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展覽集中亮相天津博物館 感受厚重歷史文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吳宏 編輯:靳永鋒 2019-10-08 17:12:39

內容提要:為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天津博物館推出了系列展覽獻禮國慶。

天津北方網訊:為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天津博物館推出了系列展覽獻禮國慶。國慶假日裡,來自各地的游客以及本市市民紛紛來到天津博物館,參觀珍貴展覽、領悟中華文化,度過一個文化小長假。

“敢教日月換新天——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館藏經典繪畫特展”在天津博物館5樓展廳展出。在新中國繪畫藝術發展歷程中,人物畫與山水畫取得較為突出成就。大量寫生和紀實性作品的出現,豐富了傳統中國畫的題材內容,拓展了國畫的表現空間,同時又回應了人民群眾的藝術審美與需求,具有極強的時代新風。而在技法上,藝術家們在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描、皴法、筆墨等基礎上,借鑒吸收了西方寫實主義藝術中的造型、結構、色彩等要素以及版畫、年畫等其他藝術形式,豐富充實了傳統繪畫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審美價值。重溫經典並回顧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美術取得的突出成就。

80後觀眾張大瑋在一幅幅畫作前凝望。這裡很多作品都是他幼時課本上熟悉的畫面。“畫展中包括表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工程的畫作,反映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的畫作,還有在工作崗位上奉獻青春和熱血的普通勞動者形象的畫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看到表現武漢長江大橋和紅旗渠的畫作,這些大工程我們都到實地看過。這次看到藝術家通過畫筆表現新中國一路走來的歷程。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應該繼承父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工作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力量。”

談及畫展的創意,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策展人韓小赫告訴記者,畫展遴選了70件新中國成立之後,創作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繪畫作。韓小赫說:“人物畫包括偉人像、烈士像,還有表現真人真事的畫像以及普通人形象的畫作;山水畫以革命聖地和經濟建設成果以及祖國大好河山等內容入畫。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繪畫作品反應了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藝術家們引入寫實的手法,將創作的目光聚焦普通勞動者,創作了一批普通人看得懂,反應普通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畫作。這些畫作中有名家名作,還有不少作品被印到郵票上,還有一些畫作成為當時的宣傳畫或者進入了教材當中。”

與此同時,“殷契重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特展”也在天津博物館5樓展廳展出。

天津博物館所藏甲骨大部分是王懿榮、王襄、陳邦懷等人的舊藏,且大多數為早期發現的甲骨珍品,以片大字多、字口清晰、內容重要在學界享有盛譽。這批甲骨所刻契文,內容涉及商代祭祀、軍事、內政、田獵、農業、畜牧、天文、氣象、生育、疾病等諸多方面,是研究商代社會歷史不可多得的寶貴材料。

2017年,包括天津博物館在內的國內11家甲骨收藏單位聯合申遺成功,甲骨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2019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為紀念十九世紀末這一改寫歷史研究的重大發現,天津博物館在梳理甲骨文發現與研究的歷史和吸收甲骨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遴選120片甲骨精品舉辦特展,以此致敬先賢、勾勒商朝。

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策展人張夏介紹:“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所以選擇了120片甲骨。此外,還配合著選取了一些館藏的商代青銅器和玉器。展覽展現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甲骨文出現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從中可以看到漢字的基因,很多漢字的寫法沿用了甲骨文的寫法。另外,甲骨文當中記載的天乾地支目前仍在使用,這些都佐證了甲骨文對於後世文字和文明的影響。”

此外,天博同步推出的“帆海融光——館藏中國外銷紋章瓷器特展”、“粉壁丹青——京津冀古代經典壁畫藝術展”、“金石書香沁後人——周書弢捐獻文物與古籍特展”等精彩的展覽也繼續面向廣大觀眾開放。(津雲新聞記者吳宏)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