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南開校訓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梁吉生 編輯:靳永鋒 2019-10-11 16:22:02

內容提要:在大中路的盡頭,化學樓的上端有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在新開湖東南側的草地上,豎立著一通校友捐建的校訓碑。

在大中路的盡頭,化學樓的上端有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在新開湖東南側的草地上,豎立著一通校友捐建的校訓碑。南開校訓是1934年由南開創辦人、校長張伯苓正式提出的,至今已有70年了,它燭照了一代又一代南開人的成長。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辦學理念的凝練、治校傳統的昇華,顯示了南開人獨特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正如喻傳鑒先生所說:“‘公、能’二字,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學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

“允公允能”這種話語形式,語本《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語首助詞。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纔兼備。張伯苓本意是,要使南開學生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日新月異”,語本《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形容進步、發展很快。

南開把教育目的、辦學方向、培養目標具象為廣大師生實際奮斗的目標和時刻追求的理想,使校訓更加貼近教師和學生,從而在學校群體中成為一種具有心理制約作用的行為風尚。校訓特別強調了能力和道德兩個方面。道德要求重在公德。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公民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逐漸摒棄私心而將公心發揚光大。學校強調公益性教育,是針對舊中國普遍存在的注重個人品德而忽視社會公共道德、注重小德而忽視大德而提出的。張伯苓多次說過:“有的中國人太自私自利,常為自己一點小利,就能做出不顧大體、禍國害民的事。”他還說:“中國人只知道,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而把公家的事物認為是不屬任何人,大家可以不去給他加東西,不愛惜它,結果把它摧殘了,毀壞了。今後要以‘公’教育大家,使大家知道‘公家的’是你我大家所共有的,大家只能給加東西上去,互相監督,誰也不能拿,誰也不許偷,這樣國家纔能建設起來。”公德集中表現愛祖國、愛集體的優秀品質,“惟‘公’,故能化私,化散,愛護團體,有為公犧牲之精神”。校訓的“能”,主要指培養學生具備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智能、技能、體能,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心理應變能力等,特別強調以科學知識和自治精神為主的現代能力。只有這種能力,纔能使中國人擺脫愚昧,強大起來,使新一代青年從容面對社會和世界,使中華民族走向世界,使中國走向現代化社會,“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團結合作,有為公服務社會之能力”。

“公能”校訓,也是張伯苓關於“以教育力量使中國現代化”思想的集中體現。他在一次全校學生集會上明確提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已,算不得什麼公了。只有允公,纔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允能,就是要做到最能。能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纔能。而南開學校的教育目的,就在於培養具有現代化纔能的學生,不僅要求具備現代化的理論纔能,而且要具有實際工作的能力。”他還說:“日新月異,就是每個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還要能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要趕上新時代,而且還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校訓,是一所大學對其文化傳統、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認同。實踐證明,“公能”校訓是具有南開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特色的。它作為南開的一種人文底蘊、學脈淵源,一種精神所向,一種凝聚力,不僅塑造了南開鮮明的辦學特色,而且積淀成為貫穿於學校歷史的、內在的,能賦予學校永久生命力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啟迪陶冶了數以萬計的南開人。被稱為“臺灣半導體之父”的張忠謀於1998年回憶道:“在南開受教育的時代正是我思想漸漸成型的幾年,對我影響深遠。兩年前,我為主持的幾家公司寫經營理念,以之為同仁共勉。花了好幾天的工夫,寫成10條經營理念,自以為是數十年來思考和經驗的結晶,看到‘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八個字,猛悟到我的10條經營理念,其實不出這八個字。南開對我的影響竟深若如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