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育種 收獲中國糧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鄭佳秀 編輯:李彤 2019-09-21 20:24:09

內容提要:種子是農業的基礎,更關系到糧食安全。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育種事業實現了飛躍發展,從經驗育種到科學育種,保證了中國飯碗裝中國糧。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種子是農業的基礎,更關系到糧食安全。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育種事業實現了飛躍發展,從經驗育種到科學育種,保證了中國飯碗裝中國糧。

寶坻黃莊窪是天津的糧食主產地,新中國成立後,這裡開始種莊稼,高粱、玉米、水稻,都是大田裡的主要作物。村民蔣玉書回憶,當時“家家種地,戶戶留種”。雖說一畝水稻的產量只有200公斤左右,可大伙還是會勒緊腰帶,把成色最好的谷粒留下,作為來年的種子。

民以食為天,農以種為先。可老的品種連年種植,抗病和產量都在逐年下降。1978年,國家頒布《關於加強種子工作的報告》,要求各地抓緊把種子公司和種子基地建立起來,迅速健全良種繁育推廣體系。

隨後,天津開始新品種的研發繁育,“津稻1187”小組也在那時成立了。

王玉璽和同事在千萬株稻穗裡,尋找最合適的雜交組合。每年十一、二月,結束了北方水稻培育後,育種人員還要馬不停蹄趕到海南南繁基地,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給水稻繁育加代,縮短繁育時間。

經過近10年的反復試驗,“津稻1187” 最終繁育穩定。高產量、高抗病性,也保障了一年又一年的好收成。

不僅是“津稻1187”,在袁隆平等育種人的努力下,我國在雜交稻上也在不斷突破,如今畝產量已經超過1100公斤,良種的保障,使我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

從追求高產,到追求品質,如今,人們對糧食口感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成為育種的新方向。來到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寶坻育種基地,遠遠就能聞到一股稻香。100多畝的試驗田裡,種植著上萬個水稻實驗品種,每個地旁邊都有一個二維碼,記錄著它的親本、特性等相關信息。

如今,蘇京平和同事們接過了科學育種的接力棒。為了支持新品種繁育,天津市還撥款,支持建立起現代化分子試驗平臺,讓育種研發如虎添翼。過去大米口感好不好,只有種成糧食纔知道,現在技術人員在苗期,甚至是一粒種子,就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挑選最優的搭配方案。

中國人碗裡裝中國糧,靠的是中國的種子,靠的是科技支橕。目前,天津正在海南省樂東縣南繁核心區建設科研育種基地,規劃總面積460畝,總投資1800多萬元。未來天津的新品種選育還將進一步提速。(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