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守護天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青在線 作者: 編輯:李彤 2020-01-23 20:37:28

內容提要:臨近春節,大雪再度降臨昆侖山。海拔4772米的昆侖山隧道出入口兩端,兩座白色的執勤哨樓與一望無際的雪原『融為一體』。它們是武警部隊最高的哨所,最高的一個哨位海拔4868米,被稱為『雲端哨卡』。

官兵們數年如一日守護著一趟又一趟列車平安通行。

官兵們開展索降訓練。

官兵們開展雪地戰術訓練。

官兵們在無人區裡巡邏。

臨近春節,大雪再度降臨昆侖山。海拔4772米的昆侖山隧道出入口兩端,兩座白色的執勤哨樓與一望無際的雪原“融為一體”。它們是武警部隊最高的哨所,最高的一個哨位海拔4868米,被稱為“雲端哨卡”。

2006年7月,被譽為“又一世界奇跡”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翻越昆侖山脈直抵拉薩。從那時起,武警青海省總隊執勤支隊執勤七中隊便駐防在這裡,守衛著“天路”上最重要的地段之一——昆侖山隧道。

這裡常年溫度在零下10-20攝氏度,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一茬茬官兵駐守在被稱為“生命禁區裡的禁區”的昆侖山巔,進藏的列車每次經過,都會拉響汽笛,向哨所裡的官兵致敬,戰士們則回以軍禮,目送列車離開。

中隊營區在山脈連綿起伏的昆侖山深處,這裡冬季9點以後纔會天亮。1月9日,下雪後天有些陰,中隊戰士伏旭峰小心戴好帽子,讓帽檐剛好完整地罩住稀疏的頭發和已快退至頭頂的發際線,然後慢慢走出門,准備去院子裡掃雪。

這是中士伏旭峰來到哨所的第九個年頭,“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掉頭發,這是身體最先發生的變化,還有嘴脣。”他指了指自己發紫的嘴,和被紫外線曬紅的雙頰一樣,這是高原缺氧的明顯特征,哨所裡的每個人都是如此。

在一望無際的雪域高原,缺氧是官兵們來到這裡需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2012年冬天,伏旭峰第一次上山,下車後差點栽了跟頭。

“腦袋很暈,想吐,快走幾步就覺得天旋地轉。”隨後很長時間,頭痛和失眠一直伴隨著他。“那種感覺就像把頭皮和大腦撕扯開,怎麼躺都覺得胸口憋悶,數了幾千只羊也睡不著。”伏旭峰說,在這裡站兩個小時的哨,體力消耗相當於在山下站4個小時。因為氧氣不夠,身體就像隨時負重20公斤。

為了防止哨兵暈倒,每個哨位旁都立著一個藍色氧氣罐。剛上山的年輕戰士一邊戴著輸氧管吸氧,一邊手握鋼槍站哨執勤,是哨所裡很常見的畫面。

“有人說在這裡,躺著也是一種奉獻。但當兵不就是為了磨煉自己嗎?”伏旭峰說,在山上的人很多有高原疾病,但原中隊長楊富祥在哨所服役了13年,原軍醫傅斌在這裡駐守了12年,離開時依依不捨。

在中隊官兵眼中,這些堅持下來的前輩都是他們的偶像。伏旭峰清楚地記得2016年的一次沿線巡邏,路邊一只野?牛突然受驚,撞破圍欄闖入鐵軌,“發瘋似的四處亂竄”。不遠處,列車正疾馳而來,帶隊的楊富祥看到後,忘記了高原上行動要放慢的醫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了過去。

列車巨大的轟鳴聲越來越近,楊富祥橕著一口氣,接連幾次與野?牛周旋,終於將它驅離鐵軌。放松下來的一瞬間,楊富祥纔感覺出剛纔的活動過於劇烈,呼吸困難,直接暈倒在地。

“幸虧把?牛趕跑了!”這是楊富祥蘇醒後說的第一句話,隨後他慢慢站起來,重新加入巡邏的隊伍。

這位老兵的日記本第一頁寫著一句話,在中隊一茬茬官兵中流傳著:向有限的生命打張借條,把無限的忠誠獻給祖國。

“列車來時站在這裡,你能感覺到被帶起的雪沫直往臉上刮。”伏旭峰站在昆侖山隧道入口處的圍欄邊,那裡立著一塊記錄海拔的標石。由於離鐵軌很近,石頭上沒有一點積雪。

從這裡經過的青藏鐵路是目前唯一一條進藏的鐵路,75%的進藏物資與人員運輸都依賴這條大動脈,這讓七中隊的官兵們很自豪:“多重要的一條路,必須把它守好!”

2014年,因突降暴雨隧道北出口發生嚴重的山體滑坡。巨石和泥沙侵入隧道,將鐵軌掩埋了20多米長。中隊長楊富祥得到消息後,帶領哨所官兵第一時間衝進隧道。

距離下一趟列車經過還剩下不到1小時,機械設備一時無法送入洞內。為了搶時間,楊富祥與官兵們肩扛手抬,徒手清理沙石。

他們僅用20分鍾就搶修好了這段路,出隧道時官兵們的手都是血淋淋的。“昆侖山的兵沒有孬種,拼了命也要上。”這是楊富祥當時留下的話。

除了站崗上哨,沿線巡邏也是哨所官兵看護鐵路的重要方式。官兵們一周要巡邏三四次,即使在更加寒冷的冬季,巡邏次數也不會減少。

2019年冬天,有人建議大雪時減少巡邏任務,以免發生危險。已成為大隊長的楊富祥就主動擔任巡邏小隊隊長,按時帶領官兵一步一步翻山越嶺,巡邏鐵路沿線。

巡邏線會一直延續到遠處的另一個隧道:風火山隧道。那裡的海拔超過4900米,積雪能沒過膝蓋。

楊富祥說,雪太大的地方,巡邏小隊隊員必須手拉著手,有時還要准備一根繩子系在腰間,連成一串,“不然稍不留神,就有人滾下去了”。

巡邏路的沿線,官兵們會豎一些自己做的標識牌,有些石頭上寫著“茫茫雪域寫忠誠,丹心如虹映昆侖”“高原缺氧雖辛苦,甘灑熱血向天路”等口號,更多的是告示牌。官兵們在青藏公路邊顯眼的地方立起15塊便民牌,標畫出指向哨所的路,旁邊寫上“有困難找武警”。

去年冬天,昆侖山上下大雪,幾十輛車排成長龍被困在路上。哨所緊急出動救援隊,帶著食物、氧氣瓶和大衣趕去。

“一開始還有司機不信,問我們方便面多少錢,我們說不要錢。”伏旭峰笑著回憶說,兩三天時間,他們一趟趟運送物資給滯留旅客。到後來,他們乾脆把鍋也帶了下去,“在路邊能煮一些熱的東西給旅客吃”。

直到道路疏通,受困車輛離開,官兵們也沒有一個人提起,這是哨所為封山時儲備的糧食。

“我們駐守在這裡,就是要守一方平安。”伏旭峰說,“現在路過的司機都知道,有困難找武警,有軍人在這裡駐守著。”

除了經過哨所的旅客,經常與官兵們打交道的還有生活在這裡的野生動物。中士伏旭峰見到過藏羚羊、黃羊、狐狸、兔鼠……這裡位於可可西裡無人區的腹地,出現的大多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大雪時,它們會跑出來,尋找掩埋在雪下的食物。

有時,野外找不到食物了,它們就會來“光顧”中隊營區,到門口揚著腦袋叫。官兵們聽到了,就從儲備糧中拿出些菜葉和肉,“分享”給它們。

老軍醫傅斌曾救治過一只受傷的斑頭雁。它墜落在鐵路旁,翅膀劃了一道傷口,已經發炎,幾次掙紮都沒有飛起來。傅斌將它帶回營區消炎上藥,精心照料了一周,斑頭雁又重返藍天。

“你看,留在這裡多重要,連它們都需要我們呢。”伏旭峰時常給年輕戰友講起這些故事。

他忘不了自己新兵下連隊,第一次跟著老班長上哨的情景。那是一個雪天——山上大多數時候都是雪天,伏旭峰和老班長站在哨樓上,窗外除了幽深的隧道入口,便是茫茫無際的雪野。

一趟列車經過,又一趟列車經過,伏旭峰發現,列車每一次經過,都會拉響汽笛。老班長告訴他,這是列車在向哨所裡的官兵致意,那是2006年青藏鐵路開通以來,保留至今的傳統。

那一刻,伏旭峰突然明白了自己站立在這裡的意義。

2018年,00後路寬參軍入伍。新兵訓練時,從一名老班長口中,路寬聽到不少關於“雲端哨卡”的故事,他決心來到這個偏遠哨所,“歷練一番”。

每次聽到列車的鳴笛,他都會不自覺地把槍握得更緊,持槍的角度要剛剛好,“這樣很帥”。

伏旭峰說,每一茬官兵來大多是為了磨煉自己,最後都因為這種使命感、自豪感而留下。中隊駐守昆侖山隧道14年,無一人主動申請調離“雲端哨卡”。

“這是一種傳承,你會為駐守在昆侖山而感到驕傲,會為想要離開她而感到羞愧。”上等兵路寬說,“昆侖山就是我們的家,守護這條鐵路就是我們的使命。她離不開我們,我們也離不開她。”

在七中隊營區內食堂的牆角邊,擺著一口大水缸。中隊長張恆說,這是用來儲水的,大雪過後總是封山,運送物資的車上不來,官兵們就自己化雪存水。“好在山上雪多,大家也不覺得缺水。”

但缺菜的難題不好解決。公路沒能接通到哨所時,每次送菜車來,官兵們都要走5公裡山路,下到公路邊去搬菜。張恆記得,有一年下大雪,營區裡的官兵幾乎全體出動,踩著厚厚的積雪,用粗麻繩把蔬菜一點一點往山上拖,從天亮一直拖到天黑。

後來,官兵們在兩個哨樓旁各搭了一個溫室,想要試驗種菜。溫室裡原來裝了全自動智能系統,據說可以自行噴水澆灌,可惜天氣太冷,給凍壞了。

“不過當大棚使也很好用。”張恆笑著說,雖然收成不太好,但官兵們確實種出了菜,辣椒、豆角、西紅柿、小白菜……綠油油的一大片,陽光灑在葉子上,“瞅一瞅都覺得開心。”

在雪山上待久了,會有一種和外面的世界脫節的感覺。路寬在山上執勤不到一年,回家探親時乘坐地鐵,發現自己已經忘了怎麼買票、怎麼用手機軟件查找路線。

在中隊營區外的山坡上,官兵們撿來石頭,擺了一個巨幅中國地圖,這個“工程”費時不少,好幾茬官兵共同完成了它。

有一次巡邏經過山坡上的“地圖”,路寬站在前面看了很久,努力尋找家鄉的位置,他想起了入伍時父親對他說的話:“忠孝不能兩全,你去為國盡忠吧,就是對我盡孝了。”

哨所在無人區,除了列車經過,官兵們看到的只有茫茫白雪,他們必須學會與寂寞相伴。有的官兵下山回來後,給中隊添置了烤爐和爆米花機。娛樂室裡的K歌點播機也被搬進蔬菜大棚,空閑時張恆會和戰友們在這裡唱歌。偶爾中隊官兵也打籃球,但動作幅度很小,就是幾個人圍成圈,互相傳球。

春節臨近,蔬菜大棚裡又熱鬧起來,伏旭峰忙著給瓜藤掛上紅燈籠和中國結。上山9年,家在西寧的伏旭峰從未回家過年。在他看來,這個他常年駐守、奉獻了青春的地方也是家,而與他日夜相伴的戰友們,也是家人。

大棚外的山坡上,上一年種的樹苗該重新栽了——官兵們年年種樹,每年的樹都很難成活,但依然會種,“就是要跟環境爭一爭,看生命在這裡能不能活。”

“別看周圍都是雪,但這裡不缺生活的氣息,也不缺年味兒。”伏旭峰在期盼著過年。

雖然不能回家,但想念在所難免。有一年除夕夜,輪到伏旭峰執勤上哨,面前是寂靜的黑夜和連綿的雪山,他看到從西寧開來的列車飛馳著穿過隧道,突然熱淚盈眶,“那一刻特別想家”。

 

   原標題:守護天路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