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求是網 作者:青原 編輯:付勇鈞 2020-05-17 11:25:08

內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外科學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展病毒溯源等相關研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和一定共識,為早日找到新冠病毒源頭、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控工作,奠定了科學基礎。在研究過程中,科學界以事實為依據,站在科學規律的角度,對將病毒源頭問題政治化、污名化、意識形態化的種種謬論,予以旗幟鮮明的駁斥。

弄清楚新冠病毒源頭和傳播途徑,對於當前打贏全球疫情防控阻擊戰至關重要,對於防止同類疾病再次發生意義重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外科學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展病毒溯源等相關研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和一定共識,為早日找到新冠病毒源頭、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控工作,奠定了科學基礎。在研究過程中,科學界以事實為依據,站在科學規律的角度,對將病毒源頭問題政治化、污名化、意識形態化的種種謬論,予以旗幟鮮明的駁斥。

“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學問題”

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復雜的科學難題。溯源的目的是為了從源頭上切斷病毒傳播鏈、打好疫情防控全球戰“疫”、防止病毒卷土重來,而非指責、“甩鍋”。當前,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撇開科學研究與人類認識的規律性,惡意炒作病毒來源問題,拋出所謂的“人為論”、“隱瞞論”以及“道歉論”、“賠償論”,給病毒溯源問題打上了鮮明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烙印,甚至進行種族主義攻擊,嚴重扭曲和毒化了病毒溯源本身的科學價值和意義。世界上許多科學家紛紛站出來澄清事實、講述道理、駁斥謬論。

病毒溯源“對傳染病防治意義重大”。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的最早發現者、埃及病毒學家阿裡·穆罕默德·紮基博士認為,人類對病毒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回擊謠言最有力的武器是進一步的科學思考與求證。日本國立長崎大學病毒學家北裡海雄說,病毒溯源、尋找中間宿主、研究病毒進入人群的傳播途徑,對於徹底切斷病毒傳播,意義十分重大。《柳葉刀》總編理查德·霍頓指出,我們確實要了解這種病毒的起源,知道它來自於哪裡,了解它的傳播過程,進而減少傳播到人類的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國屏表示,病毒溯源“對傳染病防治意義重大。找到病毒源頭,理解病原是如何發展成為對人類致病的病毒,纔能回答病毒會不會反復出現,也就是大家關心的是否會卷土重來的問題”。

追蹤病毒的起源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國際病毒史學家協會的阿德裡亞娜·埃吉博士和凡·巴克爾博士表示,追蹤病毒突變需要對病毒的所有遺傳物質——基因組進行排序,需要通過研究從成千上萬的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遺傳物質,從中尋找疫情暴發的歷史線索。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馬裡蘭大學病毒學家趙玉琪博士指出,病毒溯源研究是一個科學難題,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科學家需要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基因組分析、宿主(中間宿主和自然宿主)篩查認定、野外取樣、病毒分離株同源性研究以及最終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認證等多個環節,纔能追蹤到病毒的源頭。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說,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學問題。從病毒溯源科學研究全過程來看,這是一項科學難題,需要較長時間,需要各國科學家深入研究。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發現新冠病毒2019年年底可能已在全球傳播。 新華社發 朱禹/制圖

“對病毒來源的調查要‘以科學為中心’”。《自然》雜志發表社論指出,許多國家領導人都希望聽取專家的科學意見,據此采取行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挽救生命。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表示,對新冠病毒來源的相關調查對防止疫情卷土重來非常重要,對病毒來源的調查要“以科學為中心”,讓科學家主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指出,新冠肺炎源頭是科學問題,無證據就隨意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布魯塞爾知名智庫“歐洲之友”政策研究部主任莎達·伊斯拉姆表示:“陰謀論是疫情帶來的最糟糕的事物之一。我們從關於疫情的陰謀論中得到的教訓是,我們必須認真聆聽公共衛生專家的意見,他們知道如何應對病毒肆虐、如何探求病毒真正的來源。”

“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

從流行病學調查角度來說,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歷史上,病毒首例報告地也往往並非來源地。一戰末期全球大流行的所謂“西班牙流感”,雖然在西班牙首例報告,但實際上早在美國、歐洲等地傳了個遍,一些研究更是將源頭直接指向美國的堪薩斯州福斯頓軍營。世界衛生組織、《自然》雜志都多次強調,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由中國武漢首先報告,但沒有證據表明病毒源頭也在武漢。科學家們表示,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國際上有一些人無端指責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源頭,沒有任何意義也缺乏科學依據。

  2020年1月26日,《科學》雜志援引美國喬治敦大學傳染病專家丹尼爾·盧西的觀點指出,武漢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冠病毒起源地。 人民網供圖 王政淇/制圖

“華南海鮮市場有一些病例,但不是該病毒的源頭”。《科學》雜志1月26日刊發文章指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並非新冠病毒起源地。2月21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發表論文,將全球四大洲12個國家的93個病毒樣本的基因組數據,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患者的數據做對比,發現很多衍生病毒基因形態來自華南海鮮市場之外,也再次印證了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起源地的觀點。2月24日發表在《世界衛生組織簡報》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病毒有三個分支變種,其中感染初始變種病毒的患者從未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過任何接觸。3月初,《自然·醫學》雜志也發表了一篇研究新冠肺炎病毒起源的論文。該文作者之一的美國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裡表示,許多人認為該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的一個海鮮市場,這可能是個誤解。“我們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起源”,“華南海鮮市場有一些病例,但不是該病毒的源頭”。法國《解放報》刊文指出:應停止指責中國是病毒源頭。研究表明在武漢暴發的病毒菌株並不是病毒的來源,或者說這一病毒菌株只是眾多病毒來源中的一個。

  2020年5月3日,《國際抗菌劑雜志》網站刊發了法國巴黎東北郊塞納-聖但尼醫院集團主持撰寫的研究論文。研究指出,一名在2019年12月底被當作流感患者的病例具有新冠肺炎癥狀,該患者並沒有武漢旅行史和接觸史。這表明,新冠病毒已於2019年12月下旬在法國傳播且與中國並無關聯。 人民網供圖 王政淇/制圖

“病毒可能在任何地方最先出現”。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了無中國接觸史且發病時間更早的病例。醫學期刊《國際抗菌劑雜志》網站刊登題為《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底已在法國傳播》的論文,研究人員對14個2019年12月2日到2020年1月16日期間因流感疾病入住重癥監護室病例的冷藏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發現一名2019年12月27日到醫院就診的男子檢測結果呈陽性。這一病例與中國沒有關聯,並且在發病前沒有臨近旅行史,這表明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底已在法國傳播。意大利米蘭薩科醫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馬西莫·加利表示,他率領的科研團隊已經分離出意大利境內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毒株,通過與中國52種新冠病毒序列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意大利被感染的患者病毒與中國沒有聯系,它是在意大利境內流行起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哈佛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主任阿希什·賈哈博士表示,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縣兩名居民分別在2月初和中旬死於新冠病毒,死亡病例並沒有外出遠游的經歷,更沒有去過中國,這就說明早在1月中旬,甚至更早,病毒就開始在加州社區傳播了。賈哈博士認為,美國有必要回溯1月甚至2019年12月的病例,搞清楚到底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新冠病毒的。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3月中旬就曾公開承認,“在美國,一些‘流感’死者可能實患新冠肺炎”。美國新澤西州貝爾維爾市市長邁克爾·梅爾哈姆表示,自己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顯示他已擁有新冠病毒抗體,這比美國今年1月20日報道首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提前了兩個多月。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表示,根據基因數據來看,武漢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對於比中國發現更早的病例並不吃驚,該病毒的第一例感染95%的可能性是發生在2019年9月13日到12月7日之間。正如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所指出的,新冠病毒是全球挑戰,源頭尚不確定,病毒可能在任何地方最先出現。

原始病毒類型感染者“主要位於美國”。《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德國和英國研究團隊共同撰寫的論文,分析了自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間從世界各地采集的160個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發現了3個主要SARS-CoV-2變體,即A、B和C型,其中A型為原始病毒類型。研究發現,感染A型的樣本主要位於美國和澳大利亞,且2/3美國樣本感染的是A型,中國及東亞地區感染的主要是B型。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全球多國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進行基因分析後發現,新冠病毒在歐洲和美國等地的傳播時間要比各國官方報告的首例病例發現時間(1月或2月)提前數周甚至數月。哈佛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副教授威廉·哈納奇認為,在3月中旬美國境內暴發的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是來自美國國內而不是來自海外。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專家克裡斯蒂安·安德森表示:“絕大多數確診病例都是國內傳播導致的。我總是聽到有人指責這是別人的錯,那不是真的,這是我們自己的錯”。3月10日,美國網民在白宮請願網站發起一條請願帖,要求美國政府公布關閉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的真正原因,以澄清該實驗室是否是新冠病毒的研究單位,以及是否存在病毒泄漏問題。

“反對有關新冠病毒來源的謬論和陰謀論”

當前,在國外媒體和社交平臺上流傳的所謂“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謬論,被國際有識之士稱為陰謀論。27名國際知名科學家在《柳葉刀》上發表聲明強調,陰謀論除了制造恐慌、謠言、偏見,損害全球共同抗擊該疾病的工作外,別無他用。

“新冠病毒源於中國實驗室的理論‘可笑且荒謬’”。法國免疫學家、新冠疫情科學委員會負責人讓-弗朗索瓦·德爾弗雷西明確表示,新冠病毒源自實驗室的假設是“一種不屬於真正科學范疇的陰謀論觀點”。與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已經長達15年、專門研究大流行病起源的“生態健康聯盟”主席彼得·達薩克表示,新冠病毒源於中國實驗室的理論“可笑且荒謬”,武漢病毒研究所尚不具備引發疫情的病毒。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教授利普金指出:“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證據都將病毒來源指向野生動物。或許有某種未知家畜作為中間宿主,但這是從野生動物傳入的,現在開始人傳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一些言論聲稱的所謂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行為不當。”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白宮疫情應對特別小組成員安東尼·福奇表示,導致新冠肺炎疫情的病毒並不是來自中國的實驗室。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研究生物安全的教授格雷戈裡·科布倫茨表示,疫情暴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發布了若乾早期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這使其他國家得以研發診斷工具,沒有證據表明武漢病毒研究所有掩蓋病毒源頭的行為。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和免疫部門主管奧利維耶·施瓦茨在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新冠病毒並非在實驗室中產生,這可以從病毒的基因中看出,中國科研人員對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隨後包括巴斯德研究所在內的許多其他實驗室也都進行了驗證。美國《國家利益》雜志刊發題為《不!新冠病毒不是來自中國的生化武器》的文章,強調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實驗室的產物。美國國際開發署新型威脅部門原負責人丹尼斯·卡羅爾也曾與研究新發傳染病的中國科學家共事多年,他認為沒有證據表明中國研究人員正在研制一種新型病原體。

  2020年3月17日,《自然·醫學》雜志刊發美國、英國、澳大利亞5位權威科學家的研究論文證明,新冠病毒不可能是實驗室造出來的,可能是病毒對人或動物宿主的自然選擇。 人民網供圖 王政淇/制圖

“所謂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泄漏絕無可能”。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流行病學專家喬娜·馬澤特認為,新冠病毒的傳播不可能是源自武漢實驗室泄漏,並列出了主要原因,一是實驗室樣品與新冠病毒不匹配;二是實驗室執行嚴格的安全協議;三是新冠病毒是人畜共患疾病中暴發的一種最新病毒。美國加爾維斯頓國家實驗室主任詹姆斯·杜克明確表示:“武漢實驗室和歐洲、美國的實驗室管理同樣嚴格”。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袁志明表示,對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的“惡意”指責是“無中生有”,並與現存所有證據相矛盾,“武漢病毒研究所無意也並不具備設計並創造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能力。此外,新冠病毒基因組並沒有任何人為改造的痕跡”。研究所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研行為准則,“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具有先進防護設施和嚴格措施,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實驗人員和環境的安全”。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病毒學家丹尼爾·安德森稱:在過去兩年裡的不同時期,我曾在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裡工作過,我可以親自證明,那裡實施了嚴格的控制和抑制措施。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非常能乾、勤奮,是優秀的科學家,有著卓越的業績記錄。美國波士頓大學國家新發傳染病實驗所副主任、醫學和國際衛生學教授傑拉爾德·科伊施表示:“據我所知,武漢實驗室的安全安保系統及規程是最先進的,而且(美國的加爾維斯頓國家實驗室)曾幫助訓練了那裡的許多研究人員,並且雙方有協作,我敢肯定他們是很專業的。這使得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小。會發生事故嗎?在我看來,不會。”專門研究大流行病起源的“生態健康聯盟”主席彼得·達薩克明確表示,所謂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泄漏絕無可能。

2020年4月29日,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在其網站上預發表的一篇論文,將法國檢測到的97個新冠病毒樣本與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發布的338份新冠病毒序列進行比對和溯源分析。研究發現,法國流行的新冠病毒和1月發現的中國輸入病例感染的病毒並非來自同一毒株。這說明,導致法國本地疫情暴發的病毒並非來自中國。 人民網供圖 王政淇/制圖

“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陰謀論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流行病學家哈桑·瓦利說:“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陰謀論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實際上,有證據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出現,初步的基因分型研究顯示了該冠狀病毒與其他蝙蝠病毒的關系。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不要以不負責任的方式為謠言添油加醋,利用全球危機攫取政治得分。”路透社刊發報道稱,關於新冠病毒源於武漢實驗室的指責是陰謀論,印度理工學院一篇已被科學界廣泛批評因而撤稿的論文,對一些陰謀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指出,科學家一直在進行基因分析,以確定病毒的來源及其感染人類的途徑。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例如“病毒是哪一類人群的責任”的流言和政治攻擊毫無根據。“恐懼和謠言只會破壞全球合作,只有我們停止這種出於政治目的的指責,纔能真正把人們的視線聚集到目前更重要的任務上——共同抗擊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法德拉·沙伊卜4月21日表示,應該警惕“虛假信息大流行”,反對有關新冠病毒來源的謬論和陰謀論。當前各方的共同焦點應該是事實而非恐懼。

“疫情不應該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讓人們知道科學事實和真相。然而,由於一些政客熱衷於搞污名化、妖魔化和毫無根據的指責,一些媒體熱衷於散布臆測和謠言,在病毒起源問題上,西方國家部分政客的聲音遠遠大於科學家的聲音,甚至有意掩蓋和忽視科學家的聲音。對於將病毒源頭問題政治化、污名化的種種“甩鍋”行為,國際社會和科學界紛紛指出,這種“政治病毒”的危害比新冠病毒本身還大,決不能任其肆虐而影響全球合作抗疫大局。

“有些人在出於政治目的利用有關謠言”。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流行病學家哈桑·瓦利表示:“我們必須小心,不要給謠言生存空間”,有些人在出於政治目的利用有關謠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專家文森特·拉卡尼羅認為,所謂病毒可能是人為制造或實驗室泄漏等“諸多不實說法是由政治驅動的,完全沒有科學依據”。英國《衛報》援引美國華盛頓大學一名學者的話說,疫情不應該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向競選機構發送了一份長達57頁的備忘錄,建議共和黨候選人通過積極攻擊中國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該備忘錄強調了三條主要的攻擊路線:一是“中國掩蓋真相導致病毒蔓延”,二是民主黨人“對中國態度軟弱”,三是共和黨人將“因中國導致了此次疫情的傳播而推動對中國的制裁”。這份備忘錄敦促共和黨候選人在回答任何有關病毒的問題時,堅持不懈地發表反對中國的信息:當被問及新冠病毒的傳播是否是美國的錯時,候選人被建議將話題轉向中國以作為回應。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灰色地帶”4月20日刊發長篇調查文章,詳細揭露了《華盛頓郵報》一篇漏洞百出的報道是如何將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的陰謀論主流化的。“灰色地帶”調查發現,這篇報道可謂漏洞百出,不僅對引用的內容“挑挑揀揀”,還將反華活動人士虛構為“科學家”,而文章作者喬希·羅金更是曾屢屢炮制假新聞。

一些政客煽動恐懼,是為了“掩蓋某些國家衛生系統的無能或抵御疫情方面的過失”。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白宮疫情應對特別小組成員安東尼·福奇表示,如果在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政府就采取措施,本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美國疾控中心官網日前發布了該中心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沙特等人撰寫的分析報告,復盤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報告認為,持續的旅客輸入、大規模聚會、缺少防護措施促使病毒在高危場所和人口密集區擴散、檢測不充分和無癥狀感染導致病毒在未被察覺的情況下傳播,這四大失誤造成了美國疫情加速蔓延。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生物統計學和流行病學教授尼古拉斯·傑威爾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流行病學研究員布萊塔·傑威爾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表示,他們在分析了白宮使用的流行病模型數據後發現,如果3月2日,在美國僅報告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時,政府就采取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那麼至少在美國第一波疫情中,90%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或是可以避免的。哪怕相關措施在3月9日生效,那麼或可減少60%的死亡病例。俄羅斯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專家亞歷山大·謝苗諾夫表示,通過對病毒進行基因組測序,研究人員完全可以區分病毒是來源於自然還是由人工制造。關於“新冠病毒被人為添加基因片段”的說法與事實不符,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為了“掩蓋某些國家衛生系統的無能或抵御疫情方面的過失”。美國沃克斯新聞網“科學與健康”版主編伊麗莎·巴克萊撰文指出:“有關病毒來源的聲勢浩大、捕風捉影和莫名其妙的討論——特別是在美國——已經陷入真空,共和黨正加緊努力把疫情的責任歸咎於中國”,“指責中國是造成這場大流行病的動機是顯而易見的——實驗室泄漏理論成為他和他的支持者正在使用的各種論據之一,目的是轉移人們對他失敗的注意力”。

“個別政客和媒體煽動的針對中國的仇恨情緒”,是另一種病毒。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專家默林·喬科萬認為,在美國歷史上,仇外心理長期與公共衛生話語交織,傳染病常常被籠統地與“外來者”群體相聯系。這種污名化錯誤傾向,還導致了許多歧視性政策出臺。美國沃克斯新聞網指出,醫療衛生專家早就提出,應避免在命名時把病毒與個人或國家聯系在一起。將新冠病毒同中國相聯系,符合美國將問題責任推給外界的一貫做法。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金澤撰文稱,美國的政客們似乎達成了新共識,無論發生什麼壞事都是中國乾的,兩黨更是催生出了“甩鍋”大賽。美國政治分析家丹尼斯·埃特勒說,事實上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並非源自中國,這種病毒早些時候就已經在美國存在。美國對中國的指責,以及所主張的陰謀論——即新冠病毒是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實驗室制造的——是非常無恥的。德國中國問題專家米歇爾·博喜文指出:“毫無疑問,當前新冠病毒仍在世界各地傳播,它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但還有另一種毒化人們心靈的病毒,那就是個別政客和媒體煽動的針對中國的仇恨情緒。”

從人類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史來看,人類對於病毒的認識仍然是極其有限的,這是一個需要隨著科學實踐發展而不斷深化的動態過程。病毒溯源的科學研究,是一道科學難題,涉及方方面面,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將各國病例的生物學信息和流行病學證據匯集成相互印證的鏈條,纔能找出源頭。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表示,在回溯性地重新檢測先前儲存的樣本時,可能會發現更多早期病例。期待更多國家回溯病例樣本,以獲得更全面的信息,這將讓世界對疫情有一個更清晰、更深入的認識。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世界各國應該加強抗疫國際合作,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少一些沒有事實根據的無理“甩鍋”,多一些真誠務實的國際合作。只有這樣,纔能早日攻克病毒溯源這一科學難題,應對好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