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臨近,按照市防控指揮部總體工作要求,為有效避免人員紮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2020年清明節期間,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暫停組織群體性活動。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為滿足市民群眾足不出戶祭掃需求,本市民政系統推出六項便民舉措,在全力做好疫情期間服務的同時,倡導文明殯葬新風。
官網免費祭掃
市民可訪問天津市民政局官網,點擊頁面上“天津殯葬”的鏈接,即可進入網上祭掃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按照相關指引舉行家庭追思會、創建網絡紀念館、了解殯葬文明與祭掃文化。
都市文明集體共祭“雲”服務
市殯葬管理部門與海河傳媒中心開展“清風行動 文明共祭”網絡直播,延續每年文明共祭的主旨和形式,引導大眾移風易俗,選擇更文明的方式祭奠親人,受眾為廣大網友,無地域限制。活動期間,將按照第一、第二、第三殯儀館的順序,開展網絡直播間共祭專場。此外,還將設置祭奠白方禮老人專場、烈士陵園專場、針對疫情開展“致敬英雄”專場等。
活動以網絡直播間“雲祭掃”為主要形式,進行12場直播,總體分三部分,包括按照常規流程進行祭掃引導,誦讀追思詞,與網友互動,宣傳清明文化等。每場直播持續時間為30至40分鍾。
創建全時全域家庭追思會場景
為方便市民居家祭拜先人,市民政局策劃、制作了“家庭追思會儀式”視頻,方便市民朋友居家緬懷先人,寄托哀思。市民可在市民政局官網中的網上祭掃平臺中打開,在主持人帶領下完成家庭追思活動。同時,開展廣播家庭追思會活動,由經濟廣播主持人錄制的廣播家庭追思會錄音,將在4月3日、4日、5日每天9:40至10:00播出,引導市民居家開展文明祭掃。
家庭追思應以在一起共同居住的家屬為單位舉辦,直系親屬不在一處居住的,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視頻連線等方式共同緬懷親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和交叉感染風險。
舉辦集體代祭清風行動
清明節期間,全市各殯儀館、經營性公墓,對安葬在本單位的逝者開展一次集體代祭服務。市民群眾不用前往殯葬服務單位現場,由各單位工作人員提供集體追思、鞠躬行禮、敬獻鮮花等服務。
網上續期繳費服務
市屬殯葬單位全部延長骨灰交費期限,上半年到期的可以延長到年底。市第三殯儀館推出骨灰寄存網上續期繳費業務,3月15日已正式上線,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均可辦理網上寄存繳費。
全面實施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
目前,本市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主要有骨灰撒放和骨灰節地安葬兩種。按照《天津市關於開展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工作的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對參加節地生態安葬的承辦人給予每具骨灰1000元獎勵,對火化後直接選擇參加節地生態安葬的承辦人再補貼每具骨灰1420元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疫情期間市民政局將對申請骨灰撒放、草坪葬等節地安葬的群眾做好統計,待疫情結束後及時聯系開展相應服務,確保獎補政策落地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