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民營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0-04-08 11:16:56

內容提要: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技術應用的經濟與社會影響』課題組,針對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民營企業500強』2019榜單上的前150強及騰訊、阿裡的統計顯示,現金(不包含實物捐贈折算)捐贈總計達58.9億元人民幣。除了現金捐贈之外,民營企業也捐贈了抗擊疫情中所需要的物資,並通過全球的供應鏈或采購體系,采購急需的醫療物品。另外,民營企業在組織復工復產等方面也積極貢獻了力量。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廣大民營企業勇於擔當,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技術應用的經濟與社會影響”課題組,針對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民營企業500強”2019榜單上的前150強及騰訊、阿裡的統計顯示,現金(不包含實物捐贈折算)捐贈總計達58.9億元人民幣。除了現金捐贈之外,民營企業也捐贈了抗擊疫情中所需要的物資,並通過全球的供應鏈或采購體系,采購急需的醫療物品。另外,民營企業在組織復工復產等方面也積極貢獻了力量。

筆者認為,這是因為我國的民營企業具備特有的優勢力量。

首先是靈活性。疫情初期,一些地方面臨較為嚴重的醫療物資短缺問題,尤其是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的產能跟不上需求,比亞迪等民營企業“跨界”轉產醫療物資,幫助緩解了醫療體系物資缺乏的問題。在用工方面,民營企業也展現出了靈活性。比如,盒馬率先采用的“共享員工”模式,緩解了生鮮配送的人員緊缺問題,同時有效降低了其他相關企業的運營成本。

其次是創新性。此次疫情,民營企業生動詮釋了什麼叫科技抗疫、數字抗疫。諸多民營企業紛紛利用自身的專長和技術儲備,在抗疫的方方面面提供支持。

在數據共享方面,疫情防控初期,各大平臺利用自身優勢,幫助有關部門進行大數據疫情防控。高德地圖上線“返程直通車”一站式服務,通過疫情信息提醒、防疫檢查站及高速收費站實時車流信息、返程人員信息在線登記等多項功能,幫助自駕返程用戶更好地規劃行程。

在物資運輸方面,阿裡、京東等的物流體系運用其平臺優勢,積極組織貨物運輸。疫情防控初期,菜鳥便聯合海內外快遞物流企業發布公告,正式開通國內及全球綠色通道,免費從海內外各地向武漢地區運輸社會捐贈的救援物資。從實際效果來看,利用電商平臺的物流系統,不僅實現了特殊時期下的物流通暢,同時也保證了物資及時准確送達。

另外,在助力復工復產方面,民營企業的創新也發揮著獨特作用。疫情期間,淘寶直播成為線下門店、線下市場加速復工的利器。數據顯示,淘寶直播2月新開播商家環比增幅達719%,直播商家獲得的訂單總量以平均每周20%的速度增長,不少商家春節後的第一筆生意都是在淘寶直播間裡做成的。當然,數字化力量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還有很多實際應用,比如釘釘遠程辦公、在線上課、達摩院AI診斷技術等。借助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數字基礎設施,我國甚至全球的抗疫都不必“從零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農牧業復工復產、農產品供應問題也在數字科技的加持下得到了良好解決。京東數科為廣漢市農業農村局開發的“西南禽苗交易平臺”便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京東數科通過大數據分析、AI語義理解,將龐大的商戶需求數據迅速分門別類,優化平臺搜索規則。這樣一來,農戶可以很輕松地登陸平臺搜索到雞苗或鵝苗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生產量和生產節奏。借助數字化轉型,將農業生產銷售移至線上,普通養殖戶也及時享用到了人工智能的成果。

最後是民營企業的規模性。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眾多民營企業的存在,使得我們有充足的資源、充足的儲備去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廣大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打贏這場戰“疫”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隨著經濟運行加快回歸常態,廣大民營企業也定能化危為機,實現更大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盤和林)

   原標題:抗擊疫情,民營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