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回家的路不再遙遠──記市救助管理站安置教育科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韓雯 編輯:付勇鈞 2019-09-11 09:40:40

內容提要:對於流浪乞討人員來說,救助站無疑是他們避風的港灣;作為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他們在竭盡所能打造一個溫馨的港灣,讓回家的路不再遙遠。

天津北方網訊:對於流浪乞討人員來說,救助站無疑是他們避風的港灣;作為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他們在竭盡所能打造一個溫馨的港灣,讓回家的路不再遙遠。

市救助管理站安置教育科,承擔著受助人員的醫療救治、尋親找家、臨時安置等工作,可以說,這是一個責任重大的崗位,也是體現擔當作為的一面鏡子。每一名工作人員不負眾望,不辭辛苦、傾心付出,身體力行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譜寫了一曲曲動人故事。

尋親找家,是市救助管理站安置教育科的重頭戲,因為對於受助人員來說,家纔是他們的最終歸宿,而找家又豈是一件容易事。『我們幫助尋找家的人,大多數是精神疾病患者、智障人員和聾啞人員,他們是說不出家在哪兒的,有的即使在登記表上填寫了家庭地址,也不一定就是他的家。』作為市救助管理站安置教育科的元老,閆世威最了解找家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唯有堅持總不會被辜負。

曾經有一位受助人員,問家在哪?他嘴裡不停地說:『張屯、張屯……』翻地圖、在網上搜索,全國有好幾個省市都有張屯這個地方,到底是哪個地方的『張屯』?閆世威想出了另一種方法,『你家南邊的村叫什麼?東邊的村叫什麼?』就這樣,受助對象的家一下子有了方向,打電話進行核實,離家出走15年的老人終於有家可歸了。

根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市救助管理站安置教育科共為2600餘名受助人員成功尋親找家,他們還不斷創新工作和服務手段,在利用互聯網、發動群眾提供線索的同時,與公安部門深度合作,在DNA采集、人臉識別納入常規尋親動作基礎上,細化執行標准,完善信息采集比對等具體舉措,借助科技手段為尋親開闢了新的渠道。多措並舉,只為讓更多的受助人員盡快與家人團聚。

為了將受助人員安全送回家,他們捨棄自己的休息時間,放棄小家團圓時刻,面對艾滋病人、乙肝病人、結核病人,他們從不冷眼相待,而是伸出溫暖的手,肩並肩,讓回家的路充滿溫情。

在平凡中堅守崗位,在堅守中履職盡責,市救助管理站安置教育科17名乾部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下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乾事創業,他們不忘初心、不負使命。(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