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初心『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雲南網 作者:滇萍 編輯:李松達 2019-12-16 13:46:18

內容提要: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情系三農,紮根邊疆,掛鉤聯系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贊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

朱有勇給學員們上課。孫偉 

  “我們把科技論文寫在了大地上,這比把論文寫在紙上艱難得多,但在我們心中、在拉祜族群眾心中,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飄香的分量比一紙論文要重得多、亮得多。”朱有勇說,讓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這就是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情系三農,紮根邊疆,掛鉤聯系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贊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 ,不久前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他自己則自謙“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到人民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在為人民群眾圓致富夢想中實現自己的夢想、體現自己的價值,從朱有勇的身上我們讀懂了“種子”的品格和奮斗者的精神。

  這是科技興農的“種子”。長期以來,朱有勇潛心鑽研農業科技,在《Nature》等學術期刊發表科技論文200餘篇,獲發明專利20餘項、重大獎勵18項,研發的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大面積應用累計3億餘畝,成為國際上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典范;他指導村民種的土豆比鴕鳥蛋還大,讓邊陲村寨裡村民把冬閑田變成了高產田、脫貧田。朱有勇用孜孜以求、造福人民的奮發行動,投身科技興農實踐,實現了科研工作者的價值。

  這是脫貧致富的“種子”。脫貧攻堅,需要全社會的合力;助農致富,農業科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西南邊陲貧困人口16.67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1%的雲南瀾滄縣,朱有勇主動請戰,帶領團隊利用專業特長,發動群眾種植土豆、三七等農作物,把脫貧致富的“種子”播在決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實現了從深度貧困“直過民族區”到“科技扶貧示范縣”的跨越,一句“我年輕,我來乾!”詮釋了一個新時代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這是孕育希望的“種子”。為了指導農戶科學種植,朱有勇在全國首創中國工程院科技扶貧技能實訓班,“手把手領著老鄉乾,實實在在做給老鄉看。”從林下三七、冬季土豆,到冬早蔬菜、茶葉種植、豬牛養殖,朱有勇帶領團隊前後共開設24個技能班,培養了1445名鄉土人纔,90%的學員已經脫貧,50%的學員帶動了親戚朋友脫貧,有的學員帶動整個寨子脫貧……扶技摘窮帽,扶智拔窮根,朱有勇五年如一日,滿懷對貧困群眾的深情牽掛,用無私的襟懷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這更是一顆閃閃發光的初心“種子”。中國經濟社會活力澎湃,脫貧攻堅碩果累累,決勝全面小康捷報頻傳,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與人民福祉緊密相連,把個人的科學夢融入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實踐,植根大地、紮根人民,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傑出貢獻。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年近90歲,仍然奮斗在高產雜交稻研究事業第一線;農業專家李保國“把我變成了農民,把農民變成了‘我’” ……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初心的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交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異答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