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評:為全球戰『疫』傳遞中國力量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環球網 作者:鄭歸初 編輯:李彤 2020-04-10 08:39:23

內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中國自始至終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同世界分享抗疫經驗,支援相關國家開展抗疫斗爭,彰顯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全球戰『疫』傳遞了中國力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中國自始至終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同世界分享抗疫經驗,支援相關國家開展抗疫斗爭,彰顯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全球戰“疫”傳遞了中國力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元首外交引領中國擔當

元首外交是國際交往的最高形態。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辭辛勞,開展了形式多樣、頻率密集的元首外交,推動國際社會攜手戰“疫”。習主席同專程訪華的柬埔寨首相洪森、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世界衛生組織總乾事譚德塞會談會見;同20多位外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通電話;向韓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多國領導人致電慰問;給比爾·蓋茨等外方友好人士回信。習主席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的抗疫努力,為國際社會客觀理性認識中國防控舉措提供了最權威的視角。“合作”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主席反復提到的關鍵詞。

3月26日晚,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代表中國提出4項倡議,指出國際社會應當迅速行動起來,有效開展聯防聯控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傳遞出加強團結、深化合作、密切協調的積極信號。元首外交引領中國擔當,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的決心、信心和能力。世界看到了中國行動,記住了中國貢獻。

醫療合作彰顯中國態度

在卓有成效地抗擊本國疫情的同時,中國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國際社會通報情況,分享信息,開展醫療合作。1月3日,中國開始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定期通報疫情信息;1月12日,世衛組織宣布收到中國分享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信息;1月21日,中國公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引物和探針序列。中國還主動邀請世衛組織相關專家前往武漢實地考察,積極回應各方關切。聯合專家組在考察後認為,中國的防控舉措富有成效,為全世界爭取了寶貴的“機會窗口”,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

中國積極與各方交流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不僅匯編最新的診療方案、防控方案等技術文件,及時分享給世界各國與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還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40多場技術交流會議;更向所有國家開放疫情防控和臨床診治的“知識中心”和國際合作專家庫。言行一致,共克時艱,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助力國際醫療合作,向世界傳遞團結的力量。

抗疫援助播撒中國愛心

病毒無國籍,疫情無國界。中國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扶危濟困,播撒愛心。截止3月31日,中國政府已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向12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包括檢測試劑、藥品、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在內的緊急援助。地方政府通過友好城市等渠道向50多個國家捐贈醫療物資。中國企業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捐贈醫療物資,阿裡巴巴向每個非洲國家捐贈10萬個口罩、1000件防護服、1000個防護面罩與2萬個檢測試劑盒。進入4月,對外捐贈的數字還在不斷上昇。雪中送炭,情暖世界,中國的慷慨援助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努力。

中國醫療專家團隊奔赴國外抗擊疫情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中國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菲律賓等國派出多批醫療專家組。在塞爾維亞,專家組受到總統和總理的迎接和接見;在柬埔寨,洪森首相在其社交媒體直播我國專家組的工作。正如世衛組織總乾事譚德塞所言,中國做出了暖心的團結協作范例。“面對新冠病毒這個共同的敵人,我們所有人必須團結起來,互幫互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國自始至終以實際行動助力全球戰“疫”,國際社會對此有目共睹,任何對中國抗疫貢獻的詆毀都站不住腳。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超過百萬,抗疫斗爭呼喚各國更加緊密地團結合作。國際社會唯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信心、齊心協力,纔能共同奪取全球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

   原標題:環球網評:為全球戰『疫』傳遞中國力量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