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鐵鍾:百年歸鄉途 見證復興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王叡 編輯:付勇鈞 2019-11-28 10:14:15

內容提要:今年國慶節前,濱海新區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沽鐵鍾』,作為天津市唯一展品入展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國慶節前,濱海新區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沽鐵鍾”,作為天津市唯一展品入展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國慶節後,在“新中國70年,鎮館之寶70件”全國文物和檔案故事網上征集評選活動中,由濱海新區拍攝制作的《大沽鐵鍾百年歸鄉路》短視頻從5萬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大沽鐵鍾入選“最震撼網民的70件鎮館之寶”。

上周末,在濱海新區舉辦的大沽口炮臺文物價值傳播暨遺址發展與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學術會議上,記者再次聆聽了大沽鐵鍾的歸鄉故事,感受到大沽口炮臺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所承載的歷史厚重和時代責任。

傳奇背後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從專家學者到普通市民,大家異口同聲用一個詞表達感受,這個詞就是“震撼”,而這種“震撼”緣於大沽鐵鍾的傳奇經歷。而對“傳奇”的注解,則是中華民族百年前面對列強侵略的屈辱與抗爭,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執著與堅定,是中華民族走在“復興之路”上的自信與從容。

有人說:“大沽鐵鍾不只是一口古鍾,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符號,承載著歷史的基因。”也有人說:“它‘講述’的不僅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更像離家多年的游子對故土的深情、對家鄉巨變的致敬。”還有人說:“大沽鐵鍾的回歸,在海外流失文物歸還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激發了我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記者對見到大沽鐵鍾的第一印象記憶猶新:它靜靜矗立在博物館展廳一隅,雖已鏽跡斑駁、不再“光鮮”,但依然遮掩不住“與生俱來”的雄姿英發:鍾口呈波浪圓形,鍾體外壁上的“海口大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樂威毅公祠”字樣清晰可見,鍾款銘文鐫鑄“大清光緒十年立海口大沽樂威毅公祠”“皇圖鞏固保定府練軍官兵仝人公立”。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鑄造工藝的美感一覽無餘,而那些記下百年滄桑的“年輪”,分明在訴說著一個個動人、曲折的故事。那一刻,仿佛陣陣洪亮的鍾聲再次響起……

1900年 大沽鐵鍾流落海外

大沽鐵鍾是為紀念抗擊英法聯軍壯烈殉國的直隸提督樂善而造,鑄於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口徑585毫米、鍾體高650毫米、重105公斤,曾懸掛在天津塘沽大沽口炮臺的石頭縫炮臺。該炮臺位於大沽口炮臺群的西北角,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據史料記載,1900年,八國聯軍在大沽口外集結艦艇,以石頭縫炮臺為首要侵入點,炮轟大沽口炮臺,大沽口守軍頑強抵抗,但還是失守了。炮臺陷落後,英國士兵將大沽鐵鍾當做戰利品掠走,並帶上英國“奧蘭多”號軍艦。由於當年那艘船上的士兵多數是英國朴次茅斯人,因此大沽鐵鍾也就跟著到了朴次茅斯市。

1902年,朴次茅斯市的維多利亞公園建起一座中式石亭,大沽鐵鍾一度被懸掛在亭子裡,以“紀念”在大沽口戰役和攻打北京戰役中戰死的英國侵略軍。不過,它的日子並不好過。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和歐洲社會動蕩時期,大沽鐵鍾多次險些被毀,20世紀末,鍾鈕又因盜竊遭到破壞。隨後,它被搬入溫室,棄置於角落。

2005年 英國政府無償歸還

時間指向了新世紀,2003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朴次茅斯市維多利亞藝術中心主任馬可·劉易斯在維多利亞公園的暖房裡發現了大沽鐵鍾,然後將它移到了維多利亞藝術中心,供人們參觀。機緣巧合,那年,中國留學生范輝來到朴次茅斯市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兼職。有一天,馬可·劉易斯請范輝將大沽鐵鍾鍾體上的銘文翻譯成英文。他鄭重地對范輝說:“這口鍾應該送還中國。”范輝根據銘文推測,鐵鍾的故鄉應該是天津大沽,並立刻將這一重要信息反饋到了北京古鍾研究所。一時間,鐵鍾的命運牽動人心。

“由於英國方面對大沽鐵鍾的歸屬問題存在疑義,直到2004年9月,歸還鐵鍾的事還沒有實質性進展。”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館長馬文艷告訴記者,經過近一年的交涉,在兩國政府和在英華人的努力下,2005年5月,英國政府通過無償歸還大沽鐵鍾的提案,也成為兩國間通過政府協商、由國外政府主動歸還文物的典范。

離鄉105年 魂牽夢繞歸故裡

英國當地時間2005年6月13日,朴次茅斯市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沽鍾回歸祖國典禮”儀式。時任朴次茅斯市博物館館長保羅為大沽鐵鍾辦理了“文物出境”許可證。7月17日,鐵鍾空運到首都機場;20日,大沽鐵鍾抵達塘沽“行政許可中心”;22日,“大沽鐵鍾回歸祖國慶典”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舉行。馬文艷感嘆:“見到大沽鐵鍾的那一刻纔算踏實,終於‘回家’了!再也不會離開了!”

2006年,原塘沽區委、區政府將等比例復制的大沽鐵鍾贈送給英國朴次茅斯市。如今,這一復制品懸掛於朴次茅斯市維多利亞公園。2016年,時任英國朴次茅斯市市長大衛·富勒、朴次茅斯華人協會會長蔡潤泉一行還專程來到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探訪大沽鐵鍾。

今年9月,大沽鐵鍾作為我市唯一入選的文物,參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近日,隨著展覽結束,大沽鐵鍾將再次回家,作為鎮館之寶繼續“講述”百年歸鄉故事,見證民族偉大復興。

有人說:“大沽鐵鍾不只是一口古鍾,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符號,承載著歷史的基因。”也有人說:“它‘講述’的不僅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更像離家多年的游子對故土的深情,對家鄉巨變的致敬。”還有人說:“大沽鐵鍾的回歸,在海外流失文物歸還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激發了我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讓文物講好故事 

讓遺址傳承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我們秉承‘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全力推進炮臺文物本體修復和館藏文物修復計劃。”馬文艷表示,今年初,濱海新區編制了《大沽口炮臺遺址總體保護規劃(2020—2035年)》,將炮臺北岸營盤和南岸營盤相關遺存納入了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范圍,同時《大沽口炮臺遺址公園環境整治規劃工程方案》也通過國家文物局批復。“這樣,更有利於完整呈現遺址原貌,做好遺址的保護展示,更好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還通過多種舉措,提昇革命歷史文物展示水平。特別是探索並實現未成年人紅色教育新模式,組織“中國紅 我的夢”夏令營,創造性地將課堂 “搬”進博物館,推廣“互聯網+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傳播”、愛國主義教育VR課堂,打破時空局限,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讓孩子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文化自信。(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