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的吃飯問題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19-10-11 16:22:01

內容提要:抗戰之初,國民政府曾設想組成東南、西北、西南三個聯合大學,以拯救淪陷區高校,維持戰時高等教育,既有聯合辦學的實際考量,亦有共赴國難的象征涵義。

抗戰之初,國民政府曾設想組成東南、西北、西南三個聯合大學,以拯救淪陷區高校,維持戰時高等教育,既有聯合辦學的實際考量,亦有共赴國難的象征涵義。不過,東南聯大胎死腹中,西北聯大先合後分,唯有西南聯大苦橕三年之久,教育部乃至最高當局當然不會坐視碩果僅存的“教育合辦事業”就此解體。

西南聯大首當其衝要面對的就是吃飯(經費)問題……

“分校”之聲再度響起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校組成,三校之間關系如何,將決定西南聯大的命運。當年一些清華人就認為,“論設備,論經費,論師生的人數,都是清華最多,依世俗的眼光看來,這一聯(合),清華是劃不來的,反面看來也可以說,清華在聯大佔了壓倒的優勢”(傅任敢語)。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由三校校長組成的常委會,大部分時間是由梅貽琦擔任主席,主持日常校務。

這並非僅僅是君子之間的謙讓或梅貽琦年齡最輕理應多負責任,而是一種實至名歸的自然結果。南開校長張伯苓常駐重慶,參與國民參政會事務,兼理南渝中學,大學事宜委諸秘書長黃鈺生教授代理,黃乃清華畢業。梅貽琦則是南開學校首批學生,對伯苓師執弟子禮,而張伯苓、張彭春昆仲又曾先後出任過清華學校教務長,兩校之間有著“通家之好”的淵源關系。故而南開方面始終平靜如水。

北大則不然,校長蔣夢麟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當時均在梅貽琦之上,雖然蔣校長秉持“對聯大事務不管即是管”的超然姿態,刻意維系大局,但涉及北大自身利益也不可能全然不顧。問題在於,業已習慣以“最高學府”自居的北大教授群體對聯大體制下的“邊緣化處境”,顯然難以安之若素。蒙自分校時期,北大師生即有“獨立”吁求;1940年日軍侵入越南,昆明告急,政府諭令聯大遷移入川,在走留之間的爭執中再度響起“分校”之聲。

可知聯大體制最初並不牢固。

經費問題浮出水面

北大的“離心”傾向並非僅是出於傳統的“自尊”,而是與諸多實際利益相勾連,譬如財政經費問題。

據梅貽琦日記載述:1941年3月下旬,清華校務會議“決定讓售北大美金三千元”,透露出北大財政吃緊的訊息。

僅僅過了兩天,蔣夢麟與梅氏之間就有如下的談話:“蔣談及研究問題,謂宜由三校分頭推進。餘表示贊同。餘並言最好請教育部不再以聯大勉強拉在一起,分開之後可請政府多予北大、南開以研究補助,清華可自行籌措,如此則分辦合作更易進展矣”。

看來,兩位校長對於聯合辦學也並不“執著”。隨後,梅貽琦接到教育部次長顧毓琇(一樵)的電報:“謂八十萬美金聯大可分得三萬八千元,同仁聞者大嘩……共商一代電稿,再試一爭,恐或無結果耳”。聯大三校在教育部經費分配中所佔份額比預期的要少許多,教師們難免心有不甘要奮力再爭了,可是梅校長心裡清楚,回旋餘地不大。而這更加重了聯大的危機感,梅貽琦的心情此刻決不輕松。

一個星期之後,他約請葉企孫、陳岱孫、吳有訓、馬約翰等清華元老及高層便飯,商談“關於聯大與三校關系將來可能之演變問題”,作未雨綢繆之想。其後,梅貽琦又赴玉龍堆3號訪晤南開教授王贛愚、楊石先、陳序經等人,或許也是通報有關的情況亦未可知。

昆明西南聯大上空籠罩著一片烏雲。

教育部提出折中方案

事態發展更有急轉直下之勢。

4月中旬,清華秘書長潘光旦自重慶歸來見梅貽琦,“以蔣(夢麟)校長留渝向教育部商量經費問題所提‘辦法’見示”,梅氏“閱之極為不安,不知應如何對付也”。翌日晚,即“作長信與顧一樵,論蔣所提‘辦法’中困難之點,信中不免牢騷語,實亦心中甚感郁悶,不覺溢於言表耳”。

蔣夢麟此前曾赴渝向教育部提議由清華撥款80萬補助西南聯大,並請求北大預算獨立劃撥。顧毓琇原本清華工學院院長,現居教育部要職,梅貽琦向其“懇切陳詞”,自然也就直言無隱。蔣夢麟此舉蓋屬事出無奈,而清華方面動用基金更是頗感棘手。上一年(1940年)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在國民黨中央全會上就曾提議:向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和清華大學各借美金一百萬,“以挽救全國教育危機”,遭到清華教授會的“絕對堅決反對”。此次北大“舊事重提”,清華方面的壓力和反彈可想而知。

數日後,梅貽琦再次召集清華校務會議商討對策:“最後決定二原則:1.倘北大同仁果願另起爐灶,則可三校預算分開,清華對於聯大負其全責;2.倘只令清華向聯大撥出應攤之八十萬,則聯大所多出之八十萬為補助各校研究費者,清華應分得其比例應得之數”。會議還商定由文、理學院院長馮友蘭、吳有訓訪晤代理北大校務的周炳琳(時蔣夢麟到訪香港),探明北大意向後再作決定。

教育部很快提出了折中方案:擬由清華借款五十萬補助聯大用作研究費,三校按比例分配支用。梅貽琦傾向於接受這個方案,但必須做通清華教授會方面的工作,延至5月上旬,召開清華教授會,與會者四十餘人,發言者十多人,“最後未有決議,但多數似願接受餘之建議,惟對於蔣(夢麟)公之做法多感憤慨耳”。當晚續開評議會,“關於補助聯大研究費事決定四原則:1.辦法商妥後先由校提議再請部核准;2.盡校款能自撥為限,不另借款;3.出五十萬分兩年內撥付;4.三校依原預算比例領用”。

事態峰回路轉,似乎接近於解決。

聯大體制步入穩定期

其間,蔣夢麟自渝、港返昆後,與梅貽琦曾作一夕長談,彼此溝通,求得相互體諒。

5月中旬,梅貽琦“至聯大辦公處與鄭毅生(即鄭天挺,北大秘書長,時任聯大總務長)談二事:1.告以清華擬補五十萬事,因恐昨日與蔣君略談者或未明了。鄭謂北大明日將有校務會議,再行計議,大家之意擬不接受,而專注意於預算之確定;2.告以餘願蔣君繼任主席至少一年,蓋吾二人原無所謂,但校中人眾,如此似較好耳”。梅貽琦希望與蔣夢麟輪流擔任聯大常委會主席,其尋求平衡息事寧人的用意十分明顯。

不過,北大方面的主要訴求在預算獨立,補助款項似尚在其次。所以兩天後蔣夢麟向梅貽琦通報了北大校務會議結果,梅與清華同人商定:對於北大方面“仍以預算獨立為向教育部交涉目標,清華深表同情並望其成功。至於清華所擬撥補聯大五十萬之辦法,則須視將來演變如何酌為辦理耳”。

對策方略既定,梅貽琦隨即飛赴重慶,於5月19日見教育部長陳立夫,梅氏日記詳細記錄了此次談話要點:

“關於研究費問題,陳問是否與蔣(夢麟)已商妥數目等點。餘謂初已商有辦法,後北大方面仍主成立獨立預算,蔣謂日內將有信與部長詳陳。陳問:是指研究費抑指整個預算?餘答:是指每校整個預算;大約北大同仁意見欲有獨立預算,然後由各校預算撥提一部作聯大經費,而以其餘作各校自辦事業費。陳搖首,謂:如此辦法未妥,聯大已維持三年有餘,結果甚好,最好繼續至抗戰終了,圓滿結束,然後各校回北邊去。且委員長有主張聯合之表示,未必肯令分開(教育合辦事業多未成功,西南聯大為僅有之佳果),而物質上(指預算)如分開則精神上自將趨於分散,久之必將分裂,反為可惜,故不若在研究工作各校自辦為是”。

5月30日,梅貽琦“午前發致蔣校長電,告預算追加三成”。至此,籠罩在西南聯大上空的烏雲漸漸散去,三校合作的聯大體制開始步入穩定時期。

需要注意的是,這其中撥雲見日的主導力量並非所謂追求自由價值的知識分子,而是設在戰時陪都重慶的國民政府。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