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無前奔向抗疫一線!他們說:我們衝鋒的地方,就是戰場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軍報記者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0-02-09 17:45:54

內容提要:這兩天,『金銀潭醫院院長獲記功獎勵』的話題,被推上微博熱搜,億萬網友紛紛留言點贊,向這位身患重癥的院長致敬。而這位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勇士,卻把贊美之詞送給一起並肩戰斗的親密戰友:『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援助,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他們的精神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有一種稱贊,叫英雄惜英雄。

這兩天,“金銀潭醫院院長獲記功獎勵”的話題,被推上微博熱搜,億萬網友紛紛留言點贊,向這位身患重癥的院長致敬。而這位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勇士,卻把贊美之詞送給一起並肩戰斗的親密戰友:“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援助,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他們的精神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動員令、請戰書、決心書……自除夕緊急馳援疫情防控一線以來,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堅決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勇挑重擔、敢打硬仗、衝鋒在前,彰顯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火線宣誓、火線入黨、火線立功……連日來,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與地方醫護人員一起並肩戰斗,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奏響了一曲英雄壯歌。

荊楚大地,遍地英雄,只為一個目標: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赴湯蹈火 一往無前

“戰斗已經打響,我們必須衝鋒”

13名戰“疫”勇士火線立功!

日前,一條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立功受獎的消息刷屏。有網友轉發時留言:“衝鋒一線,當獲殊榮;獎勵及時,實至名歸。

此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10名隊員火線入黨的消息,也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細心的網友發現,火線立功的不少隊員都有多次參加重大任務的經歷,而火線入黨的隊員,大多是第一次“上前線”。

無論是“多次”還是“首次”,激勵他們奮力衝鋒的,是同一種榮譽感——“見紅旗就扛,見任務就上”。

在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名單中,記者看到了劉蕊的名字。17年前,她曾作為第一批軍隊醫療隊隊員,奔赴小湯山執行抗擊非典任務。

劉蕊深知疫情的危險,但當抽組醫療隊馳援武漢的命令下達,她還是義無反顧地遞交了請戰書。火神山醫院,成為劉蕊新的戰場。

赴“湯”又蹈“火”,危難見忠誠。

在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1400人的隊伍中,還有許多跟劉蕊一樣面對任務敢打敢衝的隊員——

“老任,這一次你能不去嗎?”得知丈夫任小寶主動報名參加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妻子很是擔心。這些年,任小寶參加過抗震救災、援非抗埃等一系列重大任務,每一次都讓她擔驚受怕。

“我是軍人,有戰斗必須上!”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任小寶打起背囊,與戰友們一起奔赴武漢。

望著妻子姜雪背上行囊消失在夜色裡,同是軍人的丈夫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給愛人壯行:“你的優秀,記載在汶川抗震救災現場;你的優秀,書寫在抗擊埃博拉的利比裡亞;你的優秀,鐫刻在武漢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多注意防護,祝平安歸來!

在抗疫一線讀到這條微信朋友圈,姜雪的眼圈紅了。她說:“作為一名軍人,我一定不負這身戎裝。能為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戰斗,是我一生的榮耀!

救死扶傷,醫者擔當;服務人民,軍人本色。

在這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疫情阻擊戰中,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第一時間衝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正在老家與父母團聚的隊員湛又菁,把兩個兒子托付給父母。從西藏邊防某部探親回家的丈夫驅車疾行3個小時,將她送到機場。

距離跨年鍾聲敲響只剩16分鍾,醫療隊抵達武漢。隊員宋彩萍和戰友們用最短的時間,將武漢金銀潭醫院普通病房改造成傳染病病房,既為收治患者贏得寶貴時間,也為醫務人員築牢了安全防線。

醫療隊對口支援的金銀潭醫院收治的病人多且病情危重,隊員王斌和戰友一到達就展開工作,只為盡快接診患者。在日記中,王斌寫道:“戰斗已經打響,我們必須衝鋒!

衝鋒!出發時,隊員羅虎掏出手機,給2歲10個月大的女兒拍了一張照片。奔赴一線的路上,羅虎用一句電影臺詞概括當時的心情:“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衝鋒!與家人告別轉身的瞬間,隊員唐傑的眼眶濕潤了。那一刻,他暗下決心:“既已前往,必定全力以赴!

衝鋒!這是一名軍醫的責任,更是一名戰士的擔當。

第一時間批量接收患者,第一時間深入隔離病區,第一時間接診危重病人……疫情當前,隊員們奔赴戰位,用一個個“第一時間”,定格了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衝鋒姿態。

子弟兵把人民的利益舉過頭頂,人民也把官兵的擔當刻在心中。

2月2日深夜,隊員宋彩萍的兒子從微信朋友圈得知,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母親立了功。兒子給宋彩萍打電話時,她已奮戰在火神山醫院的新戰位上。

“這份榮光,屬於每一名醫療隊隊員。”她說。

不負重托 不辱使命

“他們不顧生命地保護我們的生命”

“為什麼,人民如此信任解放軍?

在某網絡問答社區平臺上,這個問題再一次被網友提出來,很快引起熱議。

眾多答案中,一位軍事記者的回答獲得最多點贊——

“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有個親切的稱呼:人民子弟兵。子弟兵,是人民母親在喚著這支隊伍的乳名,讓人想起血濃於水,讓人感受到母子深情。

今天,荊楚大地再一次見證了這份血濃於水的深情。戰機出動,軍隊醫療隊星夜馳援。抗疫一線,軍隊醫療隊員夜以繼日,與病魔較量……

連日來,無數人見證了人民軍隊的快速反應,無數人見證了人民子弟兵的“最美身影”“最美面孔”。武漢群眾感嘆:“人民信任解放軍!

入伍30多年的曹國強,因在抗疫一線表現突出火線立功。但在曹國強心裡,幾天前一位患者發來的短信更值得珍藏——

“很多時候,您不僅僅屬於自己,還屬於大家……有您在,患者心裡踏實,便會感到有生的希望,便會堅定快樂生活的信心。

一次次軍功,珍藏在檔案裡。但在隊員任小寶的記憶中,還有一些畫面和聲音令人難以忘懷——

2008年抗震救災,任小寶和戰友們挺進汶川映秀鎮草坡鄉。一位右手骨折的8歲女孩哭著說:“叔叔,以後我還要寫字呀,你救救我,我給你背唐詩。

任小寶含淚抱住孩子,一邊給她包紮傷口一邊說:“你的手會好的,災難會過去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人民子弟兵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一次次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在專門收治重癥患者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隊員毛青和戰友們爭分奪秒,48小時內完成實地了解診療環境、制訂工作規范流程、明確醫務人員分組等工作,並整體接手金銀潭醫院綜合病房樓的兩個病區,當天便開始收治確診患者。

根據在利比裡亞抗擊埃博拉病毒的經驗,毛青和他的團隊在病區設立了監控機制,通過攝像頭實時觀察醫務人員洗手消毒、穿脫防護服等各個環節,一旦發現操作不規范便立即叫停,並提供專業的補救措施。

與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歷經生死考驗的毛青被戰友和患者稱為“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可以托付生命的人,是群眾心中最可親的人。

那天,隊員黃文撥通了患者劉大爺的電話。聽到劉大爺說話中氣十足,胃口也好了不少,黃文由衷地替他高興。兩天前,得知軍隊醫療隊要轉到火神山醫院,劉大爺幾經輾轉,給帶隊領導打來電話:“你們不能走啊,我捨不得你們離開。

可以托付生命的人,是群眾眼中最可敬的人。

那天,武漢金銀潭醫院病房門口,兩名患者康復出院。“你們不遠千裡來到武漢支援,我們現在康復了,向你們致敬!”印在隊員趙孝英和戰友們腦海中的,是兩張充滿感激的笑臉和兩個不太標准的軍禮。

一條短信、一句感謝、一個軍禮……映照著患者對子弟兵的深情,彰顯著人民群眾對解放軍的信任。

深情和信任,寫在一條微信的“注視”中——

因為長時間超負荷工作,醫療隊隊員郭瑋和戰友們衣服濕透,臉頰過敏紅腫,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一位網友在轉發相關文章時,給“最美軍醫”寫下一段評語:“那些印痕慢慢能消,肯定能消……現在全國人民都在看新聞、上網、搜消息,他們也在心裡給你們行著注目禮……”

深情和信任,寫在一座城市的“致敬”裡——

這幾天,一部兩分多鍾的武漢城市宣傳片,看得人熱淚盈眶。這座英雄的城市,向一個個衝鋒在抗擊疫情一線的英雄致敬:

“他們不顧生命地保護我們的生命,只有一個目的,把武漢還給我們,把我們還給武漢……”

敢打硬仗 能打勝仗

“我們衝鋒的地方,就是戰場”

時間,一刻不停。數字,每天刷新。

每天的兩組數據,牽動著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的心——

一組是患者出院“戰報”,讓他們欣慰不已;一組是確診患者報告,讓他們心急如焚。

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戰斗,更是一場勇氣的較量。

“紅區”,抗疫醫院中重癥隔離病房的別稱,是與疫魔交鋒最激烈的戰區。

在這裡,醫療隊隊員個個是戰士、勇士——

厚厚的防護服,包裹著高大的身軀。病床旁邊,隊員宋立強上身微微前傾,屏住呼吸,認真辨別聽診器中傳來的聲音,任憑汗水在防護服內流淌。

50歲的宋立強,參加過抗擊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災,不僅業務精湛,還是戰友公認的“拼命三郎”。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日夜夜裡,他每天都從早上7點工作到深夜12點。

在武昌醫院收治的確診患者中,有的重癥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癥狀。作為一名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呼吸內科專家,宋立強連夜編寫了《關於呼吸機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技術的操作規范》,印發給醫療隊員,指導大家規范操作。在他和隊員們的精心治療下,大部分患者病情平穩,4名重癥患者病情好轉,1人轉出重癥監護室。

“爸爸,加油!我為你驕傲!”女兒發來的微信讓他倍感溫暖,他說:“作為一名黨員,我義不容辭;作為一名醫生,我義無反顧。請祖國放心,請人民放心,我們有信心戰勝病魔。

打針輸液、采集標本、監測生命體征,護理患者、打掃病區……那幾天,隊員黃舒和戰友們穿著厚重的防護裝備,每天在“紅區”工作10小時以上。

防護服、護目鏡不透氣,口罩磨紅了臉頰,汗水浸透了衣背,他們不分晝夜地忙碌在救治一線。

一位住院的小伙子過生日,黃舒好不容易弄來一碗長壽面。從黃舒手裡接過碗,小伙子的眼角泛起了淚花。談及連日接診的感受,剛剛在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的黃舒說:“這場戰斗我們必須贏,也一定能贏。

這裡,是與病魔較量的火線,每天都進行著戰斗,更孕育著希望。

在2月2日的日記中,隊員王斌寫道:“我的2床和3床患者今天康復出院了。”隔離病房門口,王斌目送醫療隊治愈的首位患者漸漸走遠,“心裡有點小小的激動”。

也是2月2日這一天,一等功臣、抗擊非典英模黃文傑和戰友們乘坐軍機抵達武漢,加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向火神山醫院進發。

赴武漢前,得知確診患者人數不斷攀昇,58歲的黃文傑心急如焚,主動請戰。他說:“穿著這身軍裝,我們不僅要敢打硬仗,更要能打勝仗!

“敢打硬仗,能打勝仗”,不僅是忠誠擔當,更是使命召喚!

看著病房裡的患者,隊員李雙雙下定決心:必須打贏這場戰斗!

看著地方同行身著防護服、拄著拐杖堅守的背影,隊員孔祥毓勉勵自己:穿著這身軍裝,我們更應該打贏這場戰斗!

一次又一次,他們用大愛守護生命——

一名重癥患者情況危急,已連續工作4個小時的隊員王斌立刻趕到,緊急實施搶救。病人脫離危險時,他已在病房忙碌近8小時。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臉色蒼白的他幾近虛脫。

一次又一次,他們用真情呵護生命——

在隔離病房,隊員湛又菁耐心鼓勵患者多吃一個雞蛋,再喝一口稀飯……患者不知道的是,因為超負荷工作、體力透支而沒胃口,湛又菁和許多同事已經好幾天沒能好好吃上一頓飯了。

火線立功的消息傳到家裡,湛又菁的母親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勉勵女兒“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17年前,非典疫情來襲時,湛又菁還是軍醫大學護理專業的一名學生。當年前輩們奔赴小湯山的場景,至今仍深深地刻印在她腦海裡。17年後的今天,她追隨前輩們的腳步,成為和他們一樣的戰士。

“我們衝鋒的地方,就是戰場,就是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前線。”湛又菁說。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