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論壇網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0-04-25 11:25:41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深刻認識復工復產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之間的關系,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這對於我們破解現實難題,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意義重大。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深刻認識復工復產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之間的關系,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這對於我們破解現實難題,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意義重大。

復工復產是完善民生保障制度的“基石”。復工關系到人民就業,復產關系到經濟運行,復工就是保就業,復產就是保民生。復工復產背後的邏輯是經濟建設,經濟建設是民生建設的“基石”。“基石”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穩定社會,復工復產關系到企業的盈利,決定企業是否能在市場中擁有立足之地。推進復工復產,最大程度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就能促進經濟活力的有序迸發,促使經濟發展的輪子轉起來,就能穩定社會發展秩序。二是穩定民心,復工復產與人民的“錢袋子”息息相關,直接影響每個家庭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采取積極的復工復產措施,解決人民的就業問題,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纔能穩定民心。民心穩,社會就穩,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纔有深厚基礎。

復工復產離不開民生保障政策的“兜底”。復工復產容不得半點虛假,必須拿出強有力的應對舉措。要全覆蓋、精准化穩步推進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離不開國家民生保障政策的“兜底”作用,要充分發揮社會政策的調節作用,利用政策杠杆啃下“硬骨頭”。例如,著力解決好企業在原材料、物流、資金和人員方面存在的問題,暢通“堵點”,對企業實行相關優惠和政策補貼,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審批等;接上“斷點”,打好政策組合拳,全力推動重點行業復工復產;橕起“支點”,大力拓寬就業渠道,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如擴大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充分利用互聯網便捷的優勢,開闢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專場,確保畢業生如期找到工作;打通“焦點”,嚴格做好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工作,提高每月價格臨時補貼標准等;克服“難點”,通過民生保障政策的“兜底”,有效緩解復工復產面臨的現實壓力。 

推進復工復產和落實民生保障是經濟社會發展“強心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按下經濟“播放鍵”,落實民生保障,重啟制度建設“運行器”。在困境中努力提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危機中增強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在“大考”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定能戰勝疫情,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不斷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新冠疫情形勢的持續好轉,我國企業復工復產逐漸步入正軌,國民經濟開始復蘇,但我們絲毫不能喪失危機意識,要增強風險意識,堅持底線思維,以防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經濟風險轉化為政治風險,要高度重視復工復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例如面對境外疫情的持續蔓延,不確定性因素加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擔子重、壓力大,導致許多地方政策供需結構矛盾凸顯、政策精確化程度不高,政企之間契合度不高等,這些需要我們用創新的方法來破解。“危與機總是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要轉危為機、迎頭趕上、大有作為,就要主動求變、科學應變、積極改變,更需要辯證認識、綜合把握、科學部署、統籌推進。

堅持實行“兩手抓”“兩促進”,促進民生保障。復工復產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的辯證關系啟示我們,面對疫情的嚴峻考驗,要用聯系、全面、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復工復產是改善民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基本表現,它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並通過提高群眾的消費需求,增進社會消費預期,完善民生保障。在經濟新常態下,擴大內需以拉動國民經濟發展,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企業的復工復產創造更多內生原動力,實現復工復產和民生建設兩促進、兩不誤。

樹立自覺的主體意識,促進民生保障。復工復產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要素的協同作用,只有各個主體都樹立自覺的主體意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耦合互動,纔能形成系統合力,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和民生保障制度的建設。一是個人要有危機意識和安全意識,既對復工復產充滿信心,同時在個人防護上提高警惕,加強自我防范,社會成員保障自身在疫情防控中的安全和健康,這是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的首要前提。二是企業要有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面對全新的社會環境,企業的發展要服務於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三是政府要有懮患意識和問題意識,清醒認識復工復產面臨矛盾和迫切性,敏銳地洞察復工復產的異象,如受到國際疫情的影響,復工復產企業可能遭遇再次停產的風險,及時准確調整復工復產的應對措施,把握好復工復產的整體節奏。

合理把握發展的“度”,促進民生保障。適度原則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一是盡力而為,盡管本次疫情對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構成一定的挑戰,但我們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以愈挫愈勇的精神,堅定推進復工復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勢而謀,理清復工復產工作思路,危中尋機,重新規劃工作藍圖,抓住重點內容,完善機制,守住底線,堅持“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防控策略,采取范圍更廣、針對性更強、方法更精准、效果更明顯的舉措,恢復國民經濟活力,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二是量力而行,既要對復工復產有信心,又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復工復產的步伐,抓住復工復產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下功夫。不停留當下,不脫離現實,不迅猛推進,更不能實施“噴泉式”的復工復產行動,而是正確定位發展階段,綜合權衡發展總體情況,科學研判發展形勢,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進一步推動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

(李永勝: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李敏: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