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雲調研:用非遺留住鄉愁 助力脫貧攻堅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0-05-28 17:39:57

內容提要:『我是在留守家庭裡長大的,我希望我們農村不再有那麼多留守老人和兒童,他們在村口守望的那種眼神,我有切身的感受。』全國人大代表、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說,希望通過自己的手藝,帶動農民就近就業,留住鄉愁、助力脫貧。

『我是在留守家庭裡長大的,我希望我們農村不再有那麼多留守老人和兒童,他們在村口守望的那種眼神,我有切身的感受。』全國人大代表、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說,希望通過自己的手藝,帶動農民就近就業,留住鄉愁、助力脫貧。

全國人大代表、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

受疫情影響,走出去、沈下去,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受到一定限制。為進一步擴大代表委員調研渠道,更好地反映社會各界的呼聲,人民網強國論壇推出兩會特別策劃——『代表委員雲調研』。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和中國蠶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龍做客人民網,就非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90後全國人大代表、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昌芹走上首場代表通道,讓赤水竹編徹徹底底地火一把,她帶領鄉親用雙手編織致富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一種精神文化遺產。』楊昌芹說,要用文化引領非遺後面的市場,這樣纔能使非遺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

通過非遺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非遺產業化是不可避免的階段。『凡是好的傳統文化,在今天一定會有活力,有活力的傳統文化,一定是文化和商業能夠結合得比較好。』趙豐認為,平衡好文化與商業的關系,要恰到好處,不能過度開發。

李龍表示,非遺的傳承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元素——農業的傳承,也可以助力脫貧攻堅。比如,桑農經常說:『家有十畝桑,脫貧致富奔小康』。蠶桑絲織技藝裡面最多的元素實際上是栽桑養蠶技術,從桑樹還可以拓展到桑飼料等,這對脫貧的作用非常大。

中國蠶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非遺產品的品牌化很重要,在帶動村民脫貧的同時,我們一直在摸索,將村民制作的非遺產品統一貼上品牌拿來銷售,讓產品更容易賣出去,同時提昇產品價值。』楊昌芹說,但是一定要做好品控和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

『我就希望通過我的技藝,能夠帶動他們在家裡就近就業,能夠照顧家裡老人和小孩,對於小孩的教育各方面都很好。』楊昌芹說,除了助力脫貧之外,非遺產業也是鄉村振興的一個特色,會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大助力,未來將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