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能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網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唐勝宏 等 編輯:付勇鈞 2019-10-01 15:33:00

內容提要:說起社保,從河北來北京照看小孫子的劉大爺笑了:『我有退休金,吃喝不愁,很知足。』提及不久前在北京做手術的經歷,劉大爺更是豎起大拇指,『國家政策好,醫保直接就報銷,很方便。』


說起社保,從河北來北京照看小孫子的劉大爺笑了:“我有退休金,吃喝不愁,很知足。”提及不久前在北京做手術的經歷,劉大爺更是豎起大拇指,“國家政策好,醫保直接就報銷,很方便。”

記者見到82歲的王阿姨時,她正在社區裡的踏步機上鍛煉,“我們有社保,生活就有保障,心裡很踏實”,王阿姨底氣滿滿。

實際上,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47億人、2億人、2.45億人。全民醫保基本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超過98%,覆蓋人口超13.5億。中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

2016年11月,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SSA)將“社會保障傑出成就獎”授予中國政府,褒獎中國“在社會保障擴面工作方面取得了舉世無雙的成就”。為什麼要頒給中國?協會秘書長康克樂伍斯基用兩個百分比做了形象的解釋,“如果不算中國,全世界社保覆蓋面只有50%,算上中國就達到61%。”中國將全球社會保障覆蓋率拉昇了11個百分點。

中國為什麼能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僅僅因為中國人多嗎?

巴拿馬時間2016年11月17日,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將“社會保障傑出成就獎”(2014——2016)授予中國政府,時任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代表中國政府接受這一獎項。 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

一份初心:為人民謀幸福,社會保障成為基本制度安排

新中國成立之初,積貧積弱,百廢待興。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理念,提出了保障勞動群眾基本權利、增進社會福利的主張,並逐步在城鎮建立了企業勞動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和公費醫療制度等,在農村建立了初級社會保障體系。

1949年9月,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通過,其中明確規定“逐步實行勞動保險制度”。

僅僅一年多後,1951年2月26日,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頒布。這是一部最高領導人高度重視、深度參與擬定的文件。曾參與條例制定修改工作的郝雨後來回憶說,當時毛主席指示搞,周總理責成辦,劉少奇親自抓,時任勞動部部長李立三具體乾。

1951年3月26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全文刊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草案》

在該條例征求意見階段,有上海紡織女工聽到工作組宣讀後,不禁淚流滿面,“不是我有不同意見 , 是實在沒有想到有這樣的好事。”“社會主義好,生老病死有勞保”,成為當時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最朴素的認識。

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盡管受當時條件所限,保障能力、水平比較低,依然建立了初級社會保障體系。

國家對無法定扶養義務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給予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的“五保”扶助制度。在“村提留”“鄉統籌”的基礎上,通過村民互助自養實現低層次的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

赤腳醫生、合作醫療制度、農村三級轉診體系,成為解決農村醫療保障問題的重要手段。

這一時期的社會保障制度與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以城鎮職工單位保障為主要特征。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多種經濟的蓬勃發展,新的勞動制度的試行,亟需建立與之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1984年,沿海發達地區開始推進合同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固定工退休費用社會統籌,衛生部和財政部聯合提出對傳統公費醫療制度進行改革。此後,我國相繼建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現代社會保障的框架體系基本形成。

2011年,《社會保險法》正式實施,我國社會保險事業走上法治化軌道。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社會保險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來源:新華社

從企業單位保障到社會保障,從企業單一責任到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責任共擔,從城鎮到農村,從城鎮職工到城鄉居民,我國社會保障發生了歷史性轉變,逐步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體系。

新中國成立之初社會保障覆蓋群體較小,絕大多數勞動群眾還不能享受基本社會保障的狀況得到根本改變。社會保障水平也從過去基於免除生存危機的“雪中送炭”式,提高到了保障所有人基本生活的“適度保障”水准。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認為,改革開放前後的社會保障制度雖然在制度模式與實踐方式上有很大差別,但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通過社會保障來保障與改善全體人民的生活並不斷提昇其生活質量的意志。

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纔使得社會保障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成為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性安排,托起億萬群眾“穩穩的幸福”。

兩大支橕:經濟發展和信息技術推動社會保障覆蓋加速跑

在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看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大社保覆蓋面,並且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和經濟發展緊密相關。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名列前茅,為社保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開數據顯示,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679億元,1978年GDP增加到3679億元,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GDP比1952年增長174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歷史性跨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經濟發展的“速度”,夯實了社保基金的“厚度”。

注:五項社會保險是指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數據來源: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醫療保障局公開數據整理

不妨看一組數據:2012年至2017年,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分別為2.85萬億元、3.29萬億元、3.98萬億元、4.60萬億元、5.36萬億元和6.64萬億元,2018年達7.77萬億元。每年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

2005年至2019年,國家已連續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自2016年以來連續4年同步安排適當提高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今年預計有1.18億退休人員受益,這個數字接近日本人口的總數。“持續15年不間斷,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充分顯示政府惠民的承諾不是擺在口頭上,而且是實實在在做到位的。”人民日報海外版經濟社會部主任白天亮說。

“因為有了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政府財力的不斷提高,纔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將自己的理想付諸實施,使得中國政府能夠如願采取有力且有效的社保行動。”鄭功成說。

與此同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我國社保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昇。“金保工程”建設, “互聯網+人社”行動計劃實施,有力推動了社保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老百姓辦社保容易了,社保體系建設加速擴展。

廣東“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頁面

80歲的志開老人,3年前從江門移居杭州,每年都需要回江門辦理養老資格年審。如今,隨著廣東“粵省事”民生服務小程序上線,老人家輕點手機,就可以在千裡之外領取養老金了。截至今年8月13日,“粵省事”累計實名用戶達1502萬,平均每7個廣東人中就有一個在使用。

早在2015年10月,威海市就搭建了全市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並依托這一平臺,構建起覆蓋全市城鄉,線上線下高度融合,徹底打破層級、區劃和時空限制的數字社保服務體系,在全國率先創建“5A政務服務模式”(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實現了業務“就近辦理”“全市通辦”。

威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子明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算了一筆賬 :“2018年,全市減少群眾跑腿5697萬公裡。換算成時間成本,可節省辦事用時821萬小時,相當於一家千人企業三年半的工作用時。”

社區裡有社保自助一體機,微信平臺開通在線社保繳費,支付寶與社保卡打通,看病掛號不起早、繳費不排隊、檢查結果手機看……一項項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服務新模式,讓社保離老百姓越來越近。

1999年12月,全國第一張社保卡在上海首發。至今年8月,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2.93億人,覆蓋92%以上人口,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電子社保卡申領累計超過4000萬張。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通知安排,2019年底,所有地市將實現全國統一標准的電子社保卡簽發應用,不低於10%的持卡人(至少1億人)領取電子社保卡。2020年,不低於25%的持卡人將領取電子社保卡,完成地方模式向全國社保卡服務平臺統一支付結算模式的切換。

“電子社保卡把社保卡裝在手機裡,實現了社保卡線上線下融合,全國一卡通用,真正做到了群眾走到哪裡,服務就跟到哪裡。”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一語中的。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首頁

不僅如此。今年9月15日,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首期開通8類18項全國性統一服務,參保人員不僅可“刷臉”完成社保待遇資格認證,還能估算未來能領取多少養老金。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正在成為現實。

經濟實力的增長、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我國社會保障覆蓋大面積擴展的助推器,也成為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的加速器。

自主創新:走中國特色社保之路,讓億萬人分享發展成果

70年前,35歲的伊麗莎白·帕夫洛芙娜·基什金娜曾經夜以繼日地翻譯有關蘇聯勞動保險的文獻,這不僅是時任勞動部長、她的丈夫李立三所急需的,也是當時四萬萬中國人民所急需的。蘇聯的經驗為195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提供了大量借鑒。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學者和官員走出國門,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模式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調研考察,寫出大量研究報告,還把外國學者和國際組織“請進來”,共同為社會保障改革獻計獻策。

然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全世界獨一無二,怎樣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一個有著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走出一條為全體人民提供有效社會保障的道路,只能靠我們自己。

利用公共財政實現社會保障兜底,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使得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強有力地覆蓋最廣大的人群,特別是弱勢群體。

截至2018年底,由政府出資,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費,已使4936萬人受益。僅2018年,全國各地財政為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費就達到28.3億元。

如鄭功成所言,政府動用公共投入為職工之外的居民提供普享的基礎養老金,並補貼低收入困難群體參加養老保險,纔能快速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並實現老年人人人享有養老金的目標;政府為職工之外的全體城鄉居民提供醫療保險籌資規模三分之二以上的財政補貼,纔能使全民醫保的目標快速變成現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三次印發關於棚改的專門文件。 來源:央視網

自2008年以來,我國大規模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建成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實現“安居夢”。數千萬貧困農民告別破舊的泥草房、土坯房,住上了基本安全房。

讓百姓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有著鮮明特色的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有效保障了社保覆蓋面,兜牢了民生底線,讓億萬民眾能夠更加公平地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而面對經濟高速增長,農民工數量規模激增,新經濟新業態迸發,勞動力全國范圍流動,人口老齡化加速等問題,中國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探索從未停止,迎難而上的改革還在持續深化,朝著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的方向砥礪前行。

2014年,《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印發,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並實施。

2015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將傳統的退休制送進歷史,終結了養老金“雙軌制”。

2016年,《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出臺,全面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看病報銷再也不分城裡人、鄉下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正式啟動,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醫保的便利。

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組建,統一管理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全國性醫保整合邁出歷史性一步。

同年,《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印發,邁出全國統籌的關鍵一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建立。與此同時,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開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

今年9月20日,五部委發布通知,加快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的落地步伐,未來15個月,納入劃轉范圍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將基本完成國資劃轉社保工作……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的統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5年裡,國家頒布有關就業政策文件近40個、養老保險政策文件8個、醫療保險政策文件7個、失業保險政策文件5個、工傷保險政策文件6個、生育保險政策文件2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政策文件3個、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政策文件10個,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加速完善。

正是通過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不斷進行制度創新,中國成為了當今世界社會保障發展速度最快、覆蓋人口規模最大、保障水平提昇幅度最多的國家。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目標。

盡管現行制度安排還存在著內在缺陷與不足,人們對社保還有種種的擔懮,養老金問題仍然是世界性的難題,但多年從事社保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仍信心滿懷:“只要共產黨執政,他承諾的養老問題,不可能不乾。”

這樣的自信,來自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不變初心,來自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不斷創造發展奇跡的生動實踐,更來自中國人民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自強不息的堅定意志。

托底社會發展,托舉民生幸福。我們有信心,繼續為世界探索更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