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對待疫情信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陳子晨 編輯:李松達 2020-02-14 15:22:47

內容提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也開始充斥各類媒體。相比於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前線醫護人員等直面疫情的群體,對遠離一線普通公眾產生的心理衝擊更多地則來自於紛繁復雜的疫情信息。這其中雖然有很多給人以積極感、希望感,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對人產生消極影響的消息。理性對待疫情信息,不僅有利於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有利於維護萬眾一心的積極的疫情防控氛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也開始充斥各類媒體。相比於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前線醫護人員等直面疫情的群體,對遠離一線普通公眾產生的心理衝擊更多地則來自於紛繁復雜的疫情信息。這其中雖然有很多給人以積極感、希望感,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對人產生消極影響的消息。理性對待疫情信息,不僅有利於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有利於維護萬眾一心的積極的疫情防控氛圍。

當前疫情信息對公眾心理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由於過度關注疫情,產生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慌。不停地刷新感染數字和疫情傳播趨勢,整天處於擔心傳到身邊的緊張和焦慮中。看到一起感染案例,就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類似風險或身體上的不舒服,開始擔懮自己是否會染病。焦慮和恐慌還會導致人們更容易誤信關於治療或防護的不實信息,出於風險規避的心理本能而做出種種不理智的行為。比如,聽說『吸煙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就大肆吸煙;聽說『雙黃連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就去搶購和囤積雙黃連制品。這些行為對疫情防控時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秩序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二是由於對疫情前線信息的感同身受,產生『替代性創傷』。替代性創傷原本是指一些專業人員(如災難救援人員、心理治療師、社工等),雖沒有直接體驗創傷,但由於長期接觸受害者或目睹過多痛苦場景,自身也出現了產生於同理心的類似創傷反應。當下由於新興媒體發展,普通公眾也能接觸到疫情一線信息。來自感染者、醫護人員、志願者和記者等一線人員的視頻分享和感性化故事,使他們的悲傷、恐懼或無力感也傳遞到了普通民眾身上。這種替代性的負面心理反應主要影響個體的生活質量,如果持續時間過長,甚至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心理生理問題。

三是受負面輿論影響,產生極端化態度和情緒反應,並將其擴散到網絡上或身邊人。一些負面信息或謠言,借民眾對疫情的熱切關注傳播著關於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極端化觀點以及懷疑、憤怒和不滿情緒。社交網絡本身的去個體化和匿名性等特點更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民眾的這些情緒還會被進一步利用,比如有些人卷入網絡上充滿『戾氣』的爭論,自以為是在『維護正義』,但實際上卻在無意間擴大了負面情緒的影響,對積極的疫情防控氛圍產生破壞作用。

要防止這些疫情信息的不良心理影響,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各界專業人士已經做出很多努力。而普通大眾也可以采取一些簡單地應對辦法,從心理健康防護的角度出發,理性對待疫情信息,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以下試提出幾個應對方式和基本原則。

第一,對於過度關注疫情信息而產生不必要的情緒反應和『替代性創傷』,較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意識地減少接觸疫情的相關信息。比如每天給自己設定一個計劃,限制上網、看微信、刷微博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或三十分鍾。更加關注自己當下的生活,將用於關注遠方信息的時間分散到日常生活、興趣愛好,以及與身邊人交流之中。時刻提醒自己,處於疫情時期更要保持正常心態,不要讓過多的疫情信息成為生活的重心。

第二,對於負面信息,要接納不同的視角,保持客觀和謙遜的心態。作為普通民眾,有時可能很難在第一時間判斷所接觸信息的真實性。在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中,我們也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負面傾向的消息。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提醒自己,要多從不同角度了解問題。古語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看到了負面消息,就要相應地去了解一些正面新聞。受到小道消息的影響,也要有意識地去看一些官方、專業的解釋。尤其是對於觀點性的信息,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觀和謙遜,在事實確鑿無疑之前,不要著急『表立場』『站隊伍』,以免被有心者『帶節奏』。

第三,在看到新的信息時,要注意回避一些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陷阱』。疫情信息的很多負面影響有時候並不是來自於信息內容本身,而是來自我們對信息的不合理信念。比如,將個別感染者的特殊案例過度概括化,認為所有類似人群都是疑似感染者,就可能產生不必要的恐慌。如果可以冷靜下來,換一個角度想想,類似人群中大多數人都並非感染者,就可以發現這種恐慌是不合理的。再比如,將病毒感染的結果災難化,只關注感染人數、死亡人數的上昇,從而產生過度的悲觀情緒,但卻忘記了『好事和壞事都會發生』,忽視了診療手段也在發展,治愈人數也在上昇的事實。對同一條信息,如果能從更積極的角度去理解,就可以產生更積極的情緒反應。

第四,要警惕極端化的信息,保持冷靜和理性的思維方式。有的信息本身就建立在不合理的認知和情緒上,比如擴大個別案例、渲染負面情緒,對這些信息要具有一定的警惕性,避免受到負面影響。還有的信息有明顯的『預設立場』,比如對防控疫情中的一些不利情況,不著重討論具體事實,而是落腳在對特定群體的批判上。這些信息只是在疫情中『借題發揮』,對防控疫情並不具有實際的意義。

總體而言,在防控疫情緊張時期,遠離一線的普通大眾要用理性認知和思維方式恰當地應對紛繁復雜的疫情信息,既防止自身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又為維護抗擊疫情的社會氛圍做出一份貢獻。

(作者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