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濕地】生態文明建設 貴州大踏步前進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貴州日報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20-01-02 17:41:27

貴州環境保護從無到有,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加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強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在成為多彩貴州的主旋律,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正在加快變成現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這份答卷上,貴州交出精彩的成績,亮點頻頻?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率先啟動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率先全流域取締網箱養魚,率先出臺生態扶貧專項政策……  

貴州以最嚴制度、最高共識、最強舉措,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優美生態中擁有更多幸福感。  

碧水:最高共識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  

在畢節市大方縣,曾經有一條遠近聞名的“臭河”格裡河。現在,這條河早已被清亮的河水取代。  

5年前,為治理格裡河,大方縣23位村支書、4個村民共27人自封“河長”,主動承擔起格裡河流域的管護工作。如今,絕跡的魚蝦重游,格裡河生態經濟已初現端倪。格裡河只是貴州堅持碧水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貴州是“知行合一”學說發源地,也是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的試驗田。  1981年,貴州投入環境保護資金只有0.17億元,2017年已增長到171.43億元。  1996年,貴州城市污水處理率只有1.7%,2018年已提高到93.8%。  

2007年,全國首家環保法庭——清鎮市法院生態保護法庭在紅楓湖畔成立,它的“第一把火”燒向磷化工企業——貴州天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有力保障了貴陽市的飲水安全。目前,貴州組建跨區域生態環保法庭已達10家。  2015年,貴州八大河流實行“河長制”。2016年,省內八大流域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河長制”延伸至鄉鎮。2017年,貴州將6月18日設立為“貴州生態日”,此後每年這一天,省級河長都要帶頭巡河。2018年,貴州率先將“河長制”納入水資源保護條例,實現所有河流、湖泊、水庫全覆蓋,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貴州把大生態作為三大戰略行動之一,生態文明理念已成為貴州廣大乾部群眾的最高共識和自覺行動。  

青山:最強舉措築牢生態屏障  在貴州從江縣?沙苗寨,每個孩子剛出生,父母都要為其種上一棵“生命樹”,並精心護理“生命樹”成長。到這個人去世以後,其子孫就砍下這棵“生命樹”做成棺木裝屍下葬,然後在墓穴上又種下一棵樹,表示逝者永生。“天人合一”的生態文明思想,深深植根於貴州各族群眾心中。  

赫章海雀,一個被稱為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通過植樹造林,變成了林茂糧豐的綠色銀行。  

時光再追溯到1998年,中國第一座生態博物館——六枝梭嘎生態博物館建成開館。1999年,世界上第一座侗族生態博物館——貴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建成……  

除了3月12日全國植樹節,貴州還有這樣一個植樹的傳統,每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省市縣鄉村五級乾部職工上山開展義務植樹。貴州還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5個縣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2018年7月,梵淨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13處、貴州第4處世界自然遺產。  

好山好水孕育好產品。以安全、健康、有機而被全國消費者青睞的貴州綠色農產品風行天下,“黔貨出山”,北上南下,風生水起。貴州現有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超過2300個。  作為“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貴州,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更是發展高質量經濟的底蘊。

烏江

藍天:最美多彩貴州拒絕污染  

多年來,“多彩貴州拒絕污染”的時代強音成為共識。  

2018年,貴州9個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7.8%、聲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同年,貴州開展揚塵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強化城市空氣質量應急管控,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工作任務,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7%以上。  

貴州用最嚴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截至2018年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移交貴州的72個問題應完成整改68個,已完成66個,整改完成率91.7%,整改成效在同批次被督察省份中位於前列。  

貴州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以來,貴州共對683名領導乾部進行責任追究,其中地廳級乾部21人、縣處級乾部96人。  

作為中國茶葉種植面積第一省,沒有污染的“乾淨茶”聲名鵲起,是消費者對貴州生態環境的最好褒獎。  

淨土:最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自2009年以來,貴陽連續舉辦十屆生態文明論壇,作為國內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論壇,向全世界傳遞了生態保護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014年,貴州率先出臺全國首部省級層面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頒布實施30餘部配套法規。  

貴州先後啟動實施“千企改造”“千企引進”工程,累計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171臺,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25.9萬輛,治理歷史遺留重金屬廢渣746萬噸。  

為堅持推進淨土保衛戰,貴州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對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實施管控,建立污染地塊環境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完成重金屬歷史遺留廢渣治理項目41個、治理廢渣近2400萬噸。  

貴州最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實施了100多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組建生態環保司法機構、頒布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等創新舉措,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從“生態立省”到“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到把“大生態”列為三大戰略行動,貴州不斷奏響生態文明建設最強音。

世界自然遺產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2018年7月,在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梵淨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3處世界遺產、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這是貴州繼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後的第4處世界自然遺產,貴州擁有的世界自然遺產數量躍昇為全國第一。  

全國率先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  

“以渣定產”,就是以當年產生的磷石膏量來決定次年的磷肥生產量。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首創。2018年4月,貴州出臺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政策,按照“誰排渣誰治理,誰利用誰受益”原則,將磷石膏產生企業消納磷石膏情況與磷酸等產品生產掛鉤,倒逼企業加快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瓮福、開磷在磷石膏綜合利用上開展了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將磷石膏開發成了清潔環保材料、防火材料,用於生產裝配式建築牆體、自流平石膏、新型建築砂漿等建材。如何消納利用磷石膏,貴州已經有了一些成熟的技術和方法。  

石漠化治理的貴州模式  

“晴隆模式”。“晴隆模式”是喀斯特山區循環經濟的一種模式,即在高海拔地區發展草地畜牧業,是一種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並舉的發展模式。2010年,國務院扶貧辦決定在全國13個省和貴州43個縣全面推開和繼續鞏固“晴隆模式”,實現保護生態和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雙重效益。“頂壇模式”。貞豐縣北盤江鎮頂壇片區在海拔1000米以下石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不改變原始地形地貌,因時因地發展以花椒為龍頭的生態農業,形成“豬-沼-椒(經果)糧”生產模式,被稱作“貴州模式”,得到普遍認可。“關嶺模式”。關嶺自治縣板貴鄉通過坡改梯來改變自身生存條件,在落差900多米、坡度達50度的花江大坡堆石砌梯,集土為田,在2萬多畝坡改梯工程造就的連片耕地上種上花椒、砂仁等香料,形成“坡改梯—小水利—經濟作物—科技興農”的運作模式。  

畢節“五子登科”經驗  

畢節通過開展山、水、田、林、路等石漠化綜合治理,創造出了“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栽植物、坡改梯橫耕聚攏系帶子,坡地種草和綠肥鋪毯子,山下搞鄉鎮企業、庭院經濟、多種經營抓票子,大田大壩改造中低產田土、興修水利、推廣農業科技種谷子”的“五子登科”治理模式,在省內外被廣泛推廣。  

綠色貴州三年行動計劃  

2015年,貴州制訂出臺《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縣鄉村造林綠化、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為抓手,用3年時間,全面綠化宜林荒山荒地,將符合政策條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實現森林經營水平和管護成效顯著提高,城郊、村寨、通道、園區植被景觀效果明顯改善,努力把林業培育為生態建設的增長點、農民收入的增長點、產業發展的增長點,為貴州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河長制”工作啟動以來,黔西南州高度重視萬峰湖水域生態環境治理,成立了州萬峰湖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並在州指揮部下設興義、安龍兩個分指揮部,形成了萬峰湖水域巡查整治常態化工作機制。圖為萬峰湖。張德厚 攝

五級乾部義務植樹  

自2015年起,貴州省、市、縣、鄉、村五級乾部帶頭義務植樹,這是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各族人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重要指示要求,實施三大戰略行動、建設三大國家級試驗區的重要舉措。4年來,全省5372.25萬人次參與,累計完成義務植樹22144萬株,貴州森林覆蓋率以每年2%的速度持續增長。  

五級河長制  

2009年,貴州在三岔河流域實施環境保護河長制,成為西部地區首個試行河長制的省份。在按照中央要求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的基礎上,貴州將河長體系延伸到村,推行五級河長制,並於2017年底全面建立河長制,實現河道、湖泊、水庫等各類水域河長制全覆蓋。全省4697條(個)河流和湖泊共設立五級河長22755名,聘請河湖監督員11220名。  

綠色經濟“四型”產業  

貴州圍繞發展綠色經濟“四型”產業,提出生態利用型產業、循環高效型產業、低碳清潔型產業、環境治理型產業4類工程包,具體包括山地旅游業、大健康醫藥產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林業產業、飲用水產業、大數據信息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型建築建材產業、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等15個具體產業400個條目。  

對破壞生態環境“零容忍”  

貴州連續多年把“多彩貴州拒絕污染”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嚴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省人民對破壞生態環境“零容忍”態度堅定,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優勢得到鞏固加強。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綠色貴州建設,發揮生態環保“兩把利劍”“兩個問責”作用,發出“拒絕污染”強音。  

空氣優良率穩居全國前列

2018年1月至12月,貴州省9個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7.2%,同比上昇1.6個百分點,9個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全部達到國家規定二級標准。88個縣(市、區)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7.7%,同比上昇0.7個百分點,空氣優良率穩居全國前列。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