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愛豆】天津『石頭村』62歲支書周維記:村裡有需要 我隨時都會在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19-09-24 19:04:17

內容提要:走在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裡,看著依靠村中石頭資源建起的一間間高端民宿,看著來來往往歡笑熙攘的游客們,62歲的周維記總會抿著嘴角咯咯地笑。

津雲新聞記者 鮑燕

走在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裡,看著依靠村中石頭資源建起的一間間高端民宿,看著來來往往歡笑熙攘的游客們,62歲的周維記總會抿著嘴角咯咯地笑。

西井峪村坐落在薊州區府君山腳下,四面環山,村子裡有不少清末民初石頭壘砌的房子,後來大家更習慣稱它作“石頭村”。13年前,還是村支書的周維記,看到了發展旅游的前景,讓這個原本不知名的小村,陸續通了水、修了路,孩子們也上了學,現在更是各家各戶搞起旅游,鼓了腰包,成為了蜚聲國內外的“攝影村”,也成為天津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8年7月1日下午3點,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委會會議室,新一任村領導班子走馬上任。一片掌聲中,61歲的周維記用滿懷感恩的發言,結束了自己22年的村支書工作,雖然如今已經不在村支書的崗位上,但面對未來,周維記時刻准備著:“村裡需要我,我就會隨時都在。

用4年時間讓村子變了樣

62歲的周維記直挺著腰板,一頭烏黑的短發很精神,古銅色臉上刻著的一條條深深的皺紋,讓人意識到,面前的已經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回想起過去,他總會說:“我真的沒做啥,都靠大家一起努力。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高中畢業的周維記回到了西井峪村行醫,後來創業,開了一家石料廠。“我們當時石料資源比較豐富,我們開采石頭賣給水泥廠,生意比較不錯。”周維記說,1996年,由於當時西井峪村欠了不少外債,所屬的漁陽鎮決定改選西井峪村的領導班子,“我們當時十五六個黨員,我全票當選村支書。”看到這麼多人對自己信任,周維記很開心,但很快,他又開始發愁。

西井峪村裡有4個自然村,220多戶,740人,他上任時,前村委會欠債18.7萬元。“但不能因為沒錢,就不為村民們乾事。”周維記想,當時的西井峪村,喝水是頭等大事,“我們當時喝的水,都是山上流下來的雨水,然後存在大蓄水池裡,村民們需要拿推車或者牽毛驢拉水,很麻煩。”周維記搖著頭說,麻煩先不說,更主要的是水不乾淨。

“1996年底前後,我借錢,修了供水管道,家家戶戶修了蓄水池,山上的大水泵,把山下的水泵上山,然後再將水泵到家家戶戶的蓄水池裡,大家終於不挨累還能喝上乾淨水了。”周維記的舉動讓村民們看到了村委會的決心,也看到了希望。

水的問題解決了,周維記的第二步就是“修路”。1999年年底,在負債的情況下,周維記四處籌錢,甚至自掏腰包,決定修路,“當時修路需要4萬塊錢纔動工,村民們籌集了2次,一共籌了2.1萬,還差的1.9萬,我從家裡拿的。”周維記笑著說,2個月的時間,一條2.2公裡嶄新的柏油路投入使用。

 

村裡孩子們上學的學校,離西井峪村都很遠,周維記又聯系租車,每天負責接送上下學,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2000年,擔任村支書的第四年,他還清了所有外債,也拿到了第一筆工資,“年薪”3000元。2005年,他又籌集資金,在村東面修了一條1.5公裡的柏油路,“2018年,我們又把這兩條路翻修了,還裝了180個太陽能路燈,這回路亮起來了。”    

帶村民轉變思路旅游致富

相繼解決了村民們的頭等大事,周維記也開始考慮村子未來的發展,“當時村民們手裡都沒什麼錢,也沒有收入來源。”周維記說,怎麼給村民們找營生,帶著村民們致富,成了他那段時間最迫切的願望。

他現在依然清楚的記得,2002年的一次開會中,他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西井峪村由石頭壘砌的房屋約佔村莊現有建築的三分之二,且多為清末民初的老房屋,原貌保存完好,布局相對集中,村莊整體環境依然保持村落形成時的風貌,是不是可以發展一下旅游?

“我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原汁原味,我們這麼好的條件,發展旅游業是非常適合的。”可是他的想法卻被不少村裡人潑冷水,“村裡人的想法是,都覺得這破石頭有啥可看的!那時候還有一種流行,大家把老的石頭房改成了磚房,當時把我急壞了。

周維記把想法講給了漁陽鎮文化站的人聽,對方一聽,馬上幫著他開始行動。周維記說,鎮文化站站長請來了很多攝影愛好者,“攝影師們來了都拍不夠,那時候我們一度被叫做’攝影村’。”不少攝影愛好者來到村子後表現出的喜愛,讓他吃驚,更讓他欣喜,他知道,這條發展旅游的路應該是找對了。

村民們看到這麼多攝影師流連忘返也吃驚,但老舊觀念的轉變還是很艱難,於是2004年春節前後,周維記租了兩個大巴車,拿著大喇叭在全村廣播,“我們要去考察看看,別的村的旅游是咋做的,想要去的報名……”由於座位有限,當時周維記帶著110位村民代表,直奔北京懷柔神堂峪村,了解發展旅游給村民們帶來的好處,“大家都很興奮,信心滿滿,覺得我們村子不比人家差,原來這不起眼的石頭房子,搞旅游真能富起來。

2005年,西井峪民俗攝影村正式揭牌,也是2005年年底,西井峪的村民們陸續開了40家農家院。

 

遇到瓶頸尋找發展新思路

2010年,西井峪村成為天津首個歷史文化名村。高興之餘,周維記又陷入了思考,他認為雖然西井峪村旅游逐漸被更多人知道,但本身資源的匱乏也逐步顯現,於是在與村委會商量,上報鎮政府後,決定突破瓶頸,建設“五景十坊三十苑”。

“我們要更加重視村莊的特色建設,根據自身特點和歷史遺存,我們決定建設包括太白洞、福山壽水等5處景觀,建設皮影坊、草編坊、縫繡坊、老磨坊等10個手工作坊,還有三十家農家苑,不是‘院’。”周維記說“苑”是一個精品的概念,“我們的住宿要分高中低檔,要努力打造特色的高端精品的旅游產品。

2015年5月,漁陽鎮政府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與北京一家鄉村建設公司簽訂了3年合同,為鄉村進行改造。可是面對設計師提出的方案,村民們卻不太認同,於是周維記決定先找兩個院子進行了“精品民宿”的示范改造,讓村民們切實的看到改造效果,並且對一些不想大動自己新建房子的村民,找設計團隊,提供了“優選農捨”的改造方案,在房子內外加上石頭元素等。

 

現在,村子裡除了原本的農家院,已經有6個高端的精品民宿,9個中等的優選農捨了。29歲的周建2014年回到西井峪村,周建告訴記者,“我們的精品民宿試運營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每晚1000元,搶訂一空,現在優選農捨有二三百的,都需要提前兩三天進行預訂。”2018年7月1日下午,新一任的村領導班子上任,周維東接過接力棒,擔任新一任的村支書,周維東說,“我們都非常感謝老書記,他為這個村做了太多的貢獻了,是大功臣。未來,我們也會繼續發展中高端民宿,將我們村的旅游業做大做強。

雖然如今已經不在村支書的崗位上,但面對未來,周維記時刻准備著:“村裡隨時需要我,我就會隨時都在。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