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進化』帶來無限可能 為經濟發展插翅添翼 讓百姓生活便捷智能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萬紅 編輯:李松達 2019-09-21 09:05:32

內容提要:50多年前,王紅偉還是20歲出頭的姑娘,一人在津工作,用書信、電報與外地的親人保持聯系;30年前,已經『轉型』為電報大樓營業員的她,家裡裝上了固定電話;20年前,她別上了傳呼機、買了手機;最近,早就能用手機上網的王紅偉正打算趕一回潮流嘗鮮5G。70年來,無數王紅偉們通信方式的『進化』,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與飛躍。

  天津北方網訊:前幾天,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已是72歲的“老通信”王紅偉就拉著在天津移動工作的女兒葉園給她講展會的見聞。當聽到5G雲VR體驗、超清視頻、高頻騷擾電話治理、個人信息保護、家庭安防等各式各樣的網絡安全技術和5G應用時,王紅偉感慨:“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也不敢想象的。”

  50多年前,王紅偉還是20歲出頭的姑娘,一人在津工作,用書信、電報與外地的親人保持聯系;30年前,已經“轉型”為電報大樓營業員的她,家裡裝上了固定電話;20年前,她別上了傳呼機、買了手機;最近,早就能用手機上網的王紅偉正打算趕一回潮流嘗鮮5G。70年來,無數王紅偉們通信方式的“進化”,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與飛躍。

  通信

  從寫信發電報到打長途

  53年前,剛剛從北京郵電學校畢業的王紅偉和17名同學一起被分配到天津電信局,成為了長途臺一名話務員。

  “那時可沒有什麼手機、互聯網,長途電話都主要是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公對公使用,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通信主要還是靠書信和電報。”王紅偉慢慢打開了話匣子,“那時,身穿綠色工服、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的郵遞員就是街頭的一道風景。”

  王紅偉回憶:“雖然個人也能打長途電話,但都得去郵局排隊。當時是主叫方先把電話打到我們接線員所在的113長途臺,告訴我們要打去哪裡。掛斷電話後,我們打電話找到被叫方,然後再給主叫方回撥電話,確認兩邊都接通在線,再把雙方的長途電話線插到一起,這個過程少說也得1個小時,可不像現在直接撥號就打通了。”

  到上世紀80年代,我市設立了電報大樓,王紅偉也轉型成為了長途電話營業組的營業員。電報大樓一層營業大廳裡,長途電話機前的“喂、喂”聲和“滴滴、滴滴”的發報聲,不停傳遞著親人的消息和遠方的問候。

  隨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固定電話的普及,電報大樓的電報和長途電話業務逐漸由盛轉衰,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電話

  從家庭固話到智能手機

  8月17日,我市首位5G用戶誕生。聽到女兒葉園回家說起此事,王紅偉很高興。“女兒女婿接了我的班,也進入了通信行業,都在天津移動上班,所以這些年行業的變化我是一清二楚。你看,現在外孫手把手教我用微信,雖然操作慢了點,但跟孩子們語音通話、視頻聊天,甚至發個圖片、表情包都沒問題。”王紅偉說得頭頭是道。

  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即便對於王紅偉這樣的“業內人士”而言,家庭固定電話也依舊是個稀罕物,不僅初裝費高,上門安裝也得排上幾個月的隊。隨著程控交換機大規模投入使用,上世紀90年代初,固定電話纔“飛入尋常百姓家”。據統計,到1998年,全市固定電話裝機量已突破200萬臺。

  同樣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天津先後開通127尋呼臺和移動電話903局、引入被稱為1G網絡的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傳呼機和“大哥大”進入了大眾視野,天津也迎來了移動通信時代。腰上別個傳呼機、手裡拿著大哥大成為了當時的潮流。

  “1998年,我剛上班就在天津市長途電信局負責維修摩托羅拉模擬基站設備。當時,全市的基站數量一共纔五六十座,十幾公裡一座基站,跟現在間隔兩三百米的密度根本比不了,經常聽見有人拿著‘大哥大’在大街上‘喂喂喂’地喊。”葉園笑著回憶,“記得我們去現場維修基站設備至少得兩個人,一個人提著電腦和可能更換的備板備件,另一個人拎著行李箱大小的測試儀表和工具包。基站哪裡出了問題也全靠人工挨個排查,沒個一天的工夫回不來。現在,我們天津移動網管中心可實時監測覆蓋全市的幾萬個基站,以及光纜、傳輸、核心網設備,還有家庭寬帶、集團客戶業務等運行情況,一旦哪裡出了故障,馬上就能接到告警和電子工單。”

  1994年,2G網絡“誕生”;2009年1月,3G牌照正式發放;2013年12月,4G牌照“落地”,再到今年6月5G牌照正式出爐。25年間,老百姓的手機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多、信號越來越好。從打電話、發短信到上網衝浪,再到如今移動支付等各種智能化應用,移動通信變得無所不能、無處不在。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我市4G基站數達到60831個,建成5G基站1300多個,並打造了全國裡程最長、基站最多的5G業務精品路線,實現了國內首個通過連片覆蓋5G網絡進行的5G+8K+VR視頻直播。

  上網

  從家有一只“貓”到光纖入戶5G到來

  網購、在線支付、共享單車……如果說現代人生活、現代社會發展離不開什麼,網絡一定是答案之一。但實際上,“上網”這件事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也不過20多年的時間。

  1996年5月,天津開通了互聯網。“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會通過電話線接上一臺被稱為“貓”的調制解調器,用以撥號上網。那“滋滋吱吱”的撥號聲成為了一代人的時代記憶。盡管那時的理論網速只有56K,點開一個網頁倒杯水再回來都不一定能夠打開,還只能看看網頁、發發郵件,但網絡仍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隨後,BBS、新聞門戶網站不斷湧現,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短短幾年就趕上了世界水平。

  時任長途電信局工程師的吳海燕親歷了這場快速的技術迭代。“1998年我休完產假回來上班,幾個月間,半個機房都換上了新設備,仿佛一夜間自己什麼都不會了。”我市的互聯網通信技術及服務水平也在這場迭代中突飛猛進。作為當時我市最主要的網絡提供商,2007年,天津聯通確定了以FTTH光纖到戶為主的光纖化建設方向;2009年開始推動“光纖入戶”工程;2015年,實現100%光纖覆蓋。目前,天津聯通全市FTTH端口累計達611.32萬個,光纖入戶端口佔比超過91%,具備千兆接入能力。

  在有線網絡大步發展的同時,移動寬帶的出現也為通信行業的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2009年,3G時代到來,有線網絡“一統江湖”的市場地位被徹底打破。4G時代,手機上網速度更是由每秒幾兆提高到百兆,聊天、購物、學習、娛樂、支付……移動寬帶的高速率讓隨時隨地上網成為了可能。如今,三大運營商均在津建設了5G網絡,其下行峰值理論速率可達20Gbit/s,比4G網絡快20倍,為“人物相聯、物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搭建好了信息高速公路。

  據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我市移動寬帶、固定寬帶下載速率分別躍居全國第3位、第4位。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我市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已達2.08萬G。  

  從無到有,從慢到快……70年來,我市通信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為天津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也讓百姓生活更便捷、更智能。(津雲新聞編輯李松達)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