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楊柳青 赴千年文化盛宴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晚報楊玉燕 編輯:孫暢 2019-10-28 10:45:23

內容提要:老話說:『先有楊柳青,後有天津衛。』這話怎講?原來,楊柳青自金代建鎮始,至今已近千年。而天津衛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到現在也只有600多年。楊柳青鎮擁有悠久的運河文化,濃郁的民俗文化,精美的大院文化,喜慶的年畫文化,滄桑的趕大營文化等交相輝映、異彩紛呈,簡直就是一個『萬花筒』。讓我們一起走進楊柳青古鎮,感受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天津北方網訊:老話說:“先有楊柳青,後有天津衛。”這話怎講?原來,楊柳青自金代建鎮始,至今已近千年。而天津衛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到現在也只有600多年。楊柳青鎮擁有悠久的運河文化,濃郁的民俗文化,精美的大院文化,喜慶的年畫文化,滄桑的趕大營文化等交相輝映、異彩紛呈,簡直就是一個“萬花筒”。讓我們一起走進楊柳青古鎮,感受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運河文化:因河而興 底蘊深厚

  京杭大運河從西往東流,從楊柳青古鎮西南進入,呈“M”形從鎮東南流出,形成了元寶形的聚寶之地。古代南運河的開通給楊柳青帶來了勃勃生機,使一個小漁村迅速發展成為連接南北東西的首要漕運樞紐碼頭,也成了物資、人文交流的匯聚之地。

  “兩岸春風古驛亭,攀條送客酒微醒。多情楊柳紛如織,綰住離情眼獨青。”這是清代津人華鼎元對楊柳青的真實寫照,由此也感受到昔日運河之畔楊柳青的繁盛景象。如今的楊柳青更是獲得了“中國魅力文化傳承名鎮”“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美譽。

  運河水不僅承載著南來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養著沿岸的運河兒女、運河城市。運河邊的建築,如會館、河埠、碼頭、橋梁、船閘及漕運衙門等都是為實際生產生活而建。當時的文人雅士會集在積水潭邊賞酒作文,於是食肆(意為飲食店)、勾欄(意為娛樂場所)等迅速發展起來。

  走進去年開放的楊柳青民俗文化館,美輪美奐的VR動態圖景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營造出來的泛舟運河之上的效果,再現了當時西渡口的樣子。緊接著,兩個小娃娃追追打打地躍入視線,他們是楊柳青年畫《富貴有餘》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楊柳青年畫就起源於此。

  年畫文化:民俗生活“百科全書”

  楊柳青年畫傳承人霍慶順展示木版年畫作品。

  據記載,楊柳青木版年畫起源於明永樂十三年也就是1415年。大運河開通後,這裡成了北方的物流集散地及工商重鎮,加之明都城遷往北京,有不少文人畫師隨漕船北上。江南的戴氏一族將祖傳的雕版印刷技藝帶到楊柳青,逢年過節就刻些門神來賣,鎮上的人爭相模仿。後來隨著運河貿易,南方精致的紙張、水彩運到了楊柳青,使這裡的繪畫藝術得到發展。清初, 戴家第九代傳人戴廉增首創鎮上第一家畫店,清代中期,戴廉增畫店一年生產的年畫成品就達2000件,每件500張,共達百萬幅。

  楊柳青年畫的制作工藝比較復雜,主要工藝技法為木版套印手工彩繪,大致可以分為“勾、刻、印、繪、裱”五大工序,每一張年畫都體現出“匠人精神”。當時,楊柳青全鎮連同附近的30多個村子,“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畫店鱗次櫛比,百餘家年畫作坊中畫樣高懸,各地商客絡繹不絕,形成了名副其實的年畫之鄉。

  楊柳青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是“娃娃畫”。畫中的娃娃胖胖的身體、圓圓的臉、粉粉的臉蛋、嘟嘟的嘴,可愛又喜氣,深受廣大百姓的喜愛。

  如今,楊柳青年畫名揚海外。世界四大博物館——聖彼得堡冬宮、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等共收藏了楊柳青年畫上千幅。

  趕大營文化:“三千貨郎滿天山”

  早在一百多年前,新疆人民非常鍾愛楊柳青年畫中一種被稱作“祥林”的品類,畫的是亭臺樓閣,沒有人物。還有一種稱作“格景”,畫瓶花壺盤,博古文物,而無鳥獸。楊柳青年畫是如何進入新疆的呢?這就不得不說一說“趕大營”。

  可以說,“趕大營”這個詞,是除了“闖關東 ”“走西口”“下南洋”以外的第四次貧困民眾大遷移。清光緒年間,左宗棠率12萬大軍新疆平叛,討伐阿古柏及沙俄侵略軍,在酒泉拉開了進軍新疆的帷幕。由於西域土地遼闊、人煙稀少,軍隊很難買到生活用品,而西征大軍隨時需要生活用品,清政府號召內地人前往支邊。以安文忠為代表的天津楊柳青人肩挑貨郎擔,追隨左宗棠的西征軍做生意,被稱為“趕大營”人。“趕大營”使3000多戶至少1.5萬楊柳青人去新疆謀生,約佔當時楊柳青人口的五分之一。

  “大營客”路單,詳細地記載著從楊柳青出發到迪化(今烏魯木齊)所經過的站點情況,共計153 站,長達四千多公裡,各站之間短則二十餘裡,長則百裡,要走多半年時間。這條商旅之路異常艱險,沿途有人因病累、飢餓而死,永遠留在路上。

  當年“大營客”們把年畫、剪紙、風箏、春聯及烹調、建築技藝等文化習俗傳入新疆,聚攢財富後有的回家鄉開設商號銀號、糧莊錢莊,極大地促進了天津與新疆、西北與內地的經貿往來、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發展。

  大院文化:百年老宅的民風民俗

  鳥矙石家大院。

  楊柳青民俗文化展。

  來到楊柳青古鎮,石家大院是您一定不能缺席的重要景點。被譽為“津西第一宅”的石家大院位於千年古鎮楊柳青中心,南運河岸邊,始建於1875年,至今已有144年的歷史。其建築結構獨特,磚木石雕精美,其中的石府戲樓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戲樓。

  造型各異的門檐、做工精細的磚雕、石雕,傳達著吉祥寓意,表達了官宦富人對家族興旺的企盼、對奢華生活的向往、對自身社會地位的追求。金柱大門,就是大院宅門中的代表,它是中國建築中的一種屋宇式宅門,多為官宦人家采用。石府有三座不同形態圖案的垂花門,分別取名為“含苞待放”“花蕊吐絮”“籽滿蓬蓮”,屬於典制式建築,是宮廷傳統建築中的絕活。還有形似花瓶的“寶瓶門”,形狀類似“八”字而得名的“八字門”,都足以體現我國建築藝術的高超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楊柳青除了年畫之外,最著名的就是磚雕了。進入院門後兩側所展示的就是楊柳青的磚雕,其獨到之處在於風格特點汲取了楊柳青年畫的立意精髓,可以說,磚雕就是楊柳青年畫的一種藝術延伸。如楊柳青年畫最常用的題材《麒麟送子》《五福捧壽》《雙喜圖》等,在磚雕中也大量使用。

  在楊柳青古鎮民居建築中,石雕門墩是門樓中比較有特色的石質構件,它在大門底部起到支橕門框門軸的作用。楊柳青石雕裝飾大都采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借助人物、動物、花木等,隱喻、比擬、諧音等手法傳達吉祥寓意。

  元宵節燈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王津攝

  現在的楊柳青古鎮充分利用它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優勢,敞開旅游的大門,吸引國內外八方來客。楊柳青古鎮的文化人,也放眼世界,走出去考察大運河,進行文化交流。古鎮添新顏,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