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右手拿著探頭在患者身體上來回滑動,左手操縱著儀器調節板變換亮度和對比度,眼睛緊盯影像的顯示屏,不遺漏任何一個部位……這是津南醫院超聲科主任周紅雲每天的工作狀態。從醫15年來,她用慧眼和巧手,為一名又一名患者准確診斷病灶、去除頑疾,讓他們得到及時准確的治療。
見到周紅雲時,她正趁午休時間為患者進行超聲介入治療。近半個小時的忙碌之後,她纔有時間接受記者的采訪。
說起自己的工作,周紅雲說:“超聲科工作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就是靠機器在做檢查,而事實上,所有圖像的采集及患者的最後診斷都是在超聲醫生邊探查邊思考邊判斷的過程中形成的。超生醫生要隨時根據患者的情況來改變觀察切面,測量相關數據,並根據醫生和患者提供的信息來決定觀察重點,作出准確判斷。因此,超聲醫生不僅要有熱心,還需要精心、耐心、細心。”
去年6月,一位六十多歲的大爺來做腎上腺超聲檢查。剛開始檢查,周紅雲就發現其右側腎上腺區有一個直徑1.0厘米的結節,大爺激動地說:“你這麼快就看到啦?我前幾天在市裡一家大醫院查了一個半小時,換了四批人都沒有找到,你一下就找到了,太厲害了!”大爺當天就送來一面寫有“神探”二字的錦旗,還用周紅雲的姓名作了一首詩表示感謝。
今年3月,周紅雲為一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做肝髒常規檢查時,發現其肝內有7處異常回聲區,都考慮為良性病變,她挨個放大觀察,發現其中有一個8mmx4mm的病變混在其中,非常可疑。她當機立斷為患者做了超聲造影檢查,增強模式為惡性結節,隨即進行組織活檢,病理確診為膽管細胞癌。這是迄今為止津南醫院確診的最小的一例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後續她又盡快為該患者進行了微創消融治療,不僅減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挽救了其生命。
“近年來,隨著超聲介入技術的迅猛發展,超聲介入技術的臨床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超聲科醫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起一些介入手術。”周紅雲說。從醫以來,她把所有擇期介入治療的手術都安排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完成。同時,為了方便患者能及時找到她,她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
2014年臘月廿五,周紅雲利用休息日安排為一位曾經做過三次開腹手術的卵巢囊腫患者,實施超聲引導下囊腫硬化治療手術。正巧那天她感冒發燒,體溫達到39℃,不得不輸液治療。患者看她不舒服便主動要求往後拖兩天,周紅雲認為再往後推離春節太近了,怕患者過節休息不好,於是堅持拔下輸液針帶病為患者實施了手術。患者感激之餘,偷偷把一個紅包塞進周紅雲的口袋。她發現後及時將紅包交到黨辦,交代工作人員替她還回。患者實在過意不去,又送來一面錦旗表示感謝。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如今,一面面錦旗已經掛滿了超聲科的多間診室,每一面都飽含著患者對周紅雲和超聲科醫生們的信任和認可。
2015年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一位肝癌晚期的患者因大量腹水、腹脹難忍,為難地撥通了周紅雲的電話。接完電話,她冒雨開車30公裡返回醫院,及時為患者進行了腹腔置管引流治療。患者腹脹得到緩解後,感激地跪在床上給她磕起了頭。她趕忙扶起患者說:“能用我的技術緩解您的痛苦,這是我的幸福。”
2017年9月,周紅雲響應國家號召,奔赴西藏昌都開展包蟲病篩查工作。包蟲病是一種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患者染病後,可導致肝、肺、腦及骨骼等幾乎所有器官和組織的損害,喪失勞動能力,而包蟲病的篩查主要通過B超進行。初入西藏,旅途疲勞加上山路崎嶇難行,周紅雲出現了高原反應,嘔吐、心慌、頭痛、呼吸困難種種難受一起襲來。但為了盡快完成任務,她顧不上休整,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每天,她跟隨檢查隊穿梭於高山河流之間,駐紮在藏民牧區。那裡沒有電燈、沒有床褥,有時候一連半個月都不能刷牙洗臉,方便面是最好的充飢食品,但她從沒有叫過苦喊過累。同志們開玩笑說,治療周紅雲的缺氧癥,超聲機器比氧氣更有效。在西藏工作期間,她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盡最大的努力為藏民做更多的檢查,除了工作要求的腹部和腎髒檢查,她還為孕婦進行NT篩查,為糖尿病患者開展血管和心髒超聲等檢查,得到了藏民朋友的歡迎和愛戴。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她們提前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為援藏工作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作為科室主任,周紅雲深知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她不僅多次外出進修學習,還帶領科室人員不斷學習總結臨床經驗,先後開展了胎兒產前系統篩查、胎兒NT篩查、超聲造影、甲狀腺穿刺活檢等多項新技術,截至目前科室已開展超聲介入治療手術1000多例,不僅提高了醫院的整體診療水平,而且填補了津南區的醫療空白。
“認真對待每位患者,幫助他們解決病痛,消除隱患,是我們每一位醫生應盡的責任。”周紅雲說,“今後我還將繼續堅守初心使命,全力以赴守護津南百姓的健康。”(津雲新聞編輯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