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誕生 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廣網 作者:孫瑩 編輯:靳永鋒 2020-05-29 21:50:06

內容提要: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不僅是我國條文數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國開啟了“民法典時代”。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

民法典編纂走過哪些歷程?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明確了“兩步走”的規劃。

2016年6月,民法典編纂邁出關鍵的一步,作為開篇之作的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17年3月,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

2018年8月,民法典編纂邁出“第二步”,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之後,經過5次常委會會議,對各分編草案進行拆分審議。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

2020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正式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民法典草案進行了認真審議和熱烈討論。大家認為,民法典草案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反映了人民意願,體現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動的內在規律。

根據各方面意見,草案又作了100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處,比如禁止物業公司用斷水、斷電等方式催交物業費,針對地面塌陷傷人問題作出規定,明確公安等機關對高空拋物墜物的調查責任……

民法典來了,意味著什麼?

民法典時代的開啟意味著什麼?意義有多重大?這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增加了哪些具有時代意義的新規定?回應了哪些新現象、新問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順利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迎來了自己的民法典時刻,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日子。”盡管在意料當中,但是面對民法典時代的來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依然滿懷深情。民法典來了,意味著什麼?他說:“這意味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為健全的法治保障;同時也意味著,對於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我們有了予以解決和應對的更加銳利的法律武器。”

民法典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具有什麼重要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分析:“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保護公民權利的一部重要法律。編纂民法典究竟有哪些意義呢?它使民事立法體系化,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將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重要保障;為法官公正裁判民事案件提供重要的裁判依據和裁判規則。”

為什麼說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值得每個人放在自己手邊的一部法律文件?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尹飛解釋:“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所有不涉及公權力行使、需要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都屬於民法典所調整的范圍。現代社會中各類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無論是人自身的生命、健康、身體、姓名、名譽、肖像、信用、隱私以及個人信息,還是存在於人的身體之外的各類動產、不動產、治理成果、工商業標記,以及對他人行為的請求權,都通過民法典確定了其歸屬和內容。民法典的出臺確立了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經濟活動時的基本行為規則,人民應當自覺遵守民法典的各項原則和規范。”

尹飛說,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民法典提供了包含違約侵權、締約過失、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系統全面的救濟方式;同時,進一步厘清了國家對於市場乾預的基本邏輯。他表示:“按照民法典的精神,政府應當尊重私權,政府對於市場乾預應當以是否觸及公序良俗作為基本的判斷標准,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限和程序來進行,這也為我們創業創新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民法典編纂自啟動開始就堅持民主立法的原則,自始至終體現了“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至上”的立法原則。王軼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黨帶領人民編纂出來的,如果說民法典有編纂者的話,全國人民就是民法典的編纂者。進入21世紀第二到第三個10年的交匯期,人類正在從工業文明邁向信息文明,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給民法典的編纂提出了很多新問題。這些問題,是此前那些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法典在制定時根本想象不到,也是根本不需要作出回答的問題。”

針對新問題、新現象 民法典給出了中國人的解決方案

專家認為,面對新問題、新現象,民法典給出了很多中國人的解決方案。比如為基因胚胎科研活動劃定規范,確定網絡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可以說,民法典緊扣時代脈搏,有效增強民事法律規范的時代性、系統性和協調性,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民法典最大的亮點是人格權獨立成編。這一編裡明確“隱私”的定義,完善對肖像權的保護,確立器官捐獻基本規則,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人格權獨立成編被認為是民法典的突出亮點和重大創新,將我國法律對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保護提昇到了新高度。“這在全世界范圍裡,我們算是第一個。它把人格權用特別具體、可落實的方式,每一條都擴張性地寫到了單獨的人格權編裡。”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民法典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以物權編為例,充分體現“物盡其用”的原則,為各類生產要素進入市場,實現資源配置,充分發揮“物”的效用,提供了更為充分的制度供給。尹飛舉例說:“物權編全面吸收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成熟經驗,創設了土地經營權,這就能夠讓土地脫離承包經營權的身份限制,以土地經營權的形式作為一項獨立的財產進入市場,進行流轉、獲得融資。”

民法典物權編加大對建築物業主權利的保護,規制物業服務亂象。這些都是對現實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的回應。“在業主自治的問題上,降低業主共同決定重大事項的參與表決門檻。這就是說,在涉及小區事務,尤其是涉及到小區改變共有部分用途進行經營時,能夠更為便利地形成共同意志,打破久拖不決、資源閑置浪費的僵局。”尹飛說。

除此之外,民法典裡還有很多重要的內容。可以說,從呱呱墜地享受百般關愛,到兩鬢如霜兒孫繞膝;從清晨迎接第一縷陽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開電視,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民法打交道,受法律規制,受法律保護。

享受天倫之樂,卻不知孩子幾歲能打醬油?民法典總則編告訴大家,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標准已經從10歲調整為8歲。

迎來“喬遷之喜”,卻遭遇蠻橫物業?民法典合同編增加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更好保障業主權利。

暮年想修改遺囑,卻已無力前往公證處?民法典繼承編增加了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公證遺囑也不再效力優先。

民法典還為解決小區糾紛提供法律依據,維護和諧鄰裡關系;規定“自助行為”制度,引導社會成員合理維權;完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保護無過錯方權益……民法典裡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學習、了解。只要全社會都知法、懂法、守法,自覺依法從事民事活動,就能夠減少民事糾紛,化解民事矛盾,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穩定。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