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健康教育 提高全民健康素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理論網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20-04-09 12:18:36

內容提要:健康素養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注。新中國建立後,中國的衛生防疫工作的指導方針就提出了『預防為主』的原則。醫療和科技無論怎麼發達,通過『預防』把疾病扼殺在萌芽之中始終是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健康素養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注。新中國建立後,中國的衛生防疫工作的指導方針就提出了“預防為主”的原則。醫療和科技無論怎麼發達,通過“預防”把疾病扼殺在萌芽之中始終是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提高公民健康素養,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健康的環境,盡可能減少疾病的發生,這些都是簡單有效的預防。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鍾,疫情的背後是國民健康素養水平的亟待提高。

健康教育。災難和損失的背後也折射出教育的欠缺,汶川地震之後,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教育得到了重視,避震演練和逃生演習也成了很多學校的必修課,讓更多的人通過教育擁有了保護自己生命安全的能力。疫情之中,不同群體所體現出的健康素養的缺失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醒。健康素養內容豐富,包括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基本技能素養、基本醫療素養、慢性病防治素養、傳染病防治素養等。疑似患者的隱瞞行為和僥幸心理,對疫區來源人口的不友好行為及排斥心理,以及民眾面對疫情的焦慮恐慌心理等,這些都是健康素養的延伸。只有通過健康教育,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用正確心態對待疫情,纔能讓歷史不再重演。

健康文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源於健康的文化理念和健康的生活知識。從風靡一時的“綠豆養生”到屢禁不止的“野味文化”,除了與當地的風俗文化、飲食習慣有關,更多的還是健康的生活知識缺乏導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健康和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也愈加強烈,健身和運動都成為很多人當下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合理和健康的飲食更應該是保持健康之根本。健康需求如果不能得到適當引導,一些虛假的保健文化和風俗漏習就會有可乘之機,《“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健康文化,移風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只有從思想根源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纔不會在健康之路上走歪。

健康行為。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行為習慣都是需要培養的。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就在強化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和提高民眾文明衛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時至今日,保持良好的環境和個人衛生習慣已經為眾人接受並踐行,但是在維護公共衛生道德方面仍需付出努力。疫情之下,戴口罩成為自我保護的必要手段,是對個人健康的負責,也是對社會和他人的負責。然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群,並沒有戴口罩的意識。疫情之外,口罩文明也應該提倡,在人員密集場合、疾病期間,都應當采取適當防護,為健康建起一道屏障。

加大立法和執法力度。健康素養需要培養,也需要引導,必要時可以通過制度或政策等形式對一些不合理行為進行約束或規范,更重要的是加大執法力度。酒駕入法、醉駕入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單是交通安全教育不足以威懾這種危險的駕駛行為,那麼加大立法、執法、處罰力度可以讓人們因為違法成本的加大而自覺避免酒駕。禁止野生動物交易,保護野生動物也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從源頭遏制住不良的飲食文化,也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文明做出一份努力。

多渠道進行宣傳教育。正確的意識是行動的前提,只有加大宣傳教育,讓民眾接受正確的理念和健康知識,纔能培養出良好生活行為習慣。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不同年齡層次居民的特點和接受情況,宣傳教育也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讓健康教育更加接地氣,更接近生活。兒童可以采用故事或繪本等孩子容易理解的形式進行宣傳,年輕人可以采用直播、微信、微博等各種自媒體的形式進行宣傳,而老年人群體更需要一些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接受科學知識,讓教育融入生活,讓教育保障健康。

提高健康教育服務能力。健康教育是居民獲取健康信息的重要途徑,只有正確的健康知識纔能有助於提高健康水平和能力,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裡,我們缺的不是信息,而是選擇信息的能力,如果沒有權威官方的信息獲取渠道,民眾有可能會因為信息渠道不暢和虛假信息而造成病情的延誤。這需要相關機構提高健康教育服務能力,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信息發布等各個方面都要做到專業、嚴謹、科學,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健康中國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的促進,也需要民眾的積極配合,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有效舉措。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