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南開英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李世銳 編輯:靳永鋒 2019-10-11 15:37:03

內容提要:南開學校為抗戰作出了巨大犧牲,湧現出許多抗戰英烈和動人事跡。

西南聯大師生歡送從軍學生  

張錫祜在戰機前留影  

1922年8月,陳鏡湖(左)和同鄉杜真生考入南開大學,此為開學第一天二人合影留念照

1938年《新華日報》刊登何懋勛殉職消息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在國難當頭之時,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的南開學校更不例外,上至老校長張伯苓,下至廣大師生都特別關心國事,充滿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南開學校為抗戰作出了巨大犧牲,湧現出許多抗戰英烈和動人事跡。

1937年7月29日當張伯苓在南京得到報告,南開被日軍全部炸毀,他向記者發表談話:“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這個談話給予劫難中的南開師生以極大的振奮,也是對全國民眾、對各地校友表達決心,團結奮起、為國家、為抗戰貢獻力量。

張伯苓得知兒子張錫祜在抗戰中為國捐軀的消息後,寫道:我本人出身水師,今老矣,每以不能殺敵報國為恨,而今吾兒為國捐軀,可無遺憾了。張伯苓老校長在敵寇入侵、國家危難、南開被毀和幼子犧牲的沈重打擊下,沒有屈服,沒有沈溺於悲痛,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努力發展南開教育,響應國民教育部的號召,堅持南開與北大、清華合作辦學,和衷共濟,直到抗戰勝利。

西南聯大學生出於愛國熱忱,抗戰八年中曾有3次較大規模的參軍熱潮。先後曾有1129名學生為了保衛祖國而投筆從戎,其中還有犧牲的烈士。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陰銘刻的834位聯大期間從軍學生名錄中,有南開藉學生8名,他們是:黃振威、邊立本、徐璋、陳毓善、楊育文、魏宗華、張華棟、倪民有。另外還有:

查良錚(1918-1977),筆名穆旦,詩人、翻譯家,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1940年在西南聯大畢業後留校任教。1942年2月,24歲的查良錚響應國民政府“青年知識分子入伍”的號召,以助教的身份報名參加中國入緬遠征軍,在中國軍隊中,以中校翻譯官的身份隨軍進入緬甸抗日戰場,親歷滇緬大撤退,經歷了震驚中外的野人山戰役,於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穿山越嶺,扶病前行,踏著堆堆白骨僥幸衝出野人山。後查良錚根據入緬作戰的經歷,創作了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史上的著名詩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申泮文(1916-),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廣東省從化縣人。1935年在天津南開中學畢業,考入南開大學化工系。1937年,日軍炸毀南開後,毅然投筆從戎,南下參加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曾在淞滬一線參加戰斗。後輾轉隨長沙“臨時大學湘黔滇旅行團”步行遷徙到昆明,在老師楊石先和黃鈺生的幫助下復學於西南聯大,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化學系。

申泮文於1947年到南開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他籌建了無機化學教研室並開展了無機化學的科研工作,為該專業奠定了學科基礎。由於他的教學、科研成果突出,於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長期以來,申泮文在廣大師生中積極倡導繼承和發揚南開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良傳統。“七七事變”紀念日,在校園內展示他收藏和制作的南開校園毀於日軍轟炸及日軍侵華罪行的圖片展板,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愛校情操。

黃仁宇(1918-2000),美籍華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萬歷十五年》《中國大歷史》,湖南長沙人,1936年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機電工程系。抗戰爆發後,黃仁宇輟學加入中國軍隊,1940年自成都中央軍校畢業後,任陸軍第十四師排長及代理連長,1943年加入駐印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1944年5月曾在緬甸密支那負傷,受頒陸海空軍一等獎章。《緬北之戰》是黃仁宇在抗戰時期的戰地報告,是記錄中國抗日遠征軍在緬北進行會戰的實錄,是研究緬北戰爭的第一手資料。黃仁宇時任駐印軍新一軍軍長鄭洞國的上尉參謀,以“業餘新聞記者”的身份撰寫戰地通訊,發表在《大公報》上,1945年由上海大東書局結集出版,成為作者的第一本“著作”。

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南開烈士有:

陳鏡湖烈士(1901-1933),字印潭,號小秋,化名李鐵然,遼寧省建平縣人。陳鏡湖於1918年考入天津直隸省立第一中學,1922年畢業,同年8月考入南開大學文學院。1923年,經李大釗介紹,陳鏡湖與於方舟等同志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早期黨員,遼寧省第一位共產黨員。

1924年1月,陳鏡湖受黨的派遣,到愛國將領馮玉祥的西北軍內任支隊長,在內蒙古地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5年起,他先後擔任中共熱河工委負責人、國民革命軍熱河民軍司令、中共內蒙特委書記等職務。九一八事變後,陳鏡湖領導熱察綏地區的抗日救亡工作。1933年初,他奉黨的指示,到張家口以抗日同盟軍參議的身份,參與馮玉祥領導的察哈爾省抗日同盟軍的籌備工作。5月12日在去張北縣點驗抗日武裝途中,陳鏡湖遭到當地反動民團襲擊,不幸犧牲,年僅32歲。1933年馮玉祥在張家口建成“民眾抗日同盟收復察東失地陣亡將士紀念塔”,銘刻在石碑上陣亡將士名錄第二位的即是“參議:陳鏡湖”。

陳鏡湖同志披肝瀝膽,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人民的革命事業,然而烈士的英名在歷史的塵埃中卻整整湮沒了半個世紀!直到1981年,同鄉在火車上看到王逸倫同志的革命回憶錄《路漫漫》中多處提到陳鏡湖的名字,並轉告其家人,縣政協首先發起了追尋陳鏡湖烈士遺跡的倡議,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過黨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烈士的光輝業績終於昭告於世。1983年1月7日,遼寧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認陳鏡湖同志為革命烈士,建平縣人民政府將其安葬於建平北山烈士陵園。

何懋勛烈士(1917-1938),又名何方,江蘇揚州人。1935年他從揚州中學畢業後,考入南開大學商學院。何懋勛愛好文藝,擅長演講,在校期間曾組織“白雲詩社”,出版詩集。他學習成績優異,思想進步,積極參加“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並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抗戰爆發後,他進入長沙臨時大學讀書,繼續開展多種形式的抗日宣傳活動。

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先後淪陷,何懋勛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投筆從戎,北上抗日。1938年3月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赴魯西北抗日根據地參加抗日救亡工作,任青年抗日挺進大隊參謀長。1938年8月,魯西北抗日武裝為配合保衛大武漢,組織了濟南戰役,挺進隊全體同志堅決要求參戰。8月28日何懋勛奉命率青年抗日挺進大隊進駐齊河坡趙莊,遭到日偽軍四五百人的突然襲擊,在血戰中,因寡不敵眾,何懋勛英勇犧牲,時年21歲。

何懋勛等人犧牲後,靈柩運到山東聊城東關華佗廟停靈3天,由挺進隊全體隊員守靈,聊城機關團體及城鄉群眾絡繹不絕前往吊唁。聊城隆重舉行追悼抗日將士大會,並立碑紀念。何懋勛犧牲後,與他同年入學的文學院學生劉兆吉於1939年寫了兩幕話劇《何懋勛之死》,以紀念烈士。昆明師范學院(西南聯大舊址)烈士紀念碑於1995年12月1日樹立,紀念碑基座上攜刻著為人民解放、國家富強而獻身的27位英烈名錄,他們為民族獨立、自由和新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列在第一位的即是何懋勛。

倪民有烈士(1922-1950),江蘇省雎寧縣人,抗日戰爭期間考入昆明西南聯大化工系,於1944年度下學期響應國民政府號召志願從軍。抗戰勝利後,倪民有於1946年11月到天津南開大學化工系復學,於1948年畢業,獲理科學士學位,解放前在無錫的一所中學任教。1949年無錫解放後,倪民有毅然投筆從戎,決心到祖國的西南去,為解放那裡的人民、建設新中國的大西南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經集訓後被編在川南支隊二大隊四中隊,當年10月初,隨第二野戰軍進軍大西南。

1949年底,川南支隊經長途跋涉到達內江,立即投入了接管、剿匪、征糧、建政等工作。倪民有被分配到內江縣史家區一個鄉,任征糧工作組組長。由於他忘我的積極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征糧任務,於1950年2月3日被任命為內江縣人民政府稅務局東興稅務所所長。倪民有清楚地認識到征稅與征糧具有同樣的重要性。當時內江的匪患十分猖獗,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不顧個人安危,抓緊時間,首先完成糖稅的征收。2月4日早晨,倪民有帶領一名隨行人員到十多裡外的五龍寺檢查工作時,突遭一股匪徒的襲擊,因匪徒人多被俘,被押到匪巢五龍寺裡嚴刑拷打至折骨斷筋,血肉模糊。倪民有堅強不屈,怒視匪首,最後被土匪槍殺而壯烈犧牲,時年28歲。倪民有雖然倒下了,但他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為繼續建設大西南的戰友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