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強防控 慎終如始戰疫情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網 作者:胡青、楊大鵬、徐夢周 編輯:付勇鈞 2020-05-12 16:52:43

內容提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數字賦能強防控 慎終如始戰疫情——浙江數字戰疫的實踐探索

作者:胡青、楊大鵬、徐夢周(均系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研究員)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數字前沿技術正為浙江的社會治理賦能。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浙江在全國率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醫療救治、物資保障、復工復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數字戰疫取得顯著效果。

關鍵詞:數字賦能 疫情防控 慎終如始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這場大考中,浙江切實扛起“三個地”的使命擔當,自1月23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依托數字經濟優勢,因勢而變、憑“智”出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開展網格化全面排查,首創以“五色疫情圖+三色健康碼+精密智控指數”為抓手的精密智控機制,充分發揮了數字技術對疫情防控科學性有效性的支橕作用,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浙江智慧和力量。

浙江桐廬縣城南街道一社區居民向工作人員出示“健康碼”。資料圖片

1.疫情監測:讓群眾眼裡有“數”,手裡有“招”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監測疫情變化是防控疫情的前提與基礎。浙江借力大數據技術,創新推出按區域風險高低繪制而成的五色“疫情圖”,並根據每個區域的新增確診數、集聚發病率等指標變化,動態調整更新,為實現分類管控提供了決策依據。同時,浙江以政務服務App“浙裡辦”為基礎,上線新冠肺炎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讓廣大群眾眼裡有“數”、手裡有“招”,科學有效做好預防、自查和就醫。

各市縣也紛紛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創新疫情監測方式。杭州依托城市大腦警務操作系統,研發了新冠肺炎疫情趨勢感知場景,實現對由漢入杭及離杭赴漢人員的總體態勢監測、聚集地分析、軌跡查控等多項功能。寧波開發了“新冠肺炎實時動態地圖”,清晰標注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數量、位置以及定點醫院分布等信息,為市民提供透明公開的信息服務。臺州打通整合各方疫情數據,上線“疫情控”平臺,實現疫情精准識別、精准研判、精准管理。衢州構建“市縣大聯動中心+鄉鎮綜合信息指揮室+村社綜治工作站+村社網格+群眾村情通式移動終端”智慧治理聯動指揮平臺,開展線上實時信息上報和線索收集。義烏建立“一網通服”機制,對返工返崗人員實行從入城卡口到工作場所、生活場地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據統計,浙江各級政府借助政務服務網、“浙裡辦”App、支付寶應用等多種渠道建立的疫情數據平臺和網站專題超過30個。

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大數據掌握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橫街鎮的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資料圖片

2.線上診療:緩解線下壓力,提高診斷效率 

戰勝重大疫情,突破醫療條件限制、提高診斷效率、做好救治工作是關鍵。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浙江積極拓展醫療救助的新空間,加大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運用力度,通過線上醫療為群眾就醫提供便利的就診服務,有效擴大了診療的覆蓋面。

浙江以實體醫院為基礎,依托浙江省互聯網醫院平臺,搭建線上醫療體系,並將在線診療納入醫保,引導普通患者進行線上諮詢問診,這一方面極大地緩解了線下醫院的就診壓力,另一方面避免了病人就診導致交叉感染。據統計,浙江全省可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共389家,高峰期在線醫務人員達3.9萬人。

浙江企業也在積極開發線上醫療服務。阿裡健康在支付寶、淘寶App推出了“在線義診”服務,服務推出的24小時內頁面累計訪問用戶數就將近40萬,每小時平均近3000人發起在線諮詢。針對海外僑胞的在線醫療諮詢專區也已開通,已有近百個中國駐外使領館推薦使用該服務。

此外,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由數小時縮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並能精准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有效地提高了病例的臨床診斷效率。

3.物資供給:數字化管理助力供需精准匹配 

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後勤保障戰。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應急物資的高效供給是決勝戰疫的物資基礎和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時正值2020年農歷新年,復工組織困難、貨物運輸受阻、物資供需信息不對稱等現實問題凸顯。基於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搭建的數字平臺有效地開啟了防疫應急物資信息對接的“直通車”,在最大限度尋找全球防疫應急物資貨源、擴大產能的同時,也推動了物資供需的精准匹配,實現了應急物資信息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降低了供需運行成本,提昇了應急物資調配效率。

阿裡巴巴快速上線支持中英雙語的“防疫直采全球尋源平臺”。全球范圍內商貿及生產企業上傳的醫療物資供應信息與平臺發布的需求信息進行匹配,再由阿裡巴巴直接采購,將醫用口罩等緊缺防疫用品定點送往醫院等疫情防控一線。在平臺上線的24小時內,就有超過180個國家,300多萬人參與防疫尋源物資接力,近700多家國內外商貿及生產企業提供醫療物資供應信息。

在浙江省相關部門主導下,大數據運營企業CityDO集團與螞蟻金服等平臺企業緊密合作,共同開發了“防疫物資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在運用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入區塊鏈技術,在實現及時、准確零距離互聯互通的同時,也為社會各界愛心企業、人士提供了操作便利、全流程可追溯、信息公開透明的愛心捐助渠道,有效解決了防疫應急物資供給信息的同步和精准問題。

4.復工復產:數字賦能,用活了人、盤活了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隨著浙江省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推進復工復產已成為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在勞動力大規模跨區域流動的條件下,如何快速精准地掌握海量復工人群的健康狀態、行動軌跡、接觸人群等關鍵信息成為分類有序復工復產的關鍵。

以“健康碼”為典型代表的數字防疫措施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發揮了巨大作用。“健康碼”以“個人自述、建庫比對、時空篩查”為依據,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首次即時計算、每日定時計算、動態實時更新”,自動生成反映個人健康狀況的碼色。“綠碼行、黃碼管、紅碼禁”的管理標准目前已廣泛應用於人員返崗、市民出行等多個場景。2月17日,浙江省11個設區的市在全國率先完成支付寶“健康碼”全覆蓋。截至4月13日12時,浙江省已累計發放健康碼8815.1萬張,其中國際版5.7萬張。同時,“杭州健康碼”經驗也加快走向全國。

“健康碼”的廣泛應用,有助於企業有序調動健康員工復工復產,降低了疫情擴散的可能性,緩解了勞動力市場供需壓力,同時也使各地政府能科學研判區域內人員的整體健康情況以及疫情的傳播情況。

在精准掌握返崗人員健康狀況基礎上,浙江進一步分產業深度挖掘電力大數據,融合各地規上工業、規上(限上)服務業等復工情況,以及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等多維數據,首創“企業復工率指數”和“復工率五色圖”。“復工率五色圖”與“疫情五色圖”相對比,可直觀反映出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為精准推進復工復產提供了決策支橕。

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90%的省份,數字經濟百家重點企業全部實現復工復產。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浙江通過數字戰疫,用活了人、盤活了城,既有效防控了疫情又加快了復工復產的步伐。

5.優化數字戰疫新機制,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當前浙江疫情防控向好態勢繼續鞏固和發展,同時也面臨本土病例零星散發和境外輸入病例傳播的雙重風險,任務依然艱巨。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慎終如始、善作善成,對標“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織密精密智控網,不斷優化提昇數字防疫系統的數據開發、開放、共享、保護等機制,為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提供堅強數字支橕力。

建立科學高效的數據開發機制。統籌推進傳染性疾病監測、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加快疫情監測、物資保障等領域的數據互通,夯實疫情防控的數據基礎。推動“健康碼”等數字創新應用進一步向辦公、就醫等生產與生活場景拓展,豐富數據來源與維度。發揮市場主體的技術優勢,引導和鼓勵平臺企業、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等積極探索數據開發的新技術、新方法,深度挖掘和分析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提高數據利用價值,增強風險識別與預警的科學性准確性。

建立主動規范的數據開放機制。在現有疫情相關數據發布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數據開放領域,對包括重大疫情在內的突發事件,應當保證相關數據開放的及時性、准確性與完整性,並根據實際需要動態更新數據。以數據集中匯聚和開放應用為重點,制定數據分類分級標准、數據開放平臺載體、數據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規范,加快推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數據向社會開放和應用。

建立政企互動的數據共享機制。大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數據收集存儲及數據平臺的建設等核心工作可由政府主導開展,而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工作則應支持和鼓勵市場力量充分參與,最大限度發揮數據的潛在價值。明確各主體的權責定位,政府應當從全局視角出發,強化相應的保障政策和法規;企業重點在於發揮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優勢,創新大數據技術、提供多樣化的數據產品;社會公眾通過數據產品的使用參與應急管理,以完善數據共享的反饋機制。

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保護機制。構建包括基礎系統層面、數據層面和應用層面的大數據安全框架,從技術保障、過程保障和運行保障等多維度保障大數據應用和數據安全,防止疫情防控過程中的數據泄露。強化數據安全保護意識,開展個人隱私保護知識宣傳,謹防數據泄露對推進數字化疫情防控工作帶來的抑制作用。

建立運行穩定的數據平臺建設機制。加強應急管理基礎數據平臺建設,在統一數據標准的基礎上,進行數據歸集、數據交換、數據清洗和數據質量考核評估,完善基於數據的分析決策機制,實現應用集成、業務整合、一體化調度。加大數字基礎設施投入,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數據應用場景的搭建,支橕數據平臺穩定運行。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