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濕地】多元和合是中國文化的根本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0-01-25 11:22:35

內容提要:中國文化的根本特色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前三個字是講仁愛,後三個字是尚和合,而『和合』的前提就是共生、共在。

中國文化的根本特色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前三個字是講仁愛,後三個字是尚和合,而“和合”的前提就是共生、共在。

首先,共生、共在是事物的本然。人類生活於世界之中,世界上除人類之外,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事物。人類與各種事物的存在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以至於不同人等,會對此有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認識。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態度是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共生、共在的,因此也是並且應當是和處、和諧的。共生、共在是事物的本然,和處、和諧是事物的應然。本然是強調本來如此,應然是強調應當如此。

共生、共在的核心是“共”。“共生”是說多種因素,共同生成了某一具體事物,任何一種事物,都是多種因素共同生成的結果。從事物縱向發展過程來看,從事物自身的經歷來看,事物的存在,是“共生”;從事物橫向關系來看,從一事物與他事物的關系來看,事物的存在,是“共在”。

“共生”強調事物的“既然”。“既”所突出的是事物的歷時性、持續性、綿延性,是事物的生成、生長、發育。“共在”強調事物的“實然”。“實”所突出的是事物的實存性、已然性、關系性,是事物的現實狀態,是一事物與他事物的關系。

其次,共生、共在的基礎是多元和合。多元和合是事物的根本,也是世界的根本。多元和合是世界大道。中國古人早就認為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均是多元和合的結果,認為構成世間事物的基本材料是“五行”。

《尚書·洪范》最先提出“五行”的觀念,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五行並不只是構成事物的五種基本材料。在中國文化中,五行是一切事物的基礎。五行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平行的關系,而是一種相生相克的關系,這種相生相克的關系也叫天次之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戰國中期,鄒衍提出“五德終始”說,認為朝代的更替,大概遵循了五德更替的規則。《呂氏春秋·應同篇》對此有詳細的論述:“凡帝王者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和”作為一種思想觀念,在中國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甲骨文與金文均有“和”字,至西周末年,史伯第一次將“和”與多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和”提昇到哲學的高度來加以論述。指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儒家提倡“和為貴”。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與儒家突出和強調社會和諧不同,道家更強調事物本身的和諧。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和合而成的,萬事萬物的根本就是和,所以,“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第三十三章)。和是事物的常態,能夠懂得、把握事物的這種常態,就是明,就是明智。

“和”有和諧、和順、和睦、和平、太和、中和等多重含義,如此多重含義經常是交織在一起的。中國人對於“和”的追求、堅守,是一貫的、持續不斷的。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文化差異是明顯的,並且這種差異在很長時期是很難消除的,甚至是不可能消除、也不該消除的。文化上的差異有時無法也不該以優劣而論。因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價值觀念,有不同的價值標准,由此也必然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胡適說:“東方文化的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這種說法欠妥。中西文化最大的不同是:西方文化強調對立、對抗、斗爭、雄強,中國文化強調共生、共在、和處、合作。在西方文化中,對立、對抗是事物的本然,斗爭、雄強是事物的應然;而在中國文化中,共生、共在是事物的本然,和處、合作是事物的應然。本然強調本來如此,應然強調應當如此。

在西方文化中,世間的一切都是對立的——人與自然、人與人、團體與團體、黨派與黨派。由於是對立的,所以是對抗的,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對抗,所以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以有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對抗,有了階級與黨派之間的斗爭。這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思維。對立的結果不是共在,而是衝突,是斗爭,是你死我活。

而在中國文化中,世間的一切並不是對立的,並不是由截然對立的兩個方面構成的。如果說西方的二元對立強調的是同與異,那麼,中國的陰陽圓融則強調通與容。更為重要的是,由陰陽而分化為五行。五行的最大特點是多,是多極、多元,多元並立,多元共在。世界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而不是由截然相反的兩種因素構成的;任何一種事物也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而不是由對立的兩個方面構成的;多種元素之間的關系是共生、共在的關系,而不是對立、對抗的關系。這是中國文化對於整個世界的基本認識、基本態度。

世界的本質是“和”,是和諧,不是對立;是和平,不是對抗。人類的理想是太和,是和平,是與他者和平共處,不是戰爭,不是戰勝他者,不是征服他者,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主要差異,也是我們應當持續堅守的文化信念和文化立場。多元並立、多元共在,而非一元獨立、二元對立,纔是世界的根本、事物的根本,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基本,也最根本的思想與觀念。

我們所謀求的是“和合”,是以“和”為基礎的“合”,是通過“合”以達到“和”,是以和平、和睦為基礎的合作,是通過合作以達成和平與和睦。

   原標題:【生態文明@濕地】多元和合是中國文化的根本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