,閆淑霞家是最早的一批。

癥結就出在交通等基礎設施上。隨著天津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的開展,駐村幫扶組幫村裡改造了電網,路也修通了。原先連接河北、北京的斷頭路也一一打通了。農家院經營的黃金時期來了。是不是接著乾農家院?在閆淑霞和她丈夫之間當初還有一場爭論。

看好京津冀發展的游客潛力,閆淑霞家的農家院蓋起了3層小樓,成了村裡規模最大的,每天可以接待70多名游客。吃得好、有得玩,吸引著游客不斷前來。

前乾澗村就是薊州區踐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整個薊州,有100多個村搞旅游,建成了2500多個農家院,帶動農民就業6萬多人。2018年全年,實現鄉村旅游收入12億。(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