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彰顯中國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網 作者:陳律 編輯:付勇鈞 2020-05-18 13:25:16

內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人類與重大傳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的一場嚴峻斗爭。面對突如其來、史無前例的疫情,中國人民始終堅持『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人類與重大傳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的一場嚴峻斗爭。面對突如其來、史無前例的疫情,中國人民始終堅持“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與世界各國人民休戚與共,團結協作,共戰病毒,共克時艱,譜寫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在抗擊疫情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充分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成為維護國際公平與正義、推進各國合作共贏、促進共同發展的中堅力量,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

第二批中國政府援科抗疫物資運抵科特迪瓦經濟首都阿比讓國際機場。  新華社發

1.講信義,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信,國之本也。”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言忠信,行篤敬”“義立而王,信立而霸”“言必信,行必果”之說,來表達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信義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後,黨的歷屆領導人都強調,互信是國家之間持續交往和合作的根本。毛澤東同志在接見泰國經濟文化代表團的談話中就指出“有人說共產黨是不講道理的,不講信義的,不好惹的,過去鬧過別扭,就不好做朋友了,你們也可以看吧”,強調中國共產黨講道理、講信義可以通過時間和行動來證明;鄧小平同志曾談到“講信義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不是我們這一代纔有的。這也是體現出我們古老大國的風度”;江澤民同志在訪問俄羅斯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時提出“中華民族自古就提倡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國與國交往同樣應該這樣做”;胡錦濤同志在訪問英國期間,也曾宣介“中華民族歷來講信修睦,崇尚和平”;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提及講信義,如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時提出“人與人交往在於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在出訪韓國之際強調“‘信’在東方價值觀中具有重要地位,‘無信不立’是中韓兩國人民共同恪守的理念”等。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政府和人民誠實以待,講信義、守規則,第一時間實事求是地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通報本國的疫情情況;一確定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和特征,就立即與世界分享;面對世界各國疫情暴發,沒有獨善其身,而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黨和政府本著對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了最徹底、最嚴格的防控舉措”“毫無保留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世界衛生組織總乾事譚德塞也高度肯定“中國采取的措施不僅是在保護中國人民,也是在保護世界人民”。正因為中國黨和政府本著公開、透明和負責任的態度,纔能在國際抗疫合作中取信於民,纔能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為全人類共同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貢獻。

2.重情義,共築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重情義源於中華傳統美德“仁”,“仁”是五常之首,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與“仁愛”,把“仁”界定為“仁者愛人”,如“泛愛眾,而親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進一步提出了“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思想,由“愛親”發展到“愛人”,由“仁民”推廣到“泛愛眾”。從古到今,從傳統到現代,仁愛思想在我國不斷發揚光大。

這次抗疫斗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踐行著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莊嚴承諾,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與此同時,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各國一道促進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的“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倡議和主張,表達了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攜手共抗疫情的立場。我們堅信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面對多國多點暴發的全球疫情,中國政府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盡力而為,向出現疫情擴散的一些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將“仁民之治”“仁愛之心”“仁善之情”傳遞到世界各國人民面前。目前,中國政府和民間已經或正在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多批急需的醫療物資援助。中國還積極發揮產能優勢,及時開放醫療物資市場和出口渠道,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他國人民的情義,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無論是分享防控經驗還是開展藥物和疫苗聯合開發,無論是線上指導交流還是線下火線行動,無論是物資援助還是精神鼓勵,中國以實際行動表達了“泛愛眾”之心。

3.揚正義,凝聚全球抗疫合力

中華傳統價值觀中有著豐富的正義內涵,如“舉公義,闢私怨”“法令至行,公平無私”“以正治國”“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等。諸子百家雖說法不一,但其核心觀點都強調,治國理政之要在於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於促進國際社會反對恃強凌弱、追求公平正義這一崇高目標具有積極意義。

這次疫情發生後,面對《紐約時報》針對中國“封城”和意大利“封城”采用經典“雙標”,面對一些西方政客公開使用“中國病毒”“武漢病毒”污名化中國,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疫情炮制出的“中國隱瞞論”“中國誤導論”“中國責任論”“中國賠償論”等論調“甩鍋”中國,中國依據客觀事實,在對外發聲時予以有理有力有節地回擊。公道自在人心,中國以行之有效、來之不易的戰疫成果贏得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肯定,中國為全球抗疫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彰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也必將獲得世界客觀公正的評價。世界上不少國家及其政黨也堅決反對將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和標簽化,共110多個國家的240多個重要政黨和政黨國際組織聯合發出正義之聲,抵制以疫情之名對他國行污名化之實的言行,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纔是人類衛生健康及世界和平發展最緊迫和最嚴峻的挑戰,呼吁各國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國際合作。中國還堅定踐行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世衛組織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的領導地位,積極發揮上合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外交平臺的作用,發出中國倡議、給出中國方案、承諾中國行動、提振國際信心。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但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與此同時,中國有條不紊地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竭盡所能地減少疫情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實際行動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4.樹道義,彰顯大國責任擔當

道義即道德義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先秦儒家把道義理解為必須遵循的原則和政治評價的標准,甚至被確立為至上的價值標准和國家存亡的基礎。如“道不同,不相為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存則國存,道亡則國亡”等。新中國成立後,在對外交往上,道義被作為衡量中國如何處理與他國關系與事務的重要標准,是對國際社會善惡取捨、扶弱抑強、秩序規則、共同發展等的自然責任。新中國在不同歷史階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勇於承擔國際道義。早期主要表現為支持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斗爭,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隨著兩極格局瓦解,世界進入多極化發展階段,中國的國際道義主要表現為對廣大亞非拉等貧困、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及最不發達國家施以援助,助其減少貧困、改善民生;當前,世界並不太平,地區安全局勢持續緊張,熱點問題層出不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全球性挑戰更加突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中國對他國的道義則表現為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作出盡可能多的貢獻。

當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衝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合乎道義的方式應對挑戰、追求合作、守望相助是一個國家在危難中得以生存的必然選擇。疫情在中國開始暴發時,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手、給予支持、釋放善意。現在疫情在世界各國蔓延,中國不僅與之患難與共,並且投桃報李,堅守國際道義,既不會在朋友有難時袖手旁觀,更不會在伸出援手時夾雜私利。即便是對抹黑、污名化中國的國家,中國也願化乾戈為玉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不僅維護了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盡力維護著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更讓中華5000年文明秉持的道義理念在幫助全球抗擊疫情的實踐中熠熠生輝。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