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全面制度建設新時代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佟德志 編輯:劉穎 2019-12-09 09:10:48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增強制度自信,指引制度方向、突出制度特色,把握制度規律,落實制度執行,在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的基礎上,開啟了全面制度建設的新征程,是全面制度建設的裡程碑、起跑線、宣言書,必將開創全面制度建設的新時代。

  一

  全面制度建設的裡程碑

  《決定》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並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這些歷史性成就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裡程碑,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對新中國成立70年制度建設的歷史進行回顧,並對其中的經驗進行總結,是開創全面制度建設新時代的寶貴財富。

  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取得革命成功以後,社會主義制度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這是中華民族制度史上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確立了國體、政體,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先河。1954年召開的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確立了中國三大政治制度,即作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作為基本政治制度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政治制度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設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新中國成立初期,與社會主義改造相適應,我國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經歷了形成、發展、完善的時期。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確立了政治上發展民主,經濟上進行改革,並同時相應地進行社會其他領域改革的基本思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更加完善,並通過憲法和法律的方式固定下來。最引人矚目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與發展。經濟體制改革最早從農村起步,到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並形成了與之適應的所有制結構和分配制度。這帶動了與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尤其是依法治國的體系逐漸確立起來。黨的十五大首次系統闡述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同時提出了依法法治的基本方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則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正式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起,納入了中國特色政治制度范疇。改革開放之初的兩條主線也發展成為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三位一體”。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社會治理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黨的十七大則進一步將“三位一體”擴充為“四位一體”,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個方面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基本內涵。

  從革命到建設,再到改革,新中國社會經歷了70年的偉大制度變遷。在這一過程中,從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到重要制度,始終處於一個不斷發展的變化狀態。任何成功的制度都是從實踐當中來,回到實踐當中去檢驗。有的制度適應了中國生產力發展的狀況,有的制度與生產力發展的狀況並不吻合,這就需要改革。就制度建設來看,改革也是一場“革命”,那些不適應中國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制度被廢除,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制度被建立起來,有一些制度則進行了修改。比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的計劃經濟就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逐漸經歷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等階段被替代掉的,當時的人民政協制度也被後來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所替代。從改革到深化改革,中國共產黨人對制度重要性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在對“文化大革命”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鄧小平同志就認識到,“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這也提高了黨對制度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我們看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制度進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確立並鞏固了我們國家的國體、政體、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新中國成立70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逐漸開始定型。建黨9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奮斗、創造、積累的過程,最值得我們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總結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道路、理論放在一起,作為建黨90年的成就,高度突出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二

  全面制度建設的起跑線

  《決定》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制度建設也進入快車道,制度優勢更加明顯,制度建設更加全面,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更加現代化,為全面制度建設提供了更高的新起點。

  新時代改革的特點決定了全面制度建設的必要性。改革進入新時代,國內國際形勢也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新時代改革開放有著全新的內涵和特點:一方面,改革進入深水區,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另一方面,改革突出全局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標准。與全面深化改革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要求相適應,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也就更重。這就必須對全面深化改革有更深層次、更高標准的謀劃。在這一謀劃當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軸。把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啟全面制度建設,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失時機地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越來越成為制度建設的重要任務。在原有“四位一體”的基礎上,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將原來的“四位一體”發展成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進一步拓展了制度建設的內涵和思路。生態文明制度從無到有地逐漸建立起來,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建設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了全面制度建設的新時代。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則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完善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制度建設。總的來看,隨著改革的全面深入,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也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特色的經濟制度逐漸走向成熟,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逐漸完善,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也逐漸得到完善。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制度建設的全面性、系統性和協調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為全面開創制度建設新時代規劃了藍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的第二板塊分論部分聚焦了堅持和完善支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13個部分,明確了各項制度必須堅持和鞏固的根本點、完善和發展的方向。如果我們將這一部分內容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加以對照,我們就會發現,這13個部分正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十四點基本方略”的貫徹和落實,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到制度建設當中來,對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的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逐漸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黨的制度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制度體系逐漸完善,在制度建設和治理一體化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十九屆三中全會就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了“必須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任務要求。這些都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最終通過《決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決定》正是我們黨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的系統總結,同時也是對未來的制度建設提出的前進方向和工作要求。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出發,那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也逐漸建立和發展起來。

  我們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加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基本成就是,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的制度建設提供了思想基礎;建設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全面進入制度建設新時代;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使得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三

  全面制度建設的宣言書

  70年砥礪奮進,40年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在這一過程中,中華民族也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人們不禁要問,中國奇跡背後的中國奧秘是什麼?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多,原因也不止一個。僅就制度來看,新中國成立7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中國奇跡背後的中國奧秘。實踐證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涵養於中華文化,植根中國大地,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新經驗,站上制度建設的新起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以改革的定力和勇氣開啟了全面制度建設的新征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主題具有重大意義,向上承接了思想建設、理論建設,向上影響到治理體系、治理能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既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以來制度理論的實踐成果,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制度建設方面的偉大成就。同時,這一《決定》還將直接落實到新時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當中去,全面提高中國共產黨的治理能力。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上,《決定》是新時代制度建設的宣言書,為制度建設的新時代提供了指南針、規劃書和時間表。

  《決定》是新時代制度建設的宣言書。在《決定》18000字的全文當中,“制度”出現了222次,列高頻詞的榜首,甚至比排名第二、三的完善和堅持還要多出100多次。從這個意義上講,全會的《決定》就是一場制度建設的宣言書。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治理問題並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決定》最大的歷史貢獻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同時,決定還從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全景高度完整地描繪了從13個顯著優勢到13項制度規劃的全景圖,並對55項制度建設提出了具體的任務要求。可以說,《決定》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完整,也是最全面的制度建設宣言,莊嚴地宣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新時代。

  《決定》是新時代制度建設的指南針。《決定》提出了國家制度與國家治理應該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則,為制度建設提供了指南。新時代的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這實際上規定了制度建設背後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為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其中的制度自信,本身就來源於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制度建設的成就,而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在具體的制度建設過程中都有著明確的指導意義。國家制度與國家治理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建設的基本經驗和總體結構,對新時代的制度建設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決定》還提出了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的制度建設重點,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建設標准,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治理規劃,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戰略安排。這些對新時代制度建設都有著非常強的指導意義。

  《決定》是新時代制度建設的規劃書。這次全會以最終通過的公報和《決定》的形式,首次全面地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景圖,並對“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進行了規劃,是新時代制度建設的規劃書。《決定》不僅全面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和顯著優勢,而且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和具體任務,既有理論上的新概括,又有實踐上的新要求,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規劃。這次全會的《決定》以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主題將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做了全盤統籌,形成了一體推動、一體落實的整體部署和工作機制。就制度層面來看,《決定》不僅將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結合起來,而且將頂層設計和具體制度結合起來,將制度的堅持和完善結合起來,將制度的規劃與制度的執行結合起來。《決定》不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進行了完整准確的描述,為新中國成立70年制度建設鋪開了全景展示,還准確地概括了制度建設的顯著優勢,以堅定的制度自信回答了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展現了改革定力。同時,《決定》從13個方面對每一項制度建設進行規劃,提供了詳細的建設目標和建設任務,以周密的制度規劃回答了應該“完善和發展什麼”,展現了改革勇氣。

  《決定》還是新時代制度建設的時間表。實際上,早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就規劃了制度建設的時間表:“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纔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個30年,就是2022年,也就是建黨100年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的十四大提出,“到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們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十三五”時期要實現“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將這一目標同兩個一百年聯系起來,進一步確立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那就是,“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為《決定》所做的說明中指出的那樣,《決定》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在《決定》的全文當中“堅持”出現120次,“完善”出現了129次,“堅持和完善”作為一個詞組出現了26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從這個意義上看,“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正是這次全會要討論的主題,更是全會最後發表的《決定》的精神實質,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意義。

  “堅持和鞏固什麼”,就是要守正,堅持和鞏固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建黨近百年歷程中形成的基本經驗,更是新中國成立70年實踐中形成的寶貴財富。“完善和發展什麼”,就是要創新,在4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僅一直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深化改革,更能夠直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經濟建設的成績,也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將制度上的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斗、接力探索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推進。”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決定》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變與不變結合起來,闡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了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為《決定》所做的說明中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任務,是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也是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有力保證。總結歷史,我們堅定自信,中國人民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持定力;面向未來,我們充滿信心,中國人民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守正創新,全面開創制度建設的新時代。

  (作者單位: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