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苓校長的愛國三問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陳鑫 南理 編輯:靳永鋒 2019-10-11 15:38:17

內容提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人民日報評論部在今天的重要文章《讓愛國主義情懷激蕩精神力量》中指出:“中國成其為中國,正在於有千千萬萬中國人生於斯、長於斯,情感系於斯、認同歸於斯。深沈的愛國主義、濃厚的家國情懷,早已融入民族心,鑄就民族魂。猶記1935年,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問了3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其言諄諄,其意切切,正在於要振奮起師生的愛國斗志。這3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走出流血犧牲、生死考驗的語境,走出神州陸沈、存亡絕續的背景,仍然需要我們一代一代這樣問下去、答下去,纔能為‘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提供最深厚的底氣、最有力的支橕”。

我們特刊發講述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愛國三問”歷史背景及經過的南開故事,銘記滄桑歷史,不忘愛國初心。

張伯苓校長的愛國三問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是張伯苓校長於1935年9月17日新學年“始業式”上,讓南開大學新老同學自省的三個問題。

所謂始業式,就是迎接新同學的開學典禮。在儀式上,學子們最為期待的便是校長的演說。張伯苓校長常常利用這個契機,向學子們宣示南開的精神。他的演說別具特色,雖是帶有天津鄉音的“大白話”,但言淺而意深,極富感染力。在每一次“入學第一課”上,張伯苓講得最多的就是為國為公,這也正是南開精神最為重要的內核。張伯苓對此念茲在茲,不斷以此勉勵新老學生。

雖然舉辦始業式是學校的傳統,但1935年的始業式不同以往。演說中,張伯苓主要談了兩個主題,一是“認識環境”,二是“努力乾去”。這裡的“環境”指的是時局,這一年的不同之處,正是“環境有了許多的變化”。

環境有了什麼變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國家的危難日益深重。“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後,華北隨即面臨著日寇的蠶食。特別是進入1935年以來,日本通過一系列行動,制造事端,挑起摩擦,提出種種無理的要求。而國民政府一再退讓,並於7月與日方達成“何梅協定”,表態對日本“所提各事均承諾之”。一時輿論嘩然,人心大亂。

環境的變化,也讓南開大學遇到了空前的困難。作為一位深具使命感的愛國教育家,張伯苓感到,“何梅協定簽字以來,平津一帶隨時可有戰禍”。他甚至清醒地預見到,“天津如被侵襲,早受日人嫉恨的南開學校,其遭遇破壞自屬必然”。為了將南開繼續辦下去,張伯苓與校董們反復思量,決定尋求當時國民政府的支持。為此,他不得不將本該在9月11日舉行的始業式,推遲了一周,專程趕赴南京,面見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在南京,張伯苓對迎接他的南開校友們說,要“為救國而抗日”,不要因為學校有可能被毀,而對抗日心存顧慮。張伯苓呼吁校友們:“同學們固應愛護母校,但尤應愛國。”只要國家在,學校“何患不能恢復”,相反如果沒有了國家,即使學校幸存,被敵人利用來愚弄國民,那“辦南開學校又有什麼意義”?

時局板蕩,令張伯苓懮心忡忡。他感到,必須要通過一次演說,和全校新老同學“稍微談談現在的情形”。因此,雖然錯過了開學日,但是從南京回來後,張伯苓仍然堅持為同學們做一場始業演說。

在演說中,張伯苓並沒有對同學們談及學校遇到的困難,也沒有過多描述外敵的凶惡。他強調的是中國人、南開人自己應如何認識這樣的環境。他指出,人如果不能應付環境,就要被淘汰,而教育正是幫助人應付環境的。

張伯苓說:“最近幾年,特別是最近幾個月,有個很不安全的感覺。我們自以為是一個國,而這個國可是沒有門,沒有牆,這怎麼好!”國沒有“門”,是指國防的無力,對外不抵抗,門戶洞開。“牆”則是指支橕國家的各方面力量。張伯苓說:“以前的環境,四面的牆一齊倒,彼此互相支持住,沒有倒下……現在幾面牆都塌了,有一面牆要整個地倒下去,自己又沒有柱子支著。”聯系當時情況可知,“四面的牆一齊倒”,是指軍閥紛爭的混亂局面。而在其他牆都塌了後,“一面牆要整個地倒下去”,指的是國民黨蔣介石一系雖然打敗了其他新舊軍閥勢力,卻照樣在外敵面前軟弱無力,同樣也要倒下去。

最令張伯苓感慨的,是已處於危牆之下,人們還不能團結一致。不僅如此,很多人甚至沒有意識到“不安全”。張伯苓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希望我們南開的人,都有這個感覺。”也就是都要有危機意識,快快蓋自己的牆,擋住那猛撲而來的勢力。

“認識環境”之後,重要的是“努力乾去”。怎樣去乾?張伯苓提出了三個要點,要公、要誠、要努力。要公是價值觀,是方向;要誠、要努力是態度和作風。

之所以要“公”,是因為很多人太自私、不能合作。之所以要“誠”要“努力”,則是因為許多人愛耍小聰明、敦厚不足,做事總是淺嘗輒止、知難而退。

特別是講到自私,張伯苓痛心疾首。他說,自己曾經面對小孩子做過一次講演。張伯苓問他們:“中國人多不多?”小孩子們說:“多。”又問“中國強不強?”說:“不強。”“為什麼不強呢?”小孩子們回答:“不能團結。”張伯苓說,這個道理小孩子都懂得,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卻做不到。他讓學生們想一想:“我真愛國麼?我自己對公家有好處嗎?我自己對公家有害處嗎?”張伯苓要求學生們每天都要想上三回。

他說,很多人有一個毛病,就是太狹隘,“總不願別人好”。“大家在一塊談,談到別人的壞處,大家精神百倍;說人好處,就不高興了,好像不願中國有好人。”張伯苓指出,“這就是亡國的根源。”講到此處,張伯苓提出本文開篇那三個振聾發聵的問題:

你是中國人嗎?是!

你愛中國嗎?愛!

你願意中國好嗎?願意!

這“愛國三問”無異於醍醐灌頂,激昂了學生們的愛國之志!張伯苓對學生們說,如果你是中國人、愛中國、願意中國好,那麼就改掉自私狹隘的毛病,為國家為公團結起來!他希望南開人要從自己做起,“由一班、一個學校起下功夫,練習為公”!

始業式上的“愛國三問”,讓初入南開的學子們真切感受到了國家的危難和南開人的責任,不少同學從此投身到救國運動之中。兩年後,日寇伸出全面侵華的魔爪。戰火初啟,滋育愛國精神的南開校園便成為日軍炮火攻擊的目標,舉行過一場場南開大學始業式的秀山堂禮堂毀於一旦。不過,正如張伯苓校長所說:“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作為南開精神核心要義的愛國主義精神,自此更加深刻地紮根在一代代南開人心中。

轉瞬,南開大學將迎來百年校慶。百年樹人,風雨載途,南開大學始終高揚愛國旗幟,“愛國三問”在南開教育事業中一以貫之,成為始終回響在每一名南開人耳畔、振奮精神、激揚力量的永恆拷問,陶鑄了一批又一批愛國淑世、心懷大公的英纔棟梁。2018年9月4日的又一次新生入學典禮上,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再一次三問南開學子“大學之義”“治學之義“人生之義”,向當代南開學子提出了弘揚愛國奉獻傳統、在新時代“愛中華,復興中華”的人生期冀。不同時空的南開問答,一脈相承的愛國精神,必將在一代代南開人心中賡續傳揚,必將成為巍巍南開最深沈的底蘊、最壯麗的詩篇。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