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強基計劃培育引領未來科技創新的高精尖人纔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教育頻道 編輯:李彤 2020-05-20 07:12:34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何淼)教育部2020年推出『強基計劃』,通過遴選試點學校和試點專業,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

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吳迪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強基計劃主要是以一流大學高水平人纔培養體系為引領,以提昇拔尖創新人纔培養能力為核心,以統籌設計本-碩-博緊密銜接的培養方案為舉措,培養引領未來科技創新、符合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高精尖人纔。』

夯實基礎,因材施教,培養拔尖創新人纔

大連理工大學強基計劃以『實施精英教育,培養拔尖人纔』為目標,通過整合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面向應用基礎學科和工程科學,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拔尖創新人纔。

吳迪表示,學校注重科學選纔鑒纔育纔,未來發展潛力。將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纔。通過選纔、鑒纔和育纔相結合,培養綜合素質優秀、研究創造能力卓越,具有強烈的專業興趣、遠大的科研志向和堅韌的意志品質,有志於在應用基礎學科和工程科學領域進行探索研究的未來科學家和科技精英。

據介紹,學校強基計劃將著力夯實學生基礎學科知識,通過增強使命責任,激發學生學術志趣和內在動力。設立人纔培養特區,采取『一班一策略、一人一方案、一生一導師』舉措,全面實行『小班化、個性化、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個性化培養。制定『3+1』本科、『3+1+2』本碩銜接、『3+1+4』本博銜接的培養方案,強基計劃的學生本科一年級即可進入導師的實驗室,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在第三學年後實施本-碩或本-碩-博課程和畢業論文等環節的銜接化培養。

『學校搭建國際交流平臺,開拓學生國際視野,全面提昇學生的國際視野、全球競爭力和參與解決全球問題的能力。』吳迪指出,依托學校中外一流大學『同窗友情』育成計劃和『公共外語教學改革』計劃,學校將優先安排強基計劃的學生赴國外一流大學留學和交流學習,為學生接觸世界科技研究最前沿、了解國際一流學術群體研究動態創造條件,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國際化的一流人纔。

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培養專業人纔

據了解,大連理工大學將開設四個專業的強基班。其中工程力學強基班計劃招生30人。將依托工程學國家一流學科、力學A類學科、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優勢學科資源進行建設。由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一批高端人纔為主的教師隊伍實施『一對一』指導。

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班計劃招生20人。將面向國際數學理論研究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養未來能夠從事數學與相關學科高水平基礎科學研究工作,服務於基礎數學、應用數學等基礎科學和應用基礎科學領域的拔尖創新人纔。

應用物理學強基班將面向磁約束核聚變、高端半導體芯片等離子體微細加工、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材料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生命科學等相關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培養具有寬厚物理學理論基礎、紮實數理邏輯分析能力、卓越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的應用物理學領域以及相關應用基礎學科和工程科學領域的拔尖創新人纔。計劃招生20人。

應用化學強基班則依托『化學』和『工程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和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優勢學科資源,面向精細化工、綠色化學、功能材料、智能制造、化工能源、生命健康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光電子材料和器件、生物化工、生物制藥、健康醫療、物質科學與工程等新興和交叉學科發展。計劃招生20人。

吳迪表示,『學校強基計劃專業均為首批「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均為國內外應用基礎學科研究實力雄厚、科研資源一流、育人條件領先的專業。』

【相關閱讀】教育部強基計劃系列解讀

李蘭娟院士:『強基計劃』培育未來基礎醫學拔尖創新人纔

詹啟敏院士:『強基計劃』引領基礎醫學拔尖人纔培養機制創新

王世強:承載生命科學強基夢想 北大『鹿鳴書院』揚帆起航

韓相河:強基計劃助推基礎教育縱深發展

馬向陽:支持強基計劃,加強高中教育階段生涯指導

李曉輝:強基計劃對中學『學生貫通培養』有新的啟示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