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我國對民事權利的保護將進入法典時代。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我國對民事權利的保護將進入法典時代。
雙手捧著竹簡,是典字最早形態,意為標准、法則,將某一門類的各種法規,經過整理編訂的系統法律,就是法典。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今天表決通過,共分7編,第一編為總則,規定了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其他六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通過公開征求意見,更多吸納民意。幾乎所有民事活動,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民法典的出臺,意味著我國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進入法典時代。天津相關部門,也在紮實准備,推進民法典的貫徹落實。(津雲新聞編輯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