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謠言 提高『免疫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呂小康 編輯:劉穎 2020-02-12 09:11:00

內容提要:個體健康與公共衛生領域向來是謠言的重災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每年都會公布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過去的2019年,10條流言中有7條分布在健康領域。

  天津北方網訊:個體健康與公共衛生領域向來是謠言的重災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每年都會公布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過去的2019年,10條流言中有7條分布在健康領域。在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集中出現了大量的失實信息,對於疫情防控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有必要了解有關此類信息的傳播機制與抵抗策略,提高個體的信息甄別力,改進對抗謠言傳播的抵制性方式,用科學的方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細分此次疫情相關的不實信息,大體可分為兩類,滿足不同的心理動機,也具有不同的社會後果。一是醫學類失實信息,二是社會類失實信息。前一類的例子如『熏醋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服用維生素C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服用雙黃連口服液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此類不實信息通常會過高誇大當下的醫學能力,尤其以『廉價、高效、可獲得』為基本特征,使得個人在面對暫時『無藥可醫』的困境時,能夠找到一些心理稻草,從而獲得一定的安全感。尤其是當這些『防控手段』還是自己身邊的常備藥品或家常用品(如醋和維生素C)或者是與自身醫學信念高度吻合(如雙黃連口服液)時,就會有很強的吸引力,並因為它們的高可獲得性,可及時增強個體的自我控制感。而在非疫情期的醫學謠言中,還會出現大量誇大副作用的謠言,如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中就有『孕婦不可接種流感疫苗』『長期服用降壓藥致死』,體現了對現代醫藥科技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其結果是降低個體的健康保護能力,也會間接傷及大眾對醫藥行業和醫療系統的整體信任。

  總體上講,此類謠言可視為是人類對於醫學和健康後果的不確實性的自我保護機制,通過『主動作為』的方式換取控制感和安全感,其不良影響相對可控,較少直接妨礙疫情防控,也較少影響公共秩序。當然,不合理的自我『用藥』也會耽誤就診時機或是造成一些不理性的搶購,但總體來說,此類信息的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因此,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它往往並不是首要的選項。而從個體層面看,對此類信息的甄別往往需要較高的醫學和科學素養,也依賴於社會系統對醫療專家系統的集體性信任,其產生本質上是人類對健康的無限需求與有限的醫療供給之間的矛盾的體現,難以完全消除其產生與傳播的『心理土壤』,但仍有一定的緩解之道。

  後一類的例子如『WHO將中國劃為「疫區國」3年,中國經濟將倒退20年』『××市封城:外地戶口進不了城,一律憑身份證進城』。此類信息本質上並無生物學和醫學屬性,只是寄生於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社會性謠言,表面上迎合了部分人的『愛國、愛城、愛家』等方面的情感需求,實質上卻以相反的方式破壞人們生活其中的社會共同體,其所形成的恐慌最具傳染性和破壞性。對於此類謠言,僅靠個體的主動防御很難取得效果,需要借用公權力進行毫不猶豫的打擊,增加造謠傳謠的社會成本,以『社會方式』對抗『社會謠言』。而且,此類謠言的制止尤其需要注意時效性,如果錯過抗擊的時間節點,就會失去抗擊效果,造成的社會後果一旦產生就很難恢復。因此,此類謠言也最考驗一個地區的社會治理水平。

  要斬斷疫情相關謠言的傳播鏈,提高社會成員的疫情『謠言免疫力』,需要個體、社會組織和行政管理機構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從個體角度而言,要注意從信息源和信息內容兩方面學會甄別謠言。例如,如果是醫學類信息,要判斷其真正的合理性通常超出了普通個體的能力,此時應當特別注意觀察信息來源。如果疫情相關信息是無源頭信息,或者是『隔壁老王』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是個人公眾號、娛樂公眾號之類非專業機構的信息,那麼其真實性往往就值得懷疑。相反,國家和地方政府平臺的信息以及專業的醫學公眾號的信息,就會專業嚴謹許多。同時,對於信息內容中出現太多情緒符號,表達帶有明顯情感色彩、欠缺中立平衡觀點的消息,也需要冷靜對待,不要馬上轉發,而應尋找或等待權威信息源的進一步確證。此外,個體和家庭在平時也應加強醫學和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多關注權威的醫學和科學類公眾號和網站,如『健康中國』『科普中國』公眾號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主辦的『科學闢謠』網站等『國字號』傳播平臺,增加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提昇自身的健康素養,從而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增加對醫療不確定性的科學容忍與理性應對心態。

  從社會組織角度而言,不同的社會機構應當積極扮演不同的闢謠角色。例如,許多失實信息的傳播都是通過網絡媒體進行,而其傳播機制通常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為此,互聯網平臺應當加強數據連通與共享,共同研發抗擊謠言的大數據智能化機制,做到謠言傳播鏈的早發現、早切斷、早封閉,同時還應多利用互聯網企業的用戶規模和流量入口優勢,在醒目位置提供主流權威信息的鏈接入口,方便群眾以最便捷的方式找到權威的科學信息或官方通告。而相關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也應當積極發揮各自的功能屬性和渠道優勢,發出專業化的聲音與建議,將科學的信息及時准確地傳遞給學生和會員,並通過他們向親戚朋友及社會公眾進行二次傳播,形成科學傳播的正向鏈條。而其他一些機構還應當建立疫情信息發布的自我約束機制,主動篩選過濾不實信息,不主動發布未經證實的非官方渠道信息,主動為疫情防控創造有利的輿論氛圍。

  從行政管理機構角度而言,疫情防控期間應當一如既往地發揮國家機關對不實信息的打擊力度,而且要做到早發現、早打擊、早公布,及時穩定公眾情緒,讓造謠者無處藏身並付出慘重代價。同時,要高度重視疫情處理部門及相關人員的媒體應對能力和公眾溝通能力,以權威科學、透明公開而又不失人情味的方式披露疫情信息、傳遞政府形象、贏得民心民意,把疫情防控當作是塑造政府公信力的良好時機。而從長遠看,還需要繼續深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相關行動,提昇全民健康素養,以『預防為主』的思路建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學應對機制,避免落入『事後彌補、越補越亂』的碎片化治理窠臼,從整體上提高健康治理的效能,從而真正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謠言治理能力。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