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的應激反應與應對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岸本鵬子 編輯:劉穎 2020-02-16 08:39:25

內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大眾視野以來,就緊緊吸引了所有生活在中國甚至是周邊國家民眾的關注。通常在公共的軀體健康危機爆發後,心理健康的危機就會隨之而來。

  天津北方網訊: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大眾視野以來,就緊緊吸引了所有生活在中國甚至是周邊國家民眾的關注。通常在公共的軀體健康危機爆發後,心理健康的危機就會隨之而來。在2003年SARS暴發期間,就出現了許多的心理健康問題。一次大型的傳染疾病的暴發,無論對於個體、家庭、社區還是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巨大的應激。但由於不同人所處的地域、職業、健康狀況和所擁有的資源都不盡相同,因此這次事件所帶來的苦惱也是千差萬別的。

  關於一般人的應激反應常見的表現有以下幾種:一是感到緊張和擔懮。例如:感覺到軀體肌肉緊繃。擔心疫情而不停地刷手機希望獲得新的消息。腦海中時不時地會想到和疫情相關的信息。二是感到沮喪和無助。例如,認為疫情難以被控制或對未來生活感到沮喪。面對疫情所導致的困境手足無措,甚至感到很絕望。三是遠離他人。例如,拒絕與家人交流和與好友進行線上交流,覺得自己的感受很難被理解。四是難以集中注意力。例如,做事情時,與以往相比更容易走神,或更常丟三落四。

  上述是一般性應激反應主要表現。常出現在非核心疫區的普通民眾身上。面對一個較大的應激源,我們或多或少表現出一些應激反應是正常的。並且絕大多數人,在疫情或疫情所導致的後果結束之後都會不治而愈。

  面對這樣的應激反應,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應對。

  首先,學會接納負性情緒。人們通常認為,負性情緒是可以控制和遏制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我們能夠並且應該控制自己的負性想法和感受。例如,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勸解“不要擔心”“不要鑽牛角尖”。由於我們每一個人一定都經歷過一些不好的、甚至是痛苦的情緒,所以想要控制和擺脫這些感受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盡管自我控制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十分有用,但在面對負性情緒時,我們很難甚至不可能做到自我控制。實際上,當你做一些與自然的情緒反應對抗的行為時,不僅無法讓情緒好轉,反而會加強和延長你的痛苦。情緒就像一根彈簧,當你感受到它想要復原的力時,越對抗,反彈的力就會越大。所以,面對情緒選擇接納,能夠更快地消除負性情緒的影響。

  其次,學會主動調節情緒。當我們了解到,擺脫負性情緒就像手中攥緊的沙子,當你攥得越緊,沙子漏得越多,那麼我們又如何去調節情緒呢?冥想練習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特別是對反芻思維(反復地回想過去的某件事情)和對未來擔懮的相關心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冥想能夠幫助個體關注當下,鼓勵個體毫無評判地覺察當下的狀態,以此對抗個體對過去和未來的過度懮慮。這裡,介紹一個簡單的冥想練習──瑜伽呼吸練習。

  以瑜伽姿勢(雙腿於前交叉,背部挺直,雙臂自然放於大腿上)坐在地毯或瑜伽墊上。然後做如下姿勢:第一,吸氣時,關注氣體進入身體的過程。自然呼吸,不要故意放慢或加快速度。第二,讓腦海中的想法自由來去,靜靜地關注你的呼吸。通過這種方式讓你的注意從大腦中不必要的想法和畫面上移開。第三,通過鼻子做深呼吸。第四,保持胸腔不動,通過腹部擴張和收縮,練習腹式呼吸。按照這樣的過程,深呼吸五次。第五,接下來,保持腹腔不動,通過胸腔收縮和擴張,練習胸式呼吸。按照這樣的過程,深呼吸五次。第六,接下來,做胸腹式呼吸。呼氣時,首先讓氣體從上胸部出去,然後從胸腔出去,讓肋骨慢慢靠攏。隨後,讓氣體從腹部出去。第七,將上面三步呼吸練習重復十次。通過冥想練習,幫助我們把情緒當做是一種自然的反應,而非一種需要忍受和控制的事物,我們最終就能夠接納情緒,不受情緒牽制。

  最後,建議大家保持社交聯絡。與親友的良好關系,我們也稱之為社會支持,是所有心理疾病的防火牆。特別是在突發性的應急事件中,社會支持不僅能極大地緩衝壓力事件對我們心理上的衝擊,而且從長期來看,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明顯提昇我們的主觀幸福感。而對於那些原本社會支持就比較薄弱的個體,在疫情防控隔離期間其社會支持可能會進一步被削弱。這可能導致心理問題乘虛而入。因此,建議大家盡可能多地保持關系和聯系。

  而對於高危的人群(患者、患者親屬和一線醫護人員等,經歷或目睹了死亡或嚴重傷害的人群),則需要考慮急性應激障礙的可能。急性應激障礙主要有以下表現:

  1.創傷記憶無預警地再次出現在腦海中,並引發痛苦情緒。

  2.帶有創傷細節或感受的噩夢。

  3.閃回,就像創傷情境再一次發生了一般的體驗。

  4.當接觸和創傷相關的內容時,有強烈的痛苦。

  5.創傷發生之後,持續地體驗不到快樂、愉悅或愛的感受。

  6.不真實感(例如,當自己看自己時,像第三者從遠處看著自己)。

  7.無法回憶創傷的重要片段。

  8.想要回避和創傷有關的記憶、想法或感受。

  9.想要回避和創傷相關的人、事、物。

  10.睡眠困難(入睡困難、易醒或醒後不覺得獲得了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11.易激惹(容易被挑釁,或沒有挑釁時也經常感到憤怒)。

  12.過度警覺(對威脅高度警覺,持續監視環境)。

  13.難以集中注意力。

  14.對大的噪音有明顯的驚跳反應(例如,像被嚇一跳的感覺)。

  如果在上述14條中,有9條持續了3天以上,並影響了個人的社交、工作和生活,則意味著個體的應激反應十分嚴重,那麼除了前文中提到的自助操作,還應考慮尋求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幫助。

  (作者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心理學系講師、博士)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