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評:戰勝兩種病毒 打贏兩場戰『疫』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日報網 作者:仲計水 編輯:靳永鋒 2020-04-14 18:15:44

內容提要:目前,中國抗擊病毒的斗爭正在兩條戰線同時進行:一是在國內全力抗擊凶惡的生物病毒,這場抗疫人民戰爭、阻擊戰、總體戰積極推進,必將取得最後勝利;二是在國際上積極抗擊泛濫的政治病毒……

目前,中國抗擊病毒的斗爭正在兩條戰線同時進行:一是在國內全力抗擊凶惡的生物病毒,這場抗疫人民戰爭、阻擊戰、總體戰積極推進,必將取得最後勝利;二是在國際上積極抗擊泛濫的政治病毒:如對中國抗疫的造謠、抹黑、謾罵、污蔑、甩鍋、攻擊等,這種病毒也要堅決擊退,這種戰“疫”也要堅決打贏。

其一,堅決反對病毒起源中國論。目前新冠病毒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中,尚無定論。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示,新冠病毒是全球現象,源頭尚不確定,此時應關注如何應對遏制病毒,應避免地域污名化語言。世衛組織將新冠病毒命名為“COVID-19”的原因,就是該名稱不同任何地區和國家相聯系。中國權威呼吸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曾表示,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一些西方媒體、政客或知名人士稱新冠病毒是“中國制造”,都是妄斷和污蔑,無任何事實依據,企圖讓中國背上黑鍋,完全是別有用心。我們正告那些不懷好意的人,把科學的問題還給科學,不能將科學的問題有意政治化。全世界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將病毒起源問題留待科學的不斷探索和最終解決。

其二,堅決反對污名化中國的種族主義言行。西方一些媒體和政客、惡意擴散“中國人=病毒”的概念,有意將這次疫情與中國、中國人、華人甚至亞洲族群聯系起來,把新冠病毒稱之為“中國病毒”或“武漢病毒”。然而,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始於北美,但人們也沒有稱它為“北美流感”。西方政客對此心知肚明,他們污名化中國的言行違背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違背現代國際公認的文明道德規范,是赤裸裸的種族主義言行,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

其三,堅決反對將疫情蔓延責任甩鍋中國。一些西方政客誣稱中國“隱瞞實際感染數量和疫情嚴重程度,造成疫情蔓延”,企圖轉移視線,把本國防控不力的責任推到中國頭上。大量事實表明,在過去兩個多月時間裡,中方向世界及時提供了大量真實有用信息,並多次溝通交流,第一時間分享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美國領導人也一度發推特稱,中國人民一直在非常努力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美國非常欣賞中方的努力和透明度。但是,美國沒有肩負起大國擔當,沒有在國內采取嚴格有效的防控措施,在本國疫情惡化之際則急於“甩鍋”,找替罪羊,蒙蔽世人。然而,事實勝於雄辯,對錯自有公道,中國為維護人類健康安全做出了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充分肯定和普遍贊譽。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中國以巨大的犧牲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生動踐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

其四,堅決反對一些西方政客所謂要對中國追責的言行。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戰斗的歷史,新的傳染病還不時就會光臨人類的社會生活,對人類的健康生命構成威脅。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不是前無古人的,也肯定不是後無來者的。21世紀以來,SARS疫情、H1N1流感病毒疫情、埃博拉疫情、持續多年的各型禽流感疫情、近年來在美國等國發生的嚴重流感疫情等接連暴發,都給人類的健康生命帶來危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社會秩序的破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是傳染病對人類發起的又一次新的進攻。一些國家的政客或智庫宣稱中國就疫情防控提供的信息“不實”、中國對疫情在世界的蔓延應該負責、疫情過後將與“中國清算”或將向中國提出法律訴訟、索取巨額賠償等言論,皆為敵視中國、破壞中國形象的無理取鬧行徑。這種“秋後算賬”論,顯示了西方政客或所謂專家固有的傲慢和自大,以及對當代國際政治現實變化的無知。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當前最迫切、最重要的是世界各國人民相互尊重、團結合作、共克時艱,協力戰勝疫情,保護全人類的健康福祉,而非相反。污蔑、攻擊、甩鍋和推責都彌補不了失去的時間,希望某些人士拋卻政治偏見與傲慢,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一樣把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原標題:中國日報網評:戰勝兩種病毒 打贏兩場戰『疫』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