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經濟學家看兩會:中國經濟巨輪不會因疫情衝擊而擱淺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劉穎 2020-05-26 12:25:21

內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我國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全球疫情大流行,更是雪上加霜。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全國兩會以特別的形式召開,備受矚目。在疫情巨大衝擊下,中國經濟會陷入衰退嗎?增長的潛力和空間還有多大?特殊時期有哪些特殊的應對舉措?對於這些熱點問題,來自全國政協委員中的十位經濟學家作了分析和回應。他們認為,中國經濟的巨輪不會因疫情衝擊而擱淺,一定能衝破暗礁險灘,繼續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我國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全球疫情大流行,更是雪上加霜。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全國兩會以特別的形式召開,備受矚目。在疫情巨大衝擊下,中國經濟會陷入衰退嗎?增長的潛力和空間還有多大?特殊時期有哪些特殊的應對舉措?對於這些熱點問題,來自全國政協委員中的十位經濟學家作了分析和回應。他們認為,中國經濟的巨輪不會因疫情衝擊而擱淺,一定能衝破暗礁險灘,繼續前行。

  楊偉民:疫情改變不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具體的經濟增速目標,確實是一個特例。”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沒有提GDP增速目標主要是考慮到問題導向原則,是實事求是的。當前相對於經濟增長速度來講,“六保”是更加重要的任務。

  “疫情改變很多,但改變不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楊偉民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完善宏觀政策思路,不搞量化寬松,不搞大水漫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緩解了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宏觀杠杆率等風險。我國財政金融體系總體上是健康的,無論是總量性、結構性,還是數量型、價格型的政策工具,無論是提高赤字率、擴大政府債務等財政政策,還是增加流動性、疏通貨幣傳導機制、降低融資成本等貨幣政策,都有充足“彈藥”。

  楊偉民指出,我國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足可以拉動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國城市化的歷史使命還沒有完成,僅滿足近3億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人口在城市的“住有所居”,就可以顯著擴大市場並拉動增長。這類“結構性之殤”解決了,就會轉化為“結構性紅利”。任何理性的投資者,都不會放棄龐大的、不斷成長的中國市場。

  劉世錦:力爭用十年將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一倍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後,下一步的任務和目標是什麼?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采訪時表示,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以後,應當提出並力爭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目標,用十年或略多一些的時間,使中等收入群體增加到8億—9億人,佔到總人口的60%以上。

  為何要提出這一目標?劉世錦表示,低收入群體接近或達到中等收入水平,是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最重要的經濟增長來源。我國經濟增長正在由高速轉為中速,但基數大,每年增量仍然位居世界前列,靠的主要是內需,其中最大的內需就來自低收入人群的就業、收入和消費增長。

  那麼,如何纔能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劉世錦認為,重點不是在收入分配上做文章。一是救助受疫情衝擊嚴重的中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二是脫貧攻堅不動搖、不松勁。農民進城是最大的脫貧。要加快農民進城落戶,提供應有的基本公共服務。三是提昇低收入人群的安全感和就業創業能力。

  林毅夫:中國還是整個世界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是符合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如果貿然設置經濟增長目標,勢必要采取更多更強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當再次遇到不確定性時,很可能會陷入被動的局面。

  “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是有的,但要留足空間,纔能掌握主動,以應對無法預測的疫情。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會使我們在將來主動一些,也有利於將來的工作安排。”林毅夫說,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個時間節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脫貧攻堅是今年可以實現且必須實現的目標。

  林毅夫預測,我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約為1%—2%。他相信,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空間都還是很大的,中國還會是整個世界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高培勇:財政擴張絕對不能變成常態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所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這種風險挑戰來自三個方面,在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上又疊加了疫情衝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明確2020年GDP增長目標,而是通過一系列綜合指標,重在以保促穩、穩中求進,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高培勇說,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要有特殊舉措,所以政府工作報告把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並且發行1萬億特別國債。增加的這些收入通過轉移支付,全部交給地方用於“六保”支出,“六保”中最重要的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生存。

  “今年的財政支出增加,特別是抗疫方面追加的支出,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是一次性的,絕對不能變成常態。如果這樣的財政擴張變成常態,意味著整個宏觀稅負會上昇,甚至可能回歸到減稅降費之前。”高培勇強調。

  劉偉:調結構轉方式是戰勝疫情衝擊的根本出路

  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看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不設經濟增速具體指標,是我國根據客觀條件變化作出的調整,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在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6.8%的基礎上,全年經濟增速若要達到6%或6.8%,這樣後三個季度就要增長兩位數以上,一方面不切實際,另一方面假定有可能實現,要采取的政策力度和由此付出的成本也將難以想象。

  劉偉指出,疫情衝擊帶來的深刻影響,不僅是全面的,而且對一些社會突出領域的突出問題,帶來的衝擊更加深刻,尤其是就業問題。所以“六穩”首先是穩就業,“六保”首保是保就業。

  面對疫情的衝擊,究竟該如何應對?劉偉認為,結構的變化、方式的調整,纔是我國戰勝疫情衝擊的主要途徑、根本出路。在疫情的嚴重衝擊條件下,決勝全面小康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目標的實現,宏觀經濟的均衡運行,宏觀基本指標的穩定,重要的不是靠拼速度來支持,而是靠調結構轉方式來實現。

  王一鳴:中國經濟有強大抗衝擊能力和巨大回旋空間

  “不設定經濟增速量化目標,並不意味著經濟增長無關緊要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沒有設定經濟增速的量化目標,體現了尊重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只有穩住經濟基本盤,落實“六保”任務纔有基礎和條件,就業和民生纔能得到保障。同樣,完成脫貧攻堅既定目標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防范化解風險,也都要有經濟增長作為支橕。

  王一鳴認為,這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已經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此,今年的宏觀政策也作了相應調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這些政策調整反映了將以更大力度的宏觀政策對衝疫情的衝擊影響,使中國經濟在可能面對外需收縮的“二次衝擊”時,能夠有更強抗衝擊能力和更大回旋空間,更好地穩住經濟基本盤。

  劉尚希: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具體經濟增長目標,並不是對經濟增長不管了,還是對經濟增長有一個預期考慮。通過聚焦“六保”引起社會對穩經濟的關注,把就業放在首位,體現了對增長和就業新型關系的探索。

  “盡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GDP增長目標,但通過就業水平、赤字率水平可以反推出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赤字率在3.6%以上,可推出GDP名義增長率可能在5.4%左右,實際增長率可能在2%-3%,從赤字率反推經濟增長預期應該是正增長。並且,實現正增長纔能完成新增900萬就業人口的任務。”劉尚希認為,不提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就業放在首位,也可能成為今後一個常規的做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劉尚希表示,從整體上把握,就是要對衝風險,比如對衝經濟下行壓力、對衝企業經營困難、對衝疫情減收增支影響,以及對衝基層財政困難等。

  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兩個重要表現:一是赤字率有多高,發債有多少;二是同時強調政府要過緊日子。他指出,政府過緊日子,是要大力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而不是說單純地壓縮支出。

  張佔斌: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地位不會因為疫情而動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與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鏈都受到比較嚴重的衝擊,凸顯了維護產業鏈安全的重要性。”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他認為,疫情可能對全球化走勢會有新的影響衝擊,但不會逆轉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發展的基本方向乃至大趨勢。

  張佔斌分析稱,我國具有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貢獻的能力。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制造業是中國產業鏈的核心,與全球供應鏈深度融合,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磁石效應和規模經濟帶來的低成本能力,能夠支橕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地位不會因為短期疫情影響而改變而動搖。

  張佔斌強調,我國是制造業大國,產業鏈牽一發動全身。面對各種“黑天鵝”“灰犀牛”的風險,必須注重產業鏈安全防控建設。維護產業鏈安全既要重視一般意義上的產業鏈,還要重視價值鏈、供給鏈、創新鏈和防護鏈,統籌布局、突出重點,把產業鏈安全上昇為國家戰略,把握比較優勢的動態轉換與產業昇級的規律,實現產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產業鏈安全可控。

  白重恩:“留得青山”,讓企業生存下來,纔能 “贏得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在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穩定的情況下,這是非常務實的做法。當前,要守住經濟基本盤,必須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保市場主體”。

  白重恩認為,“留得青山”,讓企業生存下來,纔能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進而“贏得未來”。“如果我們把經濟看作是‘睡美人’,因為巫婆發了一個咒語,‘睡美人’就陷入沈睡。等咒語被破解了,‘睡美人’醒來了,一切恢復正常,這就要求我們在受疫情影響的期間,把‘睡美人’的身體保護好,不要讓她失血。”白重恩說,企業就是經濟最主要的機體,非常欣慰地看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保企業這個主線。

  白重恩建議,利用大數據,對不同行業情況進行分析,做到精准施策。針對不同行業實施不同的扶持政策,而對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應保持支持力度的一致性,要一視同仁。

  李稻葵:中國經濟不會衰退,還有強大的備用“武器彈藥”

  在疫情的強衝擊下,中國經濟會從此衰退嗎?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就此衰退,因為中國目前處於經濟增長期,有足夠的調控手段,也有強大的備用“武器彈藥”。盡管充滿了不確定性,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去做,下半年仍有希望讓中國經濟走出一條比較平穩的恢復之路。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應加快改革,謀劃好中國經濟長遠發展藍圖。”李稻葵說,國企總資產額有200多萬億,是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上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基金比例僅為1‰,應該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資產回報率。同時,他建議制定中等收入人群的倍增計劃,擴大市場規模,大幅提昇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來源,李稻葵認為,一方面,我國每年4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是工科生,遠超歐、美、日各國之和,為我國產業創新昇級積蓄了潛力。另一方面,來自於不斷擴大的國內市場。憑借高新科技、5G、網購電商、新型城鎮化等增長點,中國經濟有望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亮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